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1、岳麓书院大门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横批:岳麓书院
注: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岘冈)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此联四言,简约有力,气势非凡。袁名曜(?一1833)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任岳麓书院山长。张中阶(生卒未详)岳麓书院生徒。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2、岳麓书院大门门厅楹联: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丙寅秋月曾晓浒书
注:马积高、曾晓浒题岳麓书院大门 。马积高(1925--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曾晓浒(1938--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因革:因,继承。革,革新。毛蔡:即 *** 、蔡和森。
3、岳麓书院二门楹联:
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知府王秉始改建二门,后屡修缮。1868年(清同治七年)大修。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夷为平地。1985年根据日本友人提供之照片资料复原重建。中三间开三门,石料门框,左右各一间过道,通往左有斋舍。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横批:名山坛席
注: 程颂万题岳麓书院二门。程颂万(1865--1932)湖南宁乡人,字子大、鹿川,号十发居士。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善书法,长于篆、隶、楷。著有《程典》等。纳于大麓: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藏之名山:语出《史记•泰史公自序》:“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此联语集句自然,贴切生动。是岳麓书院名家云集、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
4、岳麓书院二门过厅楹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注:清代山长罗典撰。罗典(1719--1808)清乾隆四十七年至嘉庆十三年
(1782--1808),连任岳麓书院山长二十七年。此联原挂大门前方石柱上,原件早失,1985年集欧阳询字重刻,改挂二门门厅。大泽: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虎”。比喻此地多生非常之物。“邹鲁”是孟子、孔子的出生地,指文教兴盛之地。“礼门之路”见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夫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5、岳麓书院三门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横批:实事求是
注:近代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集联,宾步程(1879---1942),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1917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上联出自《论语•卫灵公》,下联出自韩愈《进学解》
6、岳麓书院传千载; 书院育材有良规。
注: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撰书。张岱年(l909年--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1982......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岳麓书院大门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这幅对联,粗通古汉语的人,一眼就看明白这对联说的是,只有楚地有才子,而我这里最多。据说,为了这幅对联,还引起过人们的争论。按春秋战国时的格局来分,这楚地明明在湖北。你湖南什么时候成了楚地了。这么说,那个有才的楚,也该是湖北有才啊……这到底哪里有才就说不明白了,何况这“于斯为盛”。而按照书院讲习团师兄师姐们的说法,这对联中的“惟”、“于”,都是虚词,没有实际的意思;对联是“楚有才,斯为盛”。
关于岳麓书院对联的解析?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 ”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
上联“惟楚有材”,典出《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全联的意思或可理解为;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英才齐聚之会所。
岳麓书院的对联 是什么???
很多,列于下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前门)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大门)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岳麓书院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布局,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专祠等排列于两旁。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大门门厅)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二门门厅)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二门门厅)
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赫曦台)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赫曦台)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讲堂)
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讲堂)
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才有良规(讲堂)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涉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 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 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讲堂)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讲堂)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
名山汲古, 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御书楼)
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
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书生(御书楼)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讲堂侧门)
惟楚有才,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半学斋)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大成殿)
觉世庸民,诗书意象春秋,永垂道法;
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大成殿)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大成殿)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大成门)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文庙庑廊)
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锆;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教学斋)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
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讲堂)
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百泉轩)
学忆宋张绵圣脉,书传虞夏刻螭虬(百泉轩)金声玉振,虎跃龙腾(成德堂)
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时务轩)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吹香亭)
岳麓书院对联
上联:惟楚有材
下联:于斯为盛
横批:岳麓书院
上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下联: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岳麓书院门前的对联是什么?
岳麓书院大门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这幅对联,粗通古汉语的人,一眼就看明白这对联说的是,只有楚地有才子,而我这里最多。据说,为了这幅对联,还引起过人们的争论。按春秋战国时的格局来分,这楚地明明在湖北。你湖南什么时候成了楚地了。这么说,那个有才的楚,也该是湖北有才啊……这到底哪里有才就说不明白了,何况这“于斯为盛”。而按照书院讲习团师兄师姐们的说法,这对联中的“惟”、“于”,都是虚词,没有实际的意思;对联是“楚有才,斯为盛”。这对联也有一番来龙去脉。当时,我没怎么用心记,现在则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说到书院,难免就会想起在学校四年的生活。因为,生活、学习等等的不习惯,总觉得在学校变扭极了。这个别扭,直到我毕业了还没有改过来。一年以后,在网络上看到这些介绍学校的文字和图片,心底最隐秘的角落中似乎有什么被牵动了。
岳麓书院门前对联的内容是什么?撰写者是谁?是什么意意思?
