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检测题与答案

 我来答
四季教育17
2022-07-22 · TA获得超过565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408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262万
展开全部

   第一部分

  (1—4题,15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2分)

  (1) ,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2)边庭流血成海水, 。(杜甫《兵车行》)

  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每题2分,共6分)

  (1) 李煜的《虞美人》中把无限忧愁比做滔滔流水的句子是

  ? 。

  (2) 杜甫在《兵车行》中描写奔走杂乱、尘土飞扬的送行场面的句子是::

  , 。

  (3)请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表现“爱国精神”的完整句子。

  3.《名人传》是《语文教学大纲》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每小题2分,共4分)

  ①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 的作品,它叙述了贝多芬、 、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②请你概括叙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4.有了人类就有了战争,直到现在,战争的阴云还笼罩在一些地区的上空。有人认为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有人认为战争促进了经济甚至是社会的发展。你的观点是什么呢?请说明理由。(3分)

   第二部分

  (5—26题,55分)

   一、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小石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本文的作者是唐代的 。(1分)

  6.将文中空缺的句子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1) (2)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1)四面竹树环合 环

  (2)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

  (3)隶而从者 隶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9. 文章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3分)

  10.如果你能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不少于40字)(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7分)

  希望人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

  乔新生

  2004年岁末,印度洋发生空前的海啸,国际社会在积极展开救援行动的同时,也在反思:人类能否依靠自身力量躲过这场灾难?在种种不切实际的议论中,人类至上主义论调甚嚣尘上。有学者认为,只要依靠各国共同协作,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就一定能避免类似悲剧发生。这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言论在许多大灾难后都出现过。其实,人类只是暂居在这个星球上,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在有限时间和空间里,改善生存质量,或在较短时间内,延续人类的存在。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悲观的结局。当印度洋的海浪拍打着生命堤岸的时候,正是那些被人称作低等动物的小爬虫们率先逃离自己的家园。人类自称万物之灵,可是在灾难面前却一无所知。

  从人本主义到动物主义再到生态主义,人类认识不断飞跃着。但是,即使爱护动物和大自然,人类也是以改善自身生存质量为目的来对待自然万物的。这种自命不凡的本性,决定了人类言行不一,也决定了人类许许多多荒谬举动。在热带阳光下,人们赤诚相见,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可是转过身来,衣冠楚楚,又自相残杀。人类仿佛要印证,世界上从没有真正的动物主义和生态观念,有的只是人类需求与供给。在现时短暂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会妨碍他人得到同样的财富,正是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哲学,妨碍了人类和睦相处。

  在地球生命之树上,人类只是随风飘扬的叶片。在宇宙轮回中,地球寒暑改变着人类树叶的颜色,当地球充满阳光时,人类绚丽多彩;当地球进入漫长寒冬时,人类的飘零也就难免。这是人类的宿命,也是大自然的宿命。

  人类耗费着地球有限的资源,试图改变寒暑,可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累抵不上大自然一次震怒。在大自然的漫长历程中,人类还处在摇篮里,知识、财富,一切都只是挂在摇篮中随风飘荡的小铃铛,它让人类欢乐、痛苦、奋斗、失望。人类正是在满足自己内心感受的过程中度过一生。

  印度洋海啸摧毁了人们的家园,也给了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在自然生态中,人类其实只是很小的一环,分属于不同国家,且相互争斗,可是在大自然的愤怒之下,终于有机会搁置争议,共同思考今后的生活。这场灾难也是一个契机,相信人类能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有所醒悟。

  人类共同面对苦难,个人的苦难将有人分担;我们无法避免苦难,但可以减轻他人的苦难,这就是人本主义的至高境界。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在其他动物本能感知的地方,人类懵懂无知。所以,即使奉行人类中心主义,也要对大自然心存敬畏。这是为了人类自己,为了随时随地能够感受到大自然对我们的启示。

  在印度洋的涛声中,有的国家国土缩小了,有的国家公民失踪了。这或许是大自然在暗示我们,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每个人的体温来温暖全人类。

