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是贾谊的政论名篇。
展开全部
【翻译】
秦孝公占据觳山与函谷关的险固关隘,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这些地盘,以便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征服列国、控制四海的意愿,有并吞八方、统一中国的雄心。在那时候,有商鞅辅佐他,对内确立法律制度,致力农耕纺织,修缮防守与进攻用的器械,对外推行连横之策并使诸侯相互争斗。于是秦人很容易夺取了魏国在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先人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了汉中,向西攻占了巴、蜀,向东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向北占据了重大的城邑。六国诸侯都很害怕,于是联合结盟商讨削弱秦国的办法,不惜珍贵的财宝以及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有本领的人,采用合纵策略缔结盟约,相互援助,结为—体。在这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公子,都明达聪慧而又忠诚讲信用,宽宏厚道而又爱惜人民,尊敬贤才而又重视士人,他们相约合纵结盟,以离间秦国的连横之策,聚合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等国的民众。于是,六国的谋士,其中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为他们谋划;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沟通他们合纵抗秦的主张;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留以十倍于秦国的土地,以百万甲士的军队,攻打函谷关而进击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迎击敌军,然而,九国的军队犹豫、徘徊而不敢前进。秦人没有破费一支箭杆失去一支箭的耗费,可是天下的诸侯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合纵离散,盟约失败,六国诸侯们争着割让土地去贿赂秦国。秦国也就有富余的力量制服他们,追击逃走的败兵,杀得败军横尸百万,流的血水竟能漂浮起盾牌来:秦国趁着有利的条件,乘着好的形势,宰割诸侯的国家,占有诸侯的山河。强大一些的国家请求接受归顺,弱小一些的国家则前去朝拜称臣。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他们统治的日子很短,国家没有发生什么战争。
等到秦始皇即位,他发扬了六代君王遗留的功业,挥鞭用武力来征服各国,终于吞并了西周、东周而且灭亡了诸侯各国,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而制服了天下,掌握各种刑具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撼四海。他向南攻取了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部落首领,只得低着头用绳子捆住脖子表示投降,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狱吏掌握。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固守边境,把匈奴赶退七百余里;匈奴人不再敢南下放马,六国的勇士再也不敢拿起弓箭来复仇。于是,秦始皇废除了先王的治国之道,焚毁了诸子百家的著作,用这种办法来愚化百姓;毁掉著名的城池,杀掉了许多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聚到咸阳,销熔兵刀箭头,铸成了十二尊铜人,用这种办法来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此后,依仗华山作为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占据高达万丈的华山,又面对深不见底的黄河,把它作为固守的据点。又派优秀的将领拿着强劲的弓弩守卫着战略要地,派可靠的臣子和精锐的士卒摆着锋利的兵器,盘问来往行人。天下已经平定,秦始皇的心意,自以为关中的险固地势,像是千里长的铜铁铸成的城垣,正是子孙称帝称王万代的基业。
秦始皇死后,他余威还震慑着远方。然而,陈涉不过是一个用破瓮作窗户、用绳子系着户枢的贫穷人家子弟,是当过雇农供人役使的人,又是被征发戍边的人;他的才能还赶不上一般水平的人,既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能,又没有陶朱、猗顿那样的富有;投身在军队之中,突然奋起在田野之间,率领疲弊的士卒,指挥着数百名部众,转过身来就进攻秦王朝;砍下树木作为兵器,举起竹竿作为旗帜,天下人像云—样汇集在他们身边,像山中回声般立即应和,背着粮食如同影子 一般跟随着他。此后,觳山以东的六国豪杰于是一齐起来,终于推翻了秦朝。
