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防治常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预防禽流感的小知识
(1)免疫接种。严格认真地做好禽流感疫苗的免疫,特别是在禽流感的高发季节每隔3~4个月要进行一次H5N1RE-5+RE-4和H9的免疫,这两种禽流感疫苗的防疫要间隔10天进行。
(2)切实搞好饲养管理。采取封闭式饲养,严防野鸟从门、窗进入禽舍;防止水源和饲料被野禽粪便污染;定期对禽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加强带鸡消毒,定期消灭养禽场内的有害昆虫及鼠类;死亡禽类必须焚烧或深埋。
作好禽类饲养管理,提高禽只的抵抗力,尽量减少应激因素的发生,注意秋冬、冬春之交季节的变化,做好保暖防寒工作;及时清理粪便,还可定期在鸡舍使用中药苍术、丁香酚、艾叶、茵陈、青蒿、红花等,熏蒸鸡舍,减少不良气体的 *** ,从而达到减少呼吸道病和肠道病的发病率。
(3)对于出现死亡和产蛋率下降的鸡群可及时使用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药配合敏感的抗菌药物用于治疗。
2.有关禽流感的知识和预防
一、什么是禽流感?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
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
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断进化的,其寄生的动物(又叫宿主)范围会不断扩大,可感染虎、家猫等哺乳动物,正常家鸭携带并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猪体内更常被检出。二、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对于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专家建议,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由于医务人员比普通公众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建议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接诊疑似或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即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和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2、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
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泌 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3、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禽流感疫情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 预防措施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
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5、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教导儿童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如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立刻彻底清洗双手。外出在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例如不要前往观鸟园、农场、街市或到公园活动;不要喂饲白鸽或野鸟等。
6、不要轻视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如发烧、头痛、咳嗽及喉咙痛等,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三、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关键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关键要做到“四早”,指对疾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发现:当自己或周围人出现发烧、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就医。早报告: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或类似病例,及时报告当地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早隔离: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要按照情况进行隔离或医学观察,以防止疫情扩散。早治疗: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应积极开展救治,特别是对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要及早治疗,经过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及使用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绝大部分病人可以康复出院。
3.禽流感的小知识
禽流感防治小知识 人流感与禽流感的异同 人流感病毒A型病毒:它是在野马以及家禽、猪、鲸、马和海豹体内发现的最危险和最普遍的病毒。
A型病毒的子型根据病毒表面的H和N两种蛋白质确定。H代表血凝素,N代表神经氨酸苷酶。
现在有15种不同的H子型病毒和9种N子型病毒。 这些病毒每隔两三年出现一次小突变。
这个过程称为“抗原飘移”。同时,这些病毒也可能与其它病毒交换基因,这个过程称为“抗原移型”。
这种情况一般通过血凝素氨基酸的小变化出现,典型的途径是猪,它身上可能有禽类病毒和人类病毒。 抗原移型十分罕见,但是它可能产生一种致命的新子型病毒,任何人对此都没有免疫力。
B型病毒:这些病毒也可能引起流行病,但是只在人中间传播。 C型病毒:这是最无害的病毒,会引起轻微的呼吸道疾病,但是不会引起流行病。
禽流感病毒禽流感是传染性禽类疾病,于100多年前在意大利首次发现。据认为,所有禽类都容易感染这种病毒,但是一些物种的抵抗力大于另一些物种。
禽流感病毒有15个子型,其中两个子型(H5和H7)对家禽最有致命性。这两个子型也传染给人。
目前在亚洲部分地区流行的H5N1病毒于1997年在香港第一次跨越物种障碍传染到人身上,18名患者中有6名死亡。 2003年,荷兰发生H7N7禽流感,造成一名兽医死亡,83人染上结膜炎和其他轻度疾病。
第三个子型H9N2病毒是1999年至2003年在香港3名幼童身上发现的,但是所有3名幼童都是轻微病例。高致病性禽流感为何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急性感染的禽流感无特定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可见食欲废绝、体温骤升、精神高度沉郁,伴随着大批死亡。
