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是北宋著名历史学家,他用了多少年的时间编写的《资治通鉴》呢?
宋仁宗晚年,天章阁待制,兼任知谏议大夫。宋英宗朝入长图阁直学士,判部下流内。他决心编纂《通鉴》,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借镜。在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写成了《战国至秦》八卷的进度。英宗遂命该局继续编辑。给宋神宗命名为 "紫芝堂签"。王安石任丞相时,实行新政,抨击和抑制大地主的强大势力,鼓励中小地主发展农业生产,开办工业,以增加税收。
但是,司马光极力反对王安石的主张,在皇帝面前与王安石争论,强调祖宗的法律不能改变。被任命为蜀黍副使,但他拒绝担任此职,便于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任治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他退居洛阳,在书坊的帮助下继续编撰《通志》。该书于元丰七年(1084年)完成。他从头到尾都是自己写的。元丰八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召其入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仅在几个月内就废除了王安石执政时的新法,并赶走了新党。曾国藩对资治通鉴进行了评价。"我偷看古圣先贤的书,司马文正公写的《资治通鉴》我不擅长。又善叙战争之得失,脉络清晰;又善详述清公之名所以失败之故事,使学官畏而知戒。固六经之不刊于典也。若能读此书,并查三通、二严之请书,将来出之事,自可扶持而不失。" 宋神宗也很清楚宋朝的情况。
于是大胆任命王安石,正式开启了王安石改革。的确,王安石的改革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王安石的改革确实填补了财政赤字,富裕了百姓,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是,司马光却坚决反对,理由有二:一是祖宗之法不可变;二是与民争利。所谓祖宗一般是指开国皇帝在王朝初创时期就存在的有针对性的制定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情况发生了变化,制度也应随之变化而设定,但司马光不管是保守派还是法家都要执行祖宗,即使是错的也无所谓。
至于第二条,王安石的改革把本应属于人民的财富强行掠夺到国库,这很容易激起民变。事实上,王安石的改革在某些地方确实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但主要是损害了地主、商人和官员家庭的利益,司马光和许多保守派就是从这些家庭中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