至于说那秦朝的天下并没有变小变弱,雍州土地之广,觳山与函谷关的险固,自然与以前相同。陈涉的社会地位,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尊贵;他们—伙人的农具木棍并不比钩戟长铩更锋利;他的那些被充军戍边的部队,并不比九国的军队强大;他的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战术,更不及先前九国的谋士高明。然而成功与失败却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功业呈现出相反的情况。假使拿觳山以东的各国与陈涉的军队比长短,较量一下权势,衡量一下军力,简直不能相提并论。但是,秦国却凭靠当初小小的—块地盘,获得到了天子的权势,统辖了天下其他八个州,迫使原来同列的六国诸侯前来朝聘,已有一百多年了:然后又以天下为一家私有,以觳函作为宫墙;—个普通百姓带头起义,却使秦朝宗庙被毁坏,皇帝自己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嘲笑,是什么原因呢?由于不施仁义的政策,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赏析】
《过秦论》是贾谊的代表作。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为汉初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
叙多议少是本文的特点,篇末点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中心论点。文章先写七代秦君从定策奠基、不断发展到最后统一天下的全部过程。重点写几代秦君励精图治,贯彻正确政策,迅速瓦解和击败诸侯,壮大自己,形成统一天下的局势。再写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凭借武力征服天下,而“仁义不施”,以暴政治天下,终于酿成覆灭危机。最后总结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历史教训。
层层对比是本文在论证方法上的特点。作者将秦与九国的力量作了对比,将九国会盟时与惨败后的情形作了对比,反衬出秦国力量的无比强大;同时也为后文秦国与陈涉力量的对比作了铺垫。还将陈涉与秦国力量作对比,陈涉与九国力量作对比。对比中作者极写陈涉的势单力薄、微不足道,意在强调秦暴而速亡,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本文在语言风格上辞赋化的倾向非常突出。对偶、排比句式的大量运用,使得文章非常有气势。在排偶句中,为了避免用字重复,同义词的运用非常讲究,这又是本文语言上另—特色。
本文转载来自我爱学习网 原文地址:http://www.5ixuexi.net/wenyanwen/gaozhong/5112.html
秦孝公占据觳山与函谷关的险固关隘,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这些地盘,以便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征服列国、控制四海的意愿,有并吞八方、统一中国的雄心。在那时候,有商鞅辅佐他,对内确立法律制度,致力农耕纺织,修缮防守与进攻用的器械,对外推行连横之策并使诸侯相互争斗。于是秦人很容易夺取了魏国在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先人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了汉中,向西攻占了巴、蜀,向东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向北占据了重大的城邑。六国诸侯都很害怕,于是联合结盟商讨削弱秦国的办法,不惜珍贵的财宝以及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有本领的人,采用合纵策略缔结盟约,相互援助,结为—体。在这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公子,都明达聪慧而又忠诚讲信用,宽宏厚道而又爱惜人民,尊敬贤才而又重视士人,他们相约合纵结盟,以离间秦国的连横之策,聚合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等国的民众。于是,六国的谋士,其中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为他们谋划;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沟通他们合纵抗秦的主张;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留以十倍于秦国的土地,以百万甲士的军队,攻打函谷关而进击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迎击敌军,然而,九国的军队犹豫、徘徊而不敢前进。秦人没有破费一支箭杆失去一支箭的耗费,可是天下的诸侯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合纵离散,盟约失败,六国诸侯们争着割让土地去贿赂秦国。秦国也就有富余的力量制服他们,追击逃走的败兵,杀得败军横尸百万,流的血水竟能漂浮起盾牌来:秦国趁着有利的条件,乘着好的形势,宰割诸侯的国家,占有诸侯的山河。强大一些的国家请求接受归顺,弱小一些的国家则前去朝拜称臣。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他们统治的日子很短,国家没有发生什么战争。