鸡新城疫病毒感染与禽流感有明显的区别。它们的病毒种类不同,禽流感是正粘病毒科,新城疫是副粘病毒科,新城疫病毒感染在早期可见典型临床症状:潜伏期较长,有呼吸道症状,下痢,食欲减退,精神萎顿,后期出现神经症状。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主要原因是: 第一,流感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病毒存活时间缩短。
另外,夏秋时节光照强度相对更高,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第二,夏秋时节禽舍通风强度远远高于冬春季,良好的通风可以大大减少鸡舍环境中病毒的数量,因此,病毒侵入到鸡体内的机会和数量就明显减少,感染几率下降。
同时良好的通风也减少了不良气体对鸡呼吸道粘膜的 *** ,对维持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禽流感我们怎样防护 【重点防护人群】 家禽饲养者:为了预防禽流感,饲养禽类动物的专职人员在与禽类接触时,最好戴口罩、穿工作服。
工作服要勤清洗、勤消毒。处理禽类粪便时应戴手套,接触污物后应洗手。
禽流感病毒对干燥、紫外线照射及汞、氯等常用消毒液很敏感。常用消毒药,如福尔马林、漂白粉、碘制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在疫区及周边地区,可选择上述1~2种消毒药对禽类笼舍进行消毒。 12岁以下儿童: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和泰国卫生部根据泰国出现的禽流感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后认为,12岁以下儿童为重点防护人群,家长应提醒孩子不要触摸或搂抱禽类动物。
【一般人群】 在发现疫情的地区,人们应尽量避免接触、触摸活的鸡、鸭、鹅等家禽和鸟类;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有空调设备,应经常清洗隔尘网;保持室内清洁,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 注意个人卫生,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下述情形不会患禽流感】 穿用羽绒制品这是因为羽绒制品通常经过消毒、高温等多个物理、化学环节处理,病毒存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此,穿羽绒服、盖鸭绒被以及接触相关制品,不会感染禽流感病毒。 吃煮熟煮透的禽类肉蛋由于禽流感病毒不耐热,被加热到100℃时,1分钟即可灭活;加热到56℃、持续30分钟或加热到60℃、持续10分钟时,也会丧失活性。
因此,吃禽肉和蛋类时只要完全煮熟煎透,就不会感染禽流感病毒。 目前,我国各地检疫部门已采取紧急防范措施,所以市民可以放心食用正规市场上经过检疫的家禽。
但如果食用未经检疫或来自疫情暴发区的家禽,则不排除染病的可能。高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21天 据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办公室介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时间可达21天。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有病禽与健康禽直接接触和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两种。 潜伏期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毒的毒力、感染的数量、禽体的抵抗力、日龄大小和品种,饲养管理情况、营养状况、环境卫生及有否应激条件的影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短,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在潜伏期内有传染的可能。 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
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禽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健康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发病。
4.禽流感的防治知识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全文如下:
一、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
二、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断进化的,其寄生的动物(又叫宿主)范围会不断扩大,可感染虎、家猫等哺乳动物,正常家鸭携带并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猪体内更常被检出。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类。1997年,在我国的香港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型导致了18人感染,6人死亡,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生命。
截止到2005年11月为止,发现H5N1病毒的流行地区有:柬埔寨、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印尼、日本、老挝、马来西亚、韩国、泰国、越南、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罗马尼亚、希腊等国。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
三、人是怎样感染上禽流感的?
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如果直接接触带有相当数量病毒的物品,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
四、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有哪些表现?
人类患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起病很急,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持续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除了上述表现之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患者还可出现肺炎、呼吸窘迫等表现,甚至可导致死亡。
五、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关键是什么?
