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直 译 :
道常无名,(道永久恒常,没有名字,);朴虽小,(未加修饰的朴质虽然很小,);天下莫能臣也。(天下却没有谁能让它俯首称臣。);侯王若能守之,(侯王如果能坚持安守它,);万物将自宾。(万物都将自行宾服。);天地相合,(天地一旦相合,);以降甘露,(就可以降下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人民不需要指使它而自然得到均匀调和。);始制有名,(由初始的制定而有名字,);名亦既有,(名字既然也有了明确解释,);夫亦将知止,(应该也将要知道停止了,);知止可以不殆。(知道停止才可以没有危险。);譬道之在天下,(譬如道存在于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就犹如川流溪谷汇聚到江海。)。
本章总结
本章以道的无名本质为中心,从一个微小的切入点,来说明它的巨大力量。然后,从如何把握到将会产生出不可思议的神奇功效,进行了全方位介绍。老子用起于名再到归于名,来告诫人知止于此,就是为了让人们从这里找到突破口,察觉本源。
从无名来看道,没有什么比道更简单的。但往往最简单的东西,需要用最复杂的方式来证明。言其大只因为有,言其小归结到无。有与无之间是什么?无非这一念!这时的心没有任何雕琢和修饰,虽然小到若即若离,仍然是天下的王者。没有什么能使它臣服,唯我独尊。
这一念的实性,觉时叫觉,迷时叫迷。心王毕竟是心王,一旦从沉睡中警醒,“遥看风急天寒夜,谁是当门定脚人?”励精图治,重登王位,天下万物决定一概唯命是从。这里讲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最怕人执迷不悟,不相信自己。犹如一个绝症患者,有特效药不愿意吃,哪怕去试一试也好,兴许就有了起死回生的希望。
心合则一切顺,心静则万事平。守得住这一念的朴点,就会获得甘露普降,万物滋润,此说绝非妄言。身心世界统统归于平等清净的道性,不用人为作丝毫努力,都能得到自然均匀调和。说的意思是,当心达到了安定的境地,一定一切定,生命则可以进入另一种奇妙的真际状态。这时,人对天地万物的认知将发生根本性转变,终于可以看清它们的真相。原来,随着心境的平和,现象界全部自然平和,不调而顺。当然,这种定力不是一时半刻能够练成的,绝对需要难以想象的深度用功。
参道,整个必须以名为中心,来寻找切入点。物归于名,名下无分别,则大事定矣。弄清了名相,还剩下什么?止!生于名,止于名。当一个人知道止,知道该怎么止,坚持止,就可以直到脱离生死带来的恐惧和威胁。
道在心中,心生万法,万法归心。就像千条江河,最终统统归于大海,别无旁骛。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直 译 :
道常无名,(道永久恒常,没有名字,);朴虽小,(未加修饰的朴质虽然很小,);天下莫能臣也。(天下却没有谁能让它俯首称臣。);侯王若能守之,(侯王如果能坚持安守它,);万物将自宾。(万物都将自行宾服。);天地相合,(天地一旦相合,);以降甘露,(就可以降下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人民不需要指使它而自然得到均匀调和。);始制有名,(由初始的制定而有名字,);名亦既有,(名字既然也有了明确解释,);夫亦将知止,(应该也将要知道停止了,);知止可以不殆。(知道停止才可以没有危险。);譬道之在天下,(譬如道存在于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就犹如川流溪谷汇聚到江海。)。
本章总结
本章以道的无名本质为中心,从一个微小的切入点,来说明它的巨大力量。然后,从如何把握到将会产生出不可思议的神奇功效,进行了全方位介绍。老子用起于名再到归于名,来告诫人知止于此,就是为了让人们从这里找到突破口,察觉本源。
从无名来看道,没有什么比道更简单的。但往往最简单的东西,需要用最复杂的方式来证明。言其大只因为有,言其小归结到无。有与无之间是什么?无非这一念!这时的心没有任何雕琢和修饰,虽然小到若即若离,仍然是天下的王者。没有什么能使它臣服,唯我独尊。
这一念的实性,觉时叫觉,迷时叫迷。心王毕竟是心王,一旦从沉睡中警醒,“遥看风急天寒夜,谁是当门定脚人?”励精图治,重登王位,天下万物决定一概唯命是从。这里讲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最怕人执迷不悟,不相信自己。犹如一个绝症患者,有特效药不愿意吃,哪怕去试一试也好,兴许就有了起死回生的希望。
心合则一切顺,心静则万事平。守得住这一念的朴点,就会获得甘露普降,万物滋润,此说绝非妄言。身心世界统统归于平等清净的道性,不用人为作丝毫努力,都能得到自然均匀调和。说的意思是,当心达到了安定的境地,一定一切定,生命则可以进入另一种奇妙的真际状态。这时,人对天地万物的认知将发生根本性转变,终于可以看清它们的真相。原来,随着心境的平和,现象界全部自然平和,不调而顺。当然,这种定力不是一时半刻能够练成的,绝对需要难以想象的深度用功。
参道,整个必须以名为中心,来寻找切入点。物归于名,名下无分别,则大事定矣。弄清了名相,还剩下什么?止!生于名,止于名。当一个人知道止,知道该怎么止,坚持止,就可以直到脱离生死带来的恐惧和威胁。
道在心中,心生万法,万法归心。就像千条江河,最终统统归于大海,别无旁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