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虚伪的名言
关于虚伪的名言
关于虚伪的名言,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很多优秀的句子,有抒发情感的,有勉励生活的,有真诚的,也有虚伪的,那么关于虚伪的名言,你了解多少呢?
关于虚伪的名言1
1、虚伪不可能创造任何东西,由于虚伪本身甚么也不是。——格拉宁
2、虚伪的逢迎是友谊的毒剂,恳切的批评是友爱的厚礼。
3、虚伪的谦虚,仅能搏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实的进步。——华罗庚
4、虚伪的人为智者所轻蔑,愚者所叹服,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虚荣所奴役。——培根
5、虚伪的心不会有坚固的腿。——莎士比亚
6、虚伪的友谊有如你的影子;当你在阳光下时,他会牢牢的随着,但当你一旦横越阴暗处时,它会立刻就离开你。——培根
7、虚伪的真诚,比魔更可怕。——泰戈尔
8、虚伪鼓动我们把自己的罪行用美德的外衣掩盖起来,企图避免他人的非难。——英国
9、虚伪和讹诈是一切罪行之母。——爱迪生
10、虚伪喜欢潜藏在最高尚的思考当中。它历来企图脱离思考,由于思考能使它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高尚的美名。——埃德蒙·伯克
11、虚伪永久不能凭仗它生长在权利中而变成真实。——泰戈尔
12、许多虚伪的人用粗鲁来粉饰他们的平庸;你碰撞他们一下吧,他们就像用别针扎着的气球一样,瘪了。——巴尔扎克
13、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俄罗斯
14、研究但是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赢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实的进步。——华罗庚
15、一切礼节,都是为了文饰那些虚应故事的行动、口是心非的欢迎、出尔反尔的周到而设立的;假定有真实的友谊,这些虚伪的情势就该一概摈弃。——莎士比亚
16、在需要眼前,一切理想主义都是虚伪的。——尼采
17、在这个世界上的众多事务中,人们所以得到解救,并不是由于虔诚,而是由于缺少虔诚。——富兰克林
18、真诚是灵魂的面孔,虚伪则是假面具。——杜普伊
19、真谛是不再会为了虚伪的羞耻而披上帷幔的,它知道自己的赤裸中的气力和光荣。——赫尔岑
20、真谛之所以为真谛,只是由于它是和毛病和虚伪对峙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21、真情常在,虚脾终败。——张养浩
22、真实的暗疾是渺小,而伟大的暗疾则是虚伪。——雨果
23、自己的命运应由自己创造,而且应当尽对排除虚伪和坏事。——契诃夫
24、研究但是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赢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实的进步。——华罗庚
25、嘻笑是虚伪的舞台,真谛是严肃的。——司汤达
26、我们应当顺应自然,立在真实上,求得人生的光明,不可堕入委曲、虚伪的境地,把真君子生都归幻灭。——李大钊
27、随意甚么都比虚伪和欺骗好。——列夫·托尔斯泰
28、欺骗的友谊是痛苦的创伤,虚伪的同情是锋利的毒箭。——列宁
29、没有一种罪行比虚伪和背义更可耻了。——培根
30、可能有虚伪的谦虚,但绝没有虚伪的自豪。——朱尔·勒纳尔
31、凡是与虚伪相矛盾的东西都是极为重要而且有价值的。——高尔基
32、当穷神悄然进来,虚伪的友谊就越窗仓促而逃。——米尔
33、不要虚伪地阿谀民众,民众是粗鄙的,不健全的,未经改造的人。他们的影响和要求中含着有害的成分。因此,对他们不应当阿谀而应当教育。——爱默生
34、不能凭最初印象往判定一个人。美德常常以谦虚镶边,缺点常常被虚伪所掩盖。——拉布吕耶尔
关于虚伪的名言2
1、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宋]苏轼
2、悬羊头,卖狗肉。——[宋]《五灯会元》
3、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宋]朱熹
4、弄假到头终是假,岂能欺得世间人。——[元]《隔江斗智》
5、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明]方孝孺
6、欺世瞒人容易,惟有此心难昧。——[明]吕坤
7、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清]《红楼梦》
8、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清]《红楼梦》
9、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华罗庚
10、天下作伪是毘苦恼的事情,老老实实是最愉快的事情。——邹韬奋
11、虚伪喜欢躲藏在最高尚的思考之中。它从来企图脱离思考,因为思考能使它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高尚的美名。——埃德蒙伯克[英国]
12、虚伪及欺诈产生各种罪恶。——爱迪生[美国]
13、如果天下平静无事,到处都是溢美和逢迎,那么,无耻、欺诈和愚昧更将有滋长的余地了;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刻的真话了。——别林斯基[俄国]
14、虚荣促使我们装扮成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以赢得别人的赞许,虚伪却鼓动我们把我们的罪恶用美德的外表掩盖起来,企图避免别人的责备。——菲尔丁[英国]
15、甚至那些行为卑劣的人,也不能不承认光明正大是一种崇高的德行,而伪善正如假黄金,也许可以骗取到货物,但毕竟本身是毫无价值的。——弗兰西斯培根[英国]
16、狡诈是一种邪恶的机智。但狡诈与机智虽然有所貌似,却又很不相同——不仅是在诚实方面,而且是在才智方面。——弗兰西斯培根[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