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急不救穷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曾经对“救急不救穷”这句谚语充满了不解,总想不通:既然穷,为何不救呢?请教我的启蒙老师,他说:穷,须帮其立志;急,应助其财物。
老师还给我讲了一件事。
他曾在本市一所省示范高中任教,每天开车上下班,邻居一个家境贫穷的男孩恰巧也在该校就读。这年冬天,大雪纷飞,他看到这个男孩在风雪中骑车上学,就动了恻隐之心,决定让男孩和他同车而行。一来二去过了三四个月,第二年春暖花开之时,老师的母亲生病住院,上班前、下班后他要到医院陪护,于是男孩失伍帆去了坐车的机会,却不习惯于骑自行车上学,感到很委屈!没过多久,师生中便有了他吝啬小气的传言。老师觉得很生气、很无奈:悔不该当初帮了这个不该帮的忙!
还有一个同样真实的故事。
一位女教师,决定资助一个贫困女孩念书,负责她高考前所有的学费、生活费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刚开始,女孩感激不尽,学习也很刻苦,中考顺利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
但到了高二,女孩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男生,心里眼里全是他,根本无法静心学习,成绩也急速下滑。次年高考,女孩只考了个“三本”的大学。考虑到昂贵的学费及女孩的学习态度,女教师拒绝继续给予捐助。本以为这件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没想到女孩跑回初中找到班主任,哭诉女教师这几年没有给到她足够的关怀: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教师女儿的旧衣服,手机用三年了也没换过,现在又不供她读大学,她简直不想活了……
这位女教师遇到尴尬,就在于她当初只知救其穷,不知从根本上立其志。
受助者的感激,总是会随着帮助的增加,以及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递减,当递减到一定程度时,受助者几乎已经坦然地接受别人的馈赠,并认为这是一种义务,是理所应当的,甚至会主动提出更多的要求,而且,不觉得有丝毫不妥。而一旦助人者停止资助,受助者就会心生怨念甚至是仇恨。
当一个人快饿死时,有人给了他一个馒头,他大难不死,当然会感激涕零;接着,还有人给他馒头,他就能吃上一顿饱饭了;然后,依然有人不断送他馒头……他就会形成一种以接受救腔销雹助为理所当然的生活习惯。他很可能在想:为什么只知道送馒头,我还需要衣服,我还需要钱……
真正需要帮助的,斗皮永远是那些遇到了急事、难事的人,比如突发急症,无钱医治;比如做生意资金周转困难……一味地救穷不“救志”,只会让对方漠视你所付出的,从而助长他安于“穷”的情绪和思想,结果害人害己。
老师还给我讲了一件事。
他曾在本市一所省示范高中任教,每天开车上下班,邻居一个家境贫穷的男孩恰巧也在该校就读。这年冬天,大雪纷飞,他看到这个男孩在风雪中骑车上学,就动了恻隐之心,决定让男孩和他同车而行。一来二去过了三四个月,第二年春暖花开之时,老师的母亲生病住院,上班前、下班后他要到医院陪护,于是男孩失伍帆去了坐车的机会,却不习惯于骑自行车上学,感到很委屈!没过多久,师生中便有了他吝啬小气的传言。老师觉得很生气、很无奈:悔不该当初帮了这个不该帮的忙!
还有一个同样真实的故事。
一位女教师,决定资助一个贫困女孩念书,负责她高考前所有的学费、生活费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刚开始,女孩感激不尽,学习也很刻苦,中考顺利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
但到了高二,女孩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男生,心里眼里全是他,根本无法静心学习,成绩也急速下滑。次年高考,女孩只考了个“三本”的大学。考虑到昂贵的学费及女孩的学习态度,女教师拒绝继续给予捐助。本以为这件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没想到女孩跑回初中找到班主任,哭诉女教师这几年没有给到她足够的关怀: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教师女儿的旧衣服,手机用三年了也没换过,现在又不供她读大学,她简直不想活了……
这位女教师遇到尴尬,就在于她当初只知救其穷,不知从根本上立其志。
受助者的感激,总是会随着帮助的增加,以及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递减,当递减到一定程度时,受助者几乎已经坦然地接受别人的馈赠,并认为这是一种义务,是理所应当的,甚至会主动提出更多的要求,而且,不觉得有丝毫不妥。而一旦助人者停止资助,受助者就会心生怨念甚至是仇恨。
当一个人快饿死时,有人给了他一个馒头,他大难不死,当然会感激涕零;接着,还有人给他馒头,他就能吃上一顿饱饭了;然后,依然有人不断送他馒头……他就会形成一种以接受救腔销雹助为理所当然的生活习惯。他很可能在想:为什么只知道送馒头,我还需要衣服,我还需要钱……
真正需要帮助的,斗皮永远是那些遇到了急事、难事的人,比如突发急症,无钱医治;比如做生意资金周转困难……一味地救穷不“救志”,只会让对方漠视你所付出的,从而助长他安于“穷”的情绪和思想,结果害人害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