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是什么
清明节的来历是什么
你知道清明节的来历是什么吗?清明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很多人都知道,清明节需要返乡祭祖,但是很多人不清楚清明节为何要祭祖,清明节是怎么来的。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一下清明节的来历是什么,感兴趣的朋友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清明节的来历是什么1
清明节,又称踏春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气在仲春和暮春之交。清明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作为传统的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优良传统。关于清明节的由来,你知道多少?
相传春秋时期,晋献公宠爱的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于是设计谋害太子申生。太子申生被逼无奈,最后自杀。申生死后,他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战乱,只好流亡国外。
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谦虚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身边不乏有才能出众的朋友。
重耳流亡的日子,遭受很多的屈辱,在前途一片渺茫的时候,跟随他的臣子都陆陆续续弃他而去,身边仅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人。
重耳在这期间跋山涉水,历尽艰辛。一次,重耳在途中又累又饿,差点晕倒,他的臣子介子推便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动得留下泪水。
前636年春,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到晋国杀晋怀公而立。至此,流亡19年的,重耳才继任国君,即晋文公。
晋文公当上国君后,自然要封赏跟随他流亡的臣子。但是晋文公却忘了流亡途中为他割肉充饥的介子推。介子推呢?他淡泊名利之人,所以他到绵山隐居了。
晋文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追悔莫及,他于是派人四处寻找介子推。得知介子推隐居绵山后,晋文公命人搜山,但是并没有找到介子推。晋文公情急之下火烧绵山,想逼介子推现身,没想到这样反而害死了介子推。
等晋文公发现介子推的时候,他背着母亲死在一棵老枯柳树下。介子推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悲痛万分的晋文公,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登山去祭奠介子推,发现去年烧死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并且当场折下几支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
从此以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虽然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清明节在各地也发展出不同的习俗,比如拔河、荡秋千、斗鸡等等,但是扫墓祭祖仍是千年不变的'主题。
清明节的来历是什么2
传说清明节是用来纪念一位古人的,而这个人就是春秋时候的晋国人介子推。春秋时期,战乱纷纷,晋国发生政变,当时的晋献公昏庸无道、沉迷美色,特别是妃子姓骊名姬的娘娘,于是千方百计的想要废掉太子申生,让骊姬娘娘的儿子做太子。晋国内部一片混乱,为了求生只好带着家属四处逃窜。介子推很忠心,不但没有独自逃跑,还追随公子重耳出逃,期间经历了多种苦难艰险。逃窜的日子很是可怕,饥寒交迫,病厄交加。有次路中他们的干粮被土匪抢走,公子重耳因为饥寒交迫晕了过去。介子推见状就忍痛割下身上的肉给重耳吃。重耳因为这事非常感动,觉得介子推是一个忠君爱主的人,许诺以后当上君王一定会好好报答他。
在十九年的生死逃亡中,重耳终于迎来了黎明前的光束。他摇身一变就成了晋国的帝王,成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晋文公。但晋文公并没有封赏那些追随他的人。后来就有人去主动请赏,而介子推则认为忠于君王的行为没什么值得奖赏的。对于那些主动求赏贪图名利的人的行为介子推非常的看不上眼。而介子推一心爱国,热衷于国,他不断的在重耳说出一些忠言,但是却无济于事。他没有办法改变重耳,只好和母亲归于山林,就因此隐退深山,做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
因介子推不愿意接受封赏时写过一首诗,这首诗后来传到了晋文公那里,晋文公非常后悔就下令寻找介子推。当知道介子推就隐身在深山里,就派人巡山搜寻。可是寻不到,最后不得已晋文公命令放火烧山,将他找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还是没有找到介子推。最后火熄灭了,晋文公在一棵柳树下找到了他的尸体。
看到这个情景晋文公悲痛万分,便命令将士将他的失守安葬。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捡起一块烧焦的木头带回宫中,名工匠做成木屐,以此来象征介子推还在陪伴晋文公左右。第二年,晋文公又来到他安葬的地方,为他备上好酒好肉,清扫干净墓地,并将坟边上的那可柳树命名为清明柳,于是晋文公扫墓的那天便就定为了清明节。这就是清明节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