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回答选择题时所使用的记忆过程主要是
有三个过程:
1、识记
识记是指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认识并在头脑中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对事物的识记有些通过一次感知后就能达到,而大部分内容则需要通过反复感知,使新的信息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识记作为记忆过程的第一环节,对记忆效果的好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了解、掌握识记规律,有助于改善记忆。
2、遗忘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和再认,或者回忆和再认有错误的现象。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过程在记忆的不同阶段都存在。
遗忘基本上是一种正常、合理的心理现象。因为感知过的事物没有全部记忆的必要;识记材料的重要性具有时效性;是人心理健康和正常生活所必需的。
3、再认和回忆
(1)再认
再认是过去经历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被识别和确认的心理过程。在再认过程中,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材料的再认速度是不一样的,这和影响再认的因素有关。
(2)回忆
回忆是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过程。如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学生要把头脑中所保持的与该问题有关的知识提取出来,这种提取过程就是回忆 。
扩展资料
记忆学的发展: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帕蒙尼德认为,人的记忆是由明暗(或冷热)两种物质构成的混合体,只要混合体没有受到干扰,记忆就是完整的,一旦混合体发生变化就会出现遗忘现象。
在记忆问题上提出重要概念的第一人是公元前4世纪的思想家柏拉图。他的理论被称为"蜡板假说"。他认为,人对事物获得印象,就象有棱角的硬物放在蜡版上所留下的印记一样。人对事物获得了印象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印象将缓慢的淡薄下去乃至完全消失。
这就象蜡版表面逐渐恢复了光滑一样。所谓"光滑的蜡版"相当于完全遗忘。这种学说虽然也不完善准确,但还是影响了许多人。
凡是识记过的事物,当其重新出现在自己面前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之感,甚至能明确地把它辨认出来,称作再认。 所以,学生在作答考试选择题时,主要是运用记忆的再认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