  在浩瀚的大洋,在无际的星空,每个人都是一滴水、一粒沙,只有融入大海,才有生命的价值,只有浪淘水洗,才会现出自己的亮度。大自然将人类一次次地团结在一起,人们又一次次地相互挣脱逃离。印度洋海啸似乎在告诫我们,人类不仅有了新的时间起点,而且还应有新的空间。希望人类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

  11.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作者希望人类能听懂它的“语言”。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2分)

  12.作者对印度洋海啸灾难进行了深刻反思,从中得到的三点启示是什么?(3分)

  (1)

  (2)

  (3)

  13.作者认为,“人类只是暂居在这个星球上,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3分)

  14.在作者看来,人类在善待自己的同时,还应怎样善待自然界的万物生灵?(3分)

  15.研读下面资料,在文中第四段找出揭示全球环境状况持续恶化原因的一句话。(3分)

  在过去30年里,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摄氏度;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90年代上升到2.11亿。在今后30年内,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全球12%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枯竭。

  16.印度洋海啸使20多万人顷刻间灰飞烟灭,南京大屠杀使30多万同胞惨遭日本侵略军杀害。请你针对其中的一种灾难写一条警世语。(3分)

  警世语: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22分)

  捅马蜂窝

  冯骥才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 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 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乎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拔毒,也没能使我那肿疱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 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招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爷爷说:“这就是蜇你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干嘛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17.速读全文,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围绕捅马蜂窝这件事,请你补出作者精心安排的思路。(2分)

  _______________→"我"捅了马蜂窝________________→后院又有了马蜂窝。

  19.“捅马蜂窝”这个词语,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它的意思是什么?(2分)

  __________

  20.读文章第一段,有似曾相识之感,它与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中描写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十分相似?(2分)

  ______________

  21.文中加横线的"那多有趣"的"那"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

  22.捅马蜂窝一段描写得紧张而惊险,这从哪些描写可以形象地感觉到?(3分)

  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文末"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旁人"指的是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27题,50分)

  作文(5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1)朋友需要和平友爱,家庭需要和平温馨,国家需要和平发展,世界需要和平共存。和平是士兵思家的泪水,和平是断壁残垣中无助的眼神,和平是白鸽自在飞翔的翅膀,和平是橄榄枝上映着朝阳的露珠。人类祈盼和平,世界呼唤和平。请以“和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

  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1.(1)昨夜雨疏风骤(2)武皇开边意未已2.(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3)如: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3.①罗曼•罗兰 米开朗琪(基)罗 ②示例: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空前的成功。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地鼓掌欢迎。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4.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第二部分

  一、5.柳宗元6.(1)日光下澈(2)往来翕忽7.(1)环绕(2)表约数,相当于“来”(3)跟随8.(1)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2)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9.小石潭的特点:幽静。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10.提示:用范仲淹或苏轼的豁达来开解柳宗元的抑郁,语气应委婉。

  二、11.大自然对我们的启示。12.(1)人类并不是大自然的主宰(2)对大自然要心存敬畏(3)人类要团结协作13.言之有理即可。14.人与人之间要做到真正的和睦相处,人类要真正的关心呵护自然界的万物生灵,不要只知道索取甚至破坏。15.人类耗费着地球有限的资源,试图改变寒暑。16.略

  三、17.人应该与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和睦相处,不要做伤害它们的事情。18.爷爷后院有马蜂窝 后悔捅马蜂窝 19.比喻惹祸或触动不好惹的人。20.《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1.头上蒙块布,拿竹竿捅马蜂窝。22.“我”捅马蜂窝的动作、紧张的心理、匆忙的逃跑;妹妹怕蜂进屋、关门逃跑;马蜂拼死复仇的气势等可以感到。23.形象地写出了马蜂家园被毁,受到伤害后拼死复仇的气势。24.因为这只马蜂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不仅蜇了"我",它的死又与"我"有关。25.说明了"我"从捅马蜂窝这件事中,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26.点明中心,收束全文,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旁人"指作者以外的一切有生命的事物。

  第三部分

  27.作文 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