等到秦始皇即位,他发扬了六代君王遗留的功业,挥鞭用武力来征服各国,终于吞并了西周、东周而且灭亡了诸侯各国,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而制服了天下,掌握各种刑具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撼四海。他向南攻取了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部落首领,只得低着头用绳子捆住脖子表示投降,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狱吏掌握。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固守边境,把匈奴赶退七百余里;匈奴人不再敢南下放马,六国的勇士再也不敢拿起弓箭来复仇。于是,秦始皇废除了先王的治国之道,焚毁了诸子百家的著作,用这种办法来愚化百姓;毁掉著名的城池,杀掉了许多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聚到咸阳,销熔兵刀箭头,铸成了十二尊铜人,用这种办法来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此后,依仗华山作为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占据高达万丈的华山,又面对深不见底的黄河,把它作为固守的据点。又派优秀的将领拿着强劲的弓弩守卫着战略要地,派可靠的臣子和精锐的士卒摆着锋利的兵器,盘问来往行人。天下已经平定,秦始皇的心意,自以为关中的险固地势,像是千里长的铜铁铸成的城垣,正是子孙称帝称王万代的基业。
秦始皇死后,他余威还震慑着远方。然而,陈涉不过是一个用破瓮作窗户、用绳子系着户枢的贫穷人家子弟,是当过雇农供人役使的人,又是被征发戍边的人;他的才能还赶不上一般水平的人,既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能,又没有陶朱、猗顿那样的富有;投身在军队之中,突然奋起在田野之间,率领疲弊的士卒,指挥着数百名部众,转过身来就进攻秦王朝;砍下树木作为兵器,举起竹竿作为旗帜,天下人像云—样汇集在他们身边,像山中回声般立即应和,背着粮食如同影子 一般跟随着他。此后,觳山以东的六国豪杰于是一齐起来,终于推翻了秦朝。
至于说那秦朝的天下并没有变小变弱,雍州土地之广,觳山与函谷关的险固,自然与以前相同。陈涉的社会地位,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尊贵;他们—伙人的农具木棍并不比钩戟长铩更锋利;他的那些被充军戍边的部队,并不比九国的军队强大;他的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战术,更不及先前九国的谋士高明。然而成功与失败却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功业呈现出相反的情况。假使拿觳山以东的各国与陈涉的军队比长短,较量一下权势,衡量一下军力,简直不能相提并论。但是,秦国却凭靠当初小小的—块地盘,获得到了天子的权势,统辖了天下其他八个州,迫使原来同列的六国诸侯前来朝聘,已有一百多年了:然后又以天下为一家私有,以觳函作为宫墙;—个普通百姓带头起义,却使秦朝宗庙被毁坏,皇帝自己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嘲笑,是什么原因呢?由于不施仁义的政策,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赏析】
《过秦论》是贾谊的代表作。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为汉初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
叙多议少是本文的特点,篇末点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中心论点。文章先写七代秦君从定策奠基、不断发展到最后统一天下的全部过程。重点写几代秦君励精图治,贯彻正确政策,迅速瓦解和击败诸侯,壮大自己,形成统一天下的局势。再写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凭借武力征服天下,而“仁义不施”,以暴政治天下,终于酿成覆灭危机。最后总结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历史教训。
层层对比是本文在论证方法上的特点。作者将秦与九国的力量作了对比,将九国会盟时与惨败后的情形作了对比,反衬出秦国力量的无比强大;同时也为后文秦国与陈涉力量的对比作了铺垫。还将陈涉与秦国力量作对比,陈涉与九国力量作对比。对比中作者极写陈涉的势单力薄、微不足道,意在强调秦暴而速亡,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本文在语言风格上辞赋化的倾向非常突出。对偶、排比句式的大量运用,使得文章非常有气势。在排偶句中,为了避免用字重复,同义词的运用非常讲究,这又是本文语言上另—特色。
本文转载来自我爱学习网 原文地址:http://www.5ixuexi.net/wenyanwen/gaozhong/5112.html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北京正科科技有限公司
2024-08-14 广告
2024-08-14 广告
北京正科科技有限公司:是为了解决国内机械行业各类疑难问题应运而生的公司,主营市场上独、特、专的高端产品:高精度机床、测量仪器与机床核心零部件。为大量客户带来瑞士、意大利、英国、荷兰等优质产品,帮助客户突破技术瓶颈,推动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 ...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北京正科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