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关键要做到 “四早”,指对疾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早发现:当自己或周围人出现发烧、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就医。
早报告: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或类似病例,及时报告当地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早隔离: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要按照情况进行隔离或医学观察,以防止疫情扩散。
早治疗: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应积极开展救治,特别是对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要及早治疗,经过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及使用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绝大部分病人可以康复出院。
六、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该病非常重要。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2、保持室内清洁,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3、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4、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公众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
5、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1分钟即可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药都很敏感。
6、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游或与禽类接触史。
7、一旦患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多休息、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
5.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
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有哪些
1、对于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专家建议,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2、由于医务人员比普通公众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建议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接诊疑似或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即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和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具体内容
6.有关禽流感的知识和预防
一、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
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断进化的,其寄生的动物(又叫宿主)范围会不断扩大,可感染虎、家猫等哺乳动物,正常家鸭携带并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猪体内更常被检出。
二、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
对于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专家建议,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由于医务人员比普通公众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建议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接诊疑似或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即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和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2、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泌 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3、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禽流感疫情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 预防措施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5、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教导儿童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如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立刻彻底清洗双手。外出在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例如不要前往观鸟园、农场、街市或到公园活动;不要喂饲白鸽或野鸟等。
6、不要轻视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如发烧、头痛、咳嗽及喉咙痛等,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三、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关键
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关键要做到“四早”,指对疾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早发现:当自己或周围人出现发烧、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就医。
早报告: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或类似病例,及时报告当地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早隔离: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要按照情况进行隔离或医学观察,以防止疫情扩散。
早治疗: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应积极开展救治,特别是对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要及早治疗,经过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及使用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绝大部分病人可以康复出院。
7.禽流感知识常识
禽流感主要是鸟类之间传播.对于人类的预防,只要不直接接触病鸡或者其排泄物就不会被感染.对于鸡肉鸡蛋只要煮熟食用就绝对不会感染,因为该病毒在超过70度的环境中就会全部死亡.因此只要不是饲养户这类高危人群,吃熟的禽类食品绝对不会感染,放心吧 . 另外要首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有小孩和老人的家庭,不论天有多冷,每天最好都要定时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
通风时间最好定在上午9:00—10:00和下午3:00—4:00,因为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该病毒,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感染性。而且新鲜空气有稀释病毒、清洁室内空气的作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饭时一定坚持生熟分开,如切生鸡肉的案板和刀就不能再去切熟食,否则直接入口的熟食就容易沾上病菌,如果这只生鸡正好是一只病鸡,那么人就很可能被传染上禽流感; 不要喝生水,鸡肉、鸡蛋一定要煮熟了吃。
姜教授说,特别是一些吃火锅贪“鲜”的人,常常是鸡肉在锅里还没变颜色就往嘴里送。姜教授说,禽流感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22度水中可存活4天,在0度水中可存活30天以上,在粪便中可存活3个月。
而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100度以上的沸水里煮2分钟即可灭活。 人类患上禽流感的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一些患者胸部X线还会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者伴胸腔积液。
家禽患上禽流感的症状: 禽流感的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 常见症状有,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
(1)免疫接种。严格认真地做好禽流感疫苗的免疫,特别是在禽流感的高发季节每隔3~4个月要进行一次H5N1RE-5+RE-4和H9的免疫,这两种禽流感疫苗的防疫要间隔10天进行。
(2)切实搞好饲养管理。采取封闭式饲养,严防野鸟从门、窗进入禽舍;防止水源和饲料被野禽粪便污染;定期对禽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加强带鸡消毒,定期消灭养禽场内的有害昆虫及鼠类;死亡禽类必须焚烧或深埋。
作好禽类饲养管理,提高禽只的抵抗力,尽量减少应激因素的发生,注意秋冬、冬春之交季节的变化,做好保暖防寒工作;及时清理粪便,还可定期在鸡舍使用中药苍术、丁香酚、艾叶、茵陈、青蒿、红花等,熏蒸鸡舍,减少不良气体的 *** ,从而达到减少呼吸道病和肠道病的发病率。
(3)对于出现死亡和产蛋率下降的鸡群可及时使用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药配合敏感的抗菌药物用于治疗。
2.有关禽流感的知识和预防
一、什么是禽流感?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
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