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下联出自《论语·泰伯》,源出经典,联意关切,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
惟楚有材:唯有楚地有英才。
于斯为盛:在这里最兴盛。
岳麓书院对联欣赏 岳麓书院中的匾联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岳麓书院的楹联碑匾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悬于前门)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悬于赫曦台)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悬于赫曦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悬于大门)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悬于大门门厅)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悬于讲堂)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悬于讲堂)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材有良规(悬于讲堂)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悬于讲堂)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悬于讲堂)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悬于御书楼)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悬于御书楼)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悬于讲堂侧门)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悬于半学斋)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悬于大成殿)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悬于大成殿)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悬于大成殿)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悬于大成门)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悬于文庙庑廊)不为子路何由见,非是文公清退之(悬于文庙庑廊)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悬于教学斋)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悬于讲堂侧门)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悬于百泉轩)学忆宋张绵圣脉,书传虞夏刻螭虬(悬于百泉轩)金声玉振;虎跃龙腾(悬于成德堂)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悬于时务轩)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悬于吹香亭) 麓山寺碑岳麓书院办学千年,积累了大量的碑匾文物,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主要分布在麓山寺碑亭、讲堂、御书楼壁及复廊、百泉轩园林碑廊等地。麓山寺碑亭竖有麓山寺碑。此碑是中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也是长沙现存时间最早、价值最高的碑刻,由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李邕于唐开元十八年(730年)亲自撰文、书丹、并镌刻,因文、书、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绝碑”之称。历代许多大书法家都曾前来瞻仰临摹,宋代书法家米芾于元丰三年(1080年)专程前来临习,并刻襄阳米黻同广惠道人来,元丰庚申元日16字于碑阴。原刻在麓山寺中,后移至岳麓书院右侧,明知府钱澍建亭护碑。清代嘉庆年间有达官遣吏前来拓取,因不得其法而使名碑碎裂,长沙知府沈廷瑛得知之后,亲赴现场,和沙灰集其残片94字,另嵌碑亭内壁之上。讲堂檐牌匾讲堂檐前悬挂的“实事求是”匾,是民国初期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所撰,为岳麓书院在转制时期的校训,对当时寓居于书院的 *** 影响很大,后成为毛......
岳麓书院最长对联 毁誉听之于人 于字为什么不一样
于字有简体、也有繁体。于字的繁体图片如下:
岳麓书院的这副对联正是用的繁体字: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1、岳麓书院大门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横批:岳麓书院
注: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岘冈)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此联四言,简约有力,气势非凡。袁名曜(?一1833)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任岳麓书院山长。张中阶(生卒未详)岳麓书院生徒。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2、岳麓书院大门门厅楹联: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丙寅秋月曾晓浒书
注:马积高、曾晓浒题岳麓书院大门 。马积高(1925--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曾晓浒(1938--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因革:因,继承。革,革新。毛蔡:即 *** 、蔡和森。
3、岳麓书院二门楹联:
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知府王秉始改建二门,后屡修缮。1868年(清同治七年)大修。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夷为平地。1985年根据日本友人提供之照片资料复原重建。中三间开三门,石料门框,左右各一间过道,通往左有斋舍。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横批:名山坛席
注: 程颂万题岳麓书院二门。程颂万(1865--1932)湖南宁乡人,字子大、鹿川,号十发居士。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善书法,长于篆、隶、楷。著有《程典》等。纳于大麓: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藏之名山:语出《史记•泰史公自序》:“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此联语集句自然,贴切生动。是岳麓书院名家云集、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
4、岳麓书院二门过厅楹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注:清代山长罗典撰。罗典(1719--1808)清乾隆四十七年至嘉庆十三年
(1782--1808),连任岳麓书院山长二十七年。此联原挂大门前方石柱上,原件早失,1985年集欧阳询字重刻,改挂二门门厅。大泽: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虎”。比喻此地多生非常之物。“邹鲁”是孟子、孔子的出生地,指文教兴盛之地。“礼门之路”见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夫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5、岳麓书院三门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横批:实事求是
注:近代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集联,宾步程(1879---1942),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1917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上联出自《论语•卫灵公》,下联出自韩愈《进学解》
6、岳麓书院传千载; 书院育材有良规。
注: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撰书。张岱年(l909年--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1982......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岳麓书院大门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这幅对联,粗通古汉语的人,一眼就看明白这对联说的是,只有楚地有才子,而我这里最多。据说,为了这幅对联,还引起过人们的争论。按春秋战国时的格局来分,这楚地明明在湖北。你湖南什么时候成了楚地了。这么说,那个有才的楚,也该是湖北有才啊……这到底哪里有才就说不明白了,何况这“于斯为盛”。而按照书院讲习团师兄师姐们的说法,这对联中的“惟”、“于”,都是虚词,没有实际的意思;对联是“楚有才,斯为盛”。
关于岳麓书院对联的解析?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 ”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
上联“惟楚有材”,典出《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全联的意思或可理解为;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英才齐聚之会所。
岳麓书院的对联 是什么???
