孩子比较胆小,出门不敢说话,家长应该如何引导?
生活中,经常听到家长说自家孩子比较胆小,于是下意识帮孩子表达,以致孩子表达的机会越来越少,导致孩子更加不会表达、不爱表达、不敢表达。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不敢说话。
孩子出门不敢说话怎么办?
1.充分鼓励并尊重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本来是很开朗活泼的,但经历了某些事后就变得内向、害羞,或者平常开朗,只是在面对某些事或人时会害羞,那家长就需要及时了解原因。比如很多孩子在家唱儿歌、做自我介绍都很好,可一旦到了幼儿园或是人多的话,他就会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来,让大家都误以为他不会。
2.切忌轻易给孩子贴标签。给孩子随意贴标签,尤其是一些不好的标签是非常忌讳的。有些父母带孩子外出,孩子还没来得及开口和人打招呼,父母就赶忙说:“我家孩子就是内向,逢人不敢说话”,这样就算孩子本来想说现在也不想说了。当父母一味给孩子贴上内向、害羞、胆小的标签时,就会给孩子形成一种心理暗示,使孩子进一步变得内向、害羞。父母应及时鼓励孩子,对他说“你今天好勇敢啊!”、“妈妈相信你自己能做好”等,给孩子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3.父母以身作则,多带孩子外出社交。现在很多孩子从小被老人带大,由于老人精力和身体的原因很少带孩子四处玩,而父母又由于忙于工作,于是孩子经常在家待着或是在小区里,缺少社会活动,这也会导致孩子内向、害羞。要想让孩子缓解害羞的问题,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多带孩子外出,去一些放松身心的地方,让孩子多接触新鲜环境、多接触人,增长见识、开拓眼界,自然有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提高。最好是多让孩子和熟悉的朋友一起外出,选择的外出地点应由近及远,既能消除陌生感,又能增加孩子社交经验。
孩子出门不敢说话的原因:
1、与孩子性格也有一定关系。当然,孩子不爱社交,也可能是孩子的个人性格问题。有的孩子天生活泼热情,热爱社交,有的孩子就喜欢一个人玩,不爱接触外人。
2、家长过度保护孩子。有的家长对孩子特别疼爱,也特别怕孩子受伤,哪怕受一点伤害,都会特别心疼。但是过于保护孩子,让孩子处于"温室"之中,孩子没有受到过伤害,也不用考虑外界的事情以及有可能造成的伤害,那么孩子对于这种外界的刺激就没有感觉,自然就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圈子之中,失去社交的兴趣。当父母过度保护孩子,孩子的受挫能力就会下降。当孩子受到一点挫折的时候,内心就会很恐惧,会放大这种挫折,从而导致自己害怕外界的刺激。这种情况也多出现在爷爷辈带孩子之中,爷爷奶奶对于孩子的疼爱与保护更为明显。
3、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家长过度保护孩子会造成孩子恐惧社交,而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也同样能够导致孩子害怕社交。有些家长在生活中会对孩子提出很严厉的要求,当孩子一犯错,父母就会严厉地责怪孩子,打甚至打骂孩子。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嘶吼"当中,就会觉得自己很没用,会越来越没用自信。没用自信的孩子在外就不敢主动与人交往,会产生自卑的心理,主动远离他人,远离群体。
如果孩子比较胆小,不敢在外面说话,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引导他们:
创建安全的环境:在家庭中创造一个安全、支持和鼓励的环境,让孩子感到放松和舒适。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意见。
慢慢引导:从小的事情开始,逐渐引导孩子在外面说话。例如,可以在家庭聚会或小型社交场合中鼓励他们与亲密的家人或朋友交流,逐渐扩大他们的社交圈子。
培养自信心: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如戏剧表演、朗读、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等,以帮助他们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赞扬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模仿和角色扮演: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在家庭中展示积极主动的交流和表达,让孩子看到你与他人的互动,并鼓励他们模仿和参与角色扮演。
倾听和理解: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倾听的关系。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的困扰和挑战。通过与他们的真诚交流,帮助他们建立信任,并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和理解。
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参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和兴趣爱好,例如艺术、音乐、运动等。这些活动可以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孩子与其他有相同兴趣的孩子交流。
鼓励积极的交流:赞赏和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交流。提醒他们要用积极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他人交流,例如友善、尊重和善意的交流。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你认为孩子的胆怯和不敢说话的问题严重且无法自行解决,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教育专家的帮助。他们可以提供具体的建议和策略,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和改善表达能力。
重要的是给予孩子时间和支持,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不要强迫他们改变,而是以温和和鼓励的方式引导他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支持,他们可以逐渐克服胆怯,变得更加自信和愿意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