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断进化的,其寄生的动物(又叫宿主)范围会不断扩大,可感染虎、家猫等哺乳动物,正常家鸭携带并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猪体内更常被检出。二、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对于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专家建议,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由于医务人员比普通公众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建议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接诊疑似或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即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和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2、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
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泌 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3、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禽流感疫情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 预防措施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
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5、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教导儿童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如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立刻彻底清洗双手。外出在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例如不要前往观鸟园、农场、街市或到公园活动;不要喂饲白鸽或野鸟等。
6、不要轻视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如发烧、头痛、咳嗽及喉咙痛等,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三、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关键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关键要做到“四早”,指对疾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发现:当自己或周围人出现发烧、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就医。早报告: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或类似病例,及时报告当地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早隔离: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要按照情况进行隔离或医学观察,以防止疫情扩散。早治疗: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应积极开展救治,特别是对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要及早治疗,经过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及使用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绝大部分病人可以康复出院。
3.禽流感的小知识
禽流感防治小知识 人流感与禽流感的异同 人流感病毒A型病毒:它是在野马以及家禽、猪、鲸、马和海豹体内发现的最危险和最普遍的病毒。
A型病毒的子型根据病毒表面的H和N两种蛋白质确定。H代表血凝素,N代表神经氨酸苷酶。
现在有15种不同的H子型病毒和9种N子型病毒。 这些病毒每隔两三年出现一次小突变。
这个过程称为“抗原飘移”。同时,这些病毒也可能与其它病毒交换基因,这个过程称为“抗原移型”。
这种情况一般通过血凝素氨基酸的小变化出现,典型的途径是猪,它身上可能有禽类病毒和人类病毒。 抗原移型十分罕见,但是它可能产生一种致命的新子型病毒,任何人对此都没有免疫力。
B型病毒:这些病毒也可能引起流行病,但是只在人中间传播。 C型病毒:这是最无害的病毒,会引起轻微的呼吸道疾病,但是不会引起流行病。
禽流感病毒禽流感是传染性禽类疾病,于100多年前在意大利首次发现。据认为,所有禽类都容易感染这种病毒,但是一些物种的抵抗力大于另一些物种。
禽流感病毒有15个子型,其中两个子型(H5和H7)对家禽最有致命性。这两个子型也传染给人。
目前在亚洲部分地区流行的H5N1病毒于1997年在香港第一次跨越物种障碍传染到人身上,18名患者中有6名死亡。 2003年,荷兰发生H7N7禽流感,造成一名兽医死亡,83人染上结膜炎和其他轻度疾病。
第三个子型H9N2病毒是1999年至2003年在香港3名幼童身上发现的,但是所有3名幼童都是轻微病例。高致病性禽流感为何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急性感染的禽流感无特定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可见食欲废绝、体温骤升、精神高度沉郁,伴随着大批死亡。
鸡新城疫病毒感染与禽流感有明显的区别。它们的病毒种类不同,禽流感是正粘病毒科,新城疫是副粘病毒科,新城疫病毒感染在早期可见典型临床症状:潜伏期较长,有呼吸道症状,下痢,食欲减退,精神萎顿,后期出现神经症状。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主要原因是: 第一,流感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病毒存活时间缩短。
另外,夏秋时节光照强度相对更高,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第二,夏秋时节禽舍通风强度远远高于冬春季,良好的通风可以大大减少鸡舍环境中病毒的数量,因此,病毒侵入到鸡体内的机会和数量就明显减少,感染几率下降。
同时良好的通风也减少了不良气体对鸡呼吸道粘膜的 *** ,对维持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禽流感我们怎样防护 【重点防护人群】 家禽饲养者:为了预防禽流感,饲养禽类动物的专职人员在与禽类接触时,最好戴口罩、穿工作服。
工作服要勤清洗、勤消毒。处理禽类粪便时应戴手套,接触污物后应洗手。
禽流感病毒对干燥、紫外线照射及汞、氯等常用消毒液很敏感。常用消毒药,如福尔马林、漂白粉、碘制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在疫区及周边地区,可选择上述1~2种消毒药对禽类笼舍进行消毒。 12岁以下儿童: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和泰国卫生部根据泰国出现的禽流感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后认为,12岁以下儿童为重点防护人群,家长应提醒孩子不要触摸或搂抱禽类动物。
【一般人群】 在发现疫情的地区,人们应尽量避免接触、触摸活的鸡、鸭、鹅等家禽和鸟类;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有空调设备,应经常清洗隔尘网;保持室内清洁,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 注意个人卫生,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下述情形不会患禽流感】 穿用羽绒制品这是因为羽绒制品通常经过消毒、高温等多个物理、化学环节处理,病毒存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此,穿羽绒服、盖鸭绒被以及接触相关制品,不会感染禽流感病毒。 吃煮熟煮透的禽类肉蛋由于禽流感病毒不耐热,被加热到100℃时,1分钟即可灭活;加热到56℃、持续30分钟或加热到60℃、持续10分钟时,也会丧失活性。
因此,吃禽肉和蛋类时只要完全煮熟煎透,就不会感染禽流感病毒。 目前,我国各地检疫部门已采取紧急防范措施,所以市民可以放心食用正规市场上经过检疫的家禽。
但如果食用未经检疫或来自疫情暴发区的家禽,则不排除染病的可能。高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21天 据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办公室介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时间可达21天。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有病禽与健康禽直接接触和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两种。 潜伏期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毒的毒力、感染的数量、禽体的抵抗力、日龄大小和品种,饲养管理情况、营养状况、环境卫生及有否应激条件的影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短,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在潜伏期内有传染的可能。 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
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禽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健康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发病。
4.禽流感的防治知识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全文如下:
一、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
二、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断进化的,其寄生的动物(又叫宿主)范围会不断扩大,可感染虎、家猫等哺乳动物,正常家鸭携带并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猪体内更常被检出。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类。1997年,在我国的香港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型导致了18人感染,6人死亡,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生命。
截止到2005年11月为止,发现H5N1病毒的流行地区有:柬埔寨、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印尼、日本、老挝、马来西亚、韩国、泰国、越南、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罗马尼亚、希腊等国。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
三、人是怎样感染上禽流感的?