很多,列于下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前门)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大门)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岳麓书院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布局,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专祠等排列于两旁。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大门门厅)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二门门厅)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二门门厅)
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赫曦台)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赫曦台)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讲堂)
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讲堂)
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才有良规(讲堂)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涉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 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 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讲堂)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讲堂)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
名山汲古, 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御书楼)
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
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书生(御书楼)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讲堂侧门)
惟楚有才,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半学斋)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大成殿)
觉世庸民,诗书意象春秋,永垂道法;
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大成殿)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大成殿)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大成门)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文庙庑廊)
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锆;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教学斋)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
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讲堂)
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百泉轩)
学忆宋张绵圣脉,书传虞夏刻螭虬(百泉轩)金声玉振,虎跃龙腾(成德堂)
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时务轩)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吹香亭)
岳麓书院对联
上联:惟楚有材
下联:于斯为盛
横批:岳麓书院
上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下联: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岳麓书院门前的对联是什么?
岳麓书院大门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这幅对联,粗通古汉语的人,一眼就看明白这对联说的是,只有楚地有才子,而我这里最多。据说,为了这幅对联,还引起过人们的争论。按春秋战国时的格局来分,这楚地明明在湖北。你湖南什么时候成了楚地了。这么说,那个有才的楚,也该是湖北有才啊……这到底哪里有才就说不明白了,何况这“于斯为盛”。而按照书院讲习团师兄师姐们的说法,这对联中的“惟”、“于”,都是虚词,没有实际的意思;对联是“楚有才,斯为盛”。这对联也有一番来龙去脉。当时,我没怎么用心记,现在则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说到书院,难免就会想起在学校四年的生活。因为,生活、学习等等的不习惯,总觉得在学校变扭极了。这个别扭,直到我毕业了还没有改过来。一年以后,在网络上看到这些介绍学校的文字和图片,心底最隐秘的角落中似乎有什么被牵动了。
岳麓书院门前对联的内容是什么?撰写者是谁?是什么意意思?
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下联出自《论语·泰伯》,源出经典,联意关切,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
惟楚有材:唯有楚地有英才。
于斯为盛:在这里最兴盛。
岳麓书院对联欣赏 岳麓书院中的匾联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岳麓书院的楹联碑匾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悬于前门)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悬于赫曦台)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悬于赫曦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悬于大门)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悬于大门门厅)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悬于讲堂)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悬于讲堂)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材有良规(悬于讲堂)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悬于讲堂)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悬于讲堂)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悬于御书楼)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悬于御书楼)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悬于讲堂侧门)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悬于半学斋)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悬于大成殿)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悬于大成殿)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悬于大成殿)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悬于大成门)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悬于文庙庑廊)不为子路何由见,非是文公清退之(悬于文庙庑廊)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悬于教学斋)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悬于讲堂侧门)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悬于百泉轩)学忆宋张绵圣脉,书传虞夏刻螭虬(悬于百泉轩)金声玉振;虎跃龙腾(悬于成德堂)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悬于时务轩)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悬于吹香亭) 麓山寺碑岳麓书院办学千年,积累了大量的碑匾文物,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主要分布在麓山寺碑亭、讲堂、御书楼壁及复廊、百泉轩园林碑廊等地。麓山寺碑亭竖有麓山寺碑。此碑是中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也是长沙现存时间最早、价值最高的碑刻,由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李邕于唐开元十八年(730年)亲自撰文、书丹、并镌刻,因文、书、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绝碑”之称。历代许多大书法家都曾前来瞻仰临摹,宋代书法家米芾于元丰三年(1080年)专程前来临习,并刻襄阳米黻同广惠道人来,元丰庚申元日16字于碑阴。原刻在麓山寺中,后移至岳麓书院右侧,明知府钱澍建亭护碑。清代嘉庆年间有达官遣吏前来拓取,因不得其法而使名碑碎裂,长沙知府沈廷瑛得知之后,亲赴现场,和沙灰集其残片94字,另嵌碑亭内壁之上。讲堂檐牌匾讲堂檐前悬挂的“实事求是”匾,是民国初期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所撰,为岳麓书院在转制时期的校训,对当时寓居于书院的 *** 影响很大,后成为毛......
岳麓书院最长对联 毁誉听之于人 于字为什么不一样
于字有简体、也有繁体。于字的繁体图片如下:
岳麓书院的这副对联正是用的繁体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