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做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 我来答
wxmao88
2016-09-08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wxmao88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29716 获赞数:532726
截止目前,采纳数达到2.9万,采纳率达97%,已升至19级。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感受到教师所教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用的,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一)、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学习欲望
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更加的接近生活。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让学生学以致用。那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1、新课导入中创设生活情境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又好奇,对于枯燥的数学公式或是练习往往坐不住,甚至感到厌烦。实践证明,设计富于生活色彩而且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教学,一定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由被动到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使注意力变得自觉,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中如何做好导入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做:如在教《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根据学生平时会和父母一起去超市购物这一生活实际,首先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到超市购物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问学生:“我们去超市买东西会用到是什么?”这时有学生就会说是人民币。这时候老师可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并说:“我们买东西就要用到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这样课堂就活跃起来了,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无形中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2、在教材例题中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并最终走向社会,所以课程教学理所当然应该将学生校内外的生活经验与需求作为一个重要的来源与依据。在设计教学时,教师不能受教材的束缚,要学会灵活处理教材,把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教《乘法应用题与常见的数量关系》时,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超市购物结帐时的清单,从清单上找到单价、数量、总价,知道已知单价和数量用乘法就可以算出总价来,让学生认识到“单价X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这样就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枯燥的数学公式,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因此,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置于教学情境中,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积极性的激发,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中创设生活情境
如果学习内容是以生活情景和实验情景呈现的,并包含有一系列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的生活性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仅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不断建构知识意义,而能使思维不断的扩展,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的问题,并产生进一步研究的动力。在练习中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通过练习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练习过程中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合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如教《认识人民币》一课,在学生对人民币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后,练习中创设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学具(人民币)按出示的物品标价付给小组中的收银员,收银员按标价收钱并负责找钱,其他同学评价他们的交易是否正确。这样用模拟的生活体验把人民币的应用掌握起来,让学生通过买卖物品,在生活中体验知识,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这就是从生活中让学生提炼数学知识,然后在情境中巩固所学的新知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解读生活数学 感受数学生活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数学教学中挖掘生活中的例子,让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达到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我们了解客观世界的基本工具。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
如在教“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重5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
教“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可以这样设计: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例,你们知道吗?边划边讲,脚底长与身高的比是1:7,如果你是一名侦探的话,只要发现罪犯脚印就可以估计罪犯的身高了。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的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或者是:出示五星红旗,美丽的雅典神庙、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及发型设计,问这些美吗?知道为什么这么美?然后介绍希腊数学家利用线段找到世界上最美丽的几何比—黄金分割,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揭示课题。
相信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就可以使学生分析数学的现象。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挖掘数学中“生活例子”,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亲近感,激发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三)、强化应用意识 促进数学生活化
生活化意识,众所周知,就是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本原则,也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1、巧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中无数的数学问题等着开发、利用。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创设生活情境,把有限的生活知识源于无穷的生活情境中,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如学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后,让学生给自己的相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了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父母并计算地面的面积,计算地板砖的数量和购买所用的钱。这样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的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2、优化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数学可以美丽人生,数学可以智慧人生。研究数学在生活的应用,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同时,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可以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在生活中的研究、发现,以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等的形式进行交流、汇报。在教“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引导学生探索:课桌椅摇晃该怎么办?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椅子;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可不可以?为什么?……通过这样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体会到数学能应用于生活,我们可以研究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这样能使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更美丽,以此使学生更热爱生活。
3、灵活运用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各种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它,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意识。结合有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安排“游乐园中的数学问题”、“最佳设计方案”等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再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