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如果直接接触带有相当数量病毒的物品,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
四、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有哪些表现?
人类患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起病很急,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持续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除了上述表现之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患者还可出现肺炎、呼吸窘迫等表现,甚至可导致死亡。
五、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关键是什么?
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关键要做到 “四早”,指对疾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早发现:当自己或周围人出现发烧、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就医。
早报告: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或类似病例,及时报告当地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早隔离: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要按照情况进行隔离或医学观察,以防止疫情扩散。
早治疗: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应积极开展救治,特别是对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要及早治疗,经过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及使用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绝大部分病人可以康复出院。
六、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该病非常重要。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2、保持室内清洁,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3、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4、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公众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
5、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1分钟即可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药都很敏感。
6、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游或与禽类接触史。
7、一旦患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多休息、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
5.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
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有哪些
1、对于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专家建议,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2、由于医务人员比普通公众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建议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接诊疑似或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即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和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具体内容
6.有关禽流感的知识和预防
一、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
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断进化的,其寄生的动物(又叫宿主)范围会不断扩大,可感染虎、家猫等哺乳动物,正常家鸭携带并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猪体内更常被检出。
二、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
对于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专家建议,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由于医务人员比普通公众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建议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接诊疑似或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即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和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2、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泌 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3、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禽流感疫情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 预防措施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5、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教导儿童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如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立刻彻底清洗双手。外出在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例如不要前往观鸟园、农场、街市或到公园活动;不要喂饲白鸽或野鸟等。
6、不要轻视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如发烧、头痛、咳嗽及喉咙痛等,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三、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关键
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关键要做到“四早”,指对疾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早发现:当自己或周围人出现发烧、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就医。
早报告: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或类似病例,及时报告当地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早隔离: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要按照情况进行隔离或医学观察,以防止疫情扩散。
早治疗: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应积极开展救治,特别是对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要及早治疗,经过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及使用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绝大部分病人可以康复出院。
7.禽流感知识常识
禽流感主要是鸟类之间传播.对于人类的预防,只要不直接接触病鸡或者其排泄物就不会被感染.对于鸡肉鸡蛋只要煮熟食用就绝对不会感染,因为该病毒在超过70度的环境中就会全部死亡.因此只要不是饲养户这类高危人群,吃熟的禽类食品绝对不会感染,放心吧 . 另外要首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有小孩和老人的家庭,不论天有多冷,每天最好都要定时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
通风时间最好定在上午9:00—10:00和下午3:00—4:00,因为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该病毒,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感染性。而且新鲜空气有稀释病毒、清洁室内空气的作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饭时一定坚持生熟分开,如切生鸡肉的案板和刀就不能再去切熟食,否则直接入口的熟食就容易沾上病菌,如果这只生鸡正好是一只病鸡,那么人就很可能被传染上禽流感; 不要喝生水,鸡肉、鸡蛋一定要煮熟了吃。
姜教授说,特别是一些吃火锅贪“鲜”的人,常常是鸡肉在锅里还没变颜色就往嘴里送。姜教授说,禽流感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22度水中可存活4天,在0度水中可存活30天以上,在粪便中可存活3个月。
而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100度以上的沸水里煮2分钟即可灭活。 人类患上禽流感的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一些患者胸部X线还会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者伴胸腔积液。
家禽患上禽流感的症状: 禽流感的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 常见症状有,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