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 我来答
清宁时光17
2022-07-28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05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0.4万
展开全部

  导语:语言是生活中最普遍的交际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利用课堂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通过兴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简明扼要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就能够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其心智,陶冶其情操,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1.将问题设置在教学重点上

  教师要把教材上文章的重点作为提问的重点,当学生们充分调动思维去思考去解惑的时候就是把文章的重点过滤了一遍,即使没有考虑出完美准确的答案,依然可以使学生深刻的记住文章的重点所在,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带着这份疑问去学习文章,正所谓“学起于思”,课堂上教师要把问题设置在整篇文章的关键处,当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了。

  例如在学习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在百草园及三味书屋的生活,分别说说百草园有什么乐趣?作者说百草园是乐园,那么三味书屋是否有乐趣呢?是什么样的乐趣呢?学生在朗读之后,可以得出一些答案:色彩斑斓、明艳美丽的植物,体态可爱、生龙活虎的动物以及神秘、奇异的美女蛇传说等等儿童喜欢的朴素自然的乐趣是作者喜欢百草园的原因,而三味书屋是作者上学的地方,其中苦与乐交织在一起:读书对课不断增加却在后园偷乐,先生虽有时面有愠色却也偶尔的宽容,乏味的.唱读时的“相宜”之乐。作者用对比的手段用三味书屋的生活来反衬百草园的多彩有趣,故找出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之乐的异同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教师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学习重点,轻轻松松的学好一篇文章。

  2.把握好提出问题的时机

  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诱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如果将学生问蒙、问蔫儿则起不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教师应该抓好时机提问,掌握好提问的切入点,不要过早或过晚的提问,在学生还没有充分了解文章的时候提问,会使学生茫然无措,不知所云,这样可能导致学生的恐慌及反感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过晚的提问时,问题的答案早已经在课堂内讲解过,学生都能回答出来,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的过程,对问题没什么兴趣也没有加深印象,课堂提问变成了课堂的一种点缀花絮。 教师需要将课程的学习任务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在一起,在恰当的时间提出难度合适的问题,使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通过认真思考解答出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

  3.课堂提问要针对整体同学

  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在课堂上能够将课程顺利讲完,只是把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点缀环节,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计划性,总是找那些学习能力强、回答问题积极主动的学生来回答,对于那些想回答可是又没有信心和根本没理解问题的学生不闻不问。表面上问题迎刃而解,课堂气氛活跃,可是真正参与进入课堂氛围的只是少数学生,那些被冷落忽视的学生只是课堂上看热闹的看客,可能一堂课下来,什么都没有学到。时间长了,经常被漠视的那些群体对老师所有的问题都会无动于衷,长此以往,这些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不到发展,甚至严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这种氛围下的课堂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无法被发现,更得不到解决。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提问环节,将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版块,精心设计问题内容,争取做到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所有学生的参与到提问中来,对于学习能力差、学习不积极的学生更应该重点提问,让他们时刻都有会被提问的紧张性,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在学生回答出问题时予以鼓励,使所有学生对回答问题产生兴趣、充满信心,课堂气氛达到真正的师生默契,实现当下大力提倡的教育公平。

  4.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应该保持自己作为学习引导者、组织者地位的同时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要过细过死的把问题和答案设置在一处,更不要将自己的思维模式强行附加在学生身上。教学过程应该是动态的、多样性的,特别作为语文课程来说,除了字词句的固定形式外,在学习文章方面并没有绝对固定的答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自然思考结果也会多种多样,教师要给同学们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答案和学生们探讨、研究,最后给出正确方向的引导。

  例如在学习《领养木雕》这篇文章时,可以给学生设置问题,作者做了对朋友反悔的事情到底对不对?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做?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做过对朋友反悔的事?这样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并且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理解文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5.带领学生回归课本

  提问是一门艺术,但它更是优化课堂的一项工具,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把握者,一定要将这把工具运用自如,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的同时要不断引领学生回归课堂,不能让学生的思维由发散变为散漫,学生在思考出答案之后,教师要给予重视、倾听并解答,然后因势利导回归课本,让学生在体味学习乐趣的同时将重点放在课堂学习上。

  6、设计深刻性问题,促进思维拓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的问题一定要“准”,即抓住学生的心理,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这里所说的“准”,是指要围绕教学目的,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抓住主要问题层层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同时必须抓住课文内容的逻辑关系,一步一步地深入,不能提过大过空的问题。如教沈从文的散文《云南的歌会》时如果这样问学生:“课文如何体现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的?”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肯定不知从何下手,只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以回答。长此以往,必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木。”所以,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问准问题,以“小切口”来体现大问题。例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因为课文很长,如果教师在提问时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下手,而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因此,在教这篇课文时只要抓住两个问题:一是鲁提辖为什么要打镇关西?二是鲁提辖是怎样打死镇关西的?从这两个问题出发,作为理解全文的突破口和课堂讨论的风向标,让学生围绕着它自由发挥提出问题。这样逐渐深入,学生们由此就能透彻理解全文。

  7、注重发散型思维的提问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意义,同时还要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提问的深度,并且一定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设问,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的同时,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方法,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他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

  又比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社会黑暗,战争残酷,追求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望。在教师提问引导,“如果当时社会上都是陶渊明这样的人,社会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很多学生经此一问,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陶渊明思想中消极的一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8、提问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提问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变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模式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

  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桃花源记》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妻子”在文中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本文中像这种文字形式相同而古今词义不同的情况,你能找出几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整个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