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这首古诗

 我来答
爱创文化
2022-11-09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3万
展开全部

有谁知道这首古诗

夐虹《记得》
你如果
如果你对我说过
一句一句
真纯的话
我早晨醒来
我便记得它
年少的岁月
简单的事
如果你说了
一句一句
浅浅深深
云飞雪落的话
*
关切是问
而有时
关切

不问
倘或一无消息
如沉船后静静的
海面,其实也是
静静的记得
*
倘或在夏季之末
秋季之初
写过一两次
隐晦的字
影射那偶然
像是偶然的
落雨
——也是记得
是吗?

有谁知道这首古诗的作者

汾上惊秋
苏颋
北国吹白云,
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
秋声不可闻。
[题 解] 苏颋 是唐玄宗时宰相苏环的儿子,10岁时就会写诗。本来父亲不喜欢他,叫他从小就到马栅去住,帮仆人干活或做饭。可他从小有志气,8岁就学匡衡凿壁夜读。10岁那年,他当着父亲和庄客脱口朗诵了一首即兴自作的诗。从此父亲给予指导教育,后来他当上宰相,政治上与宋璟合作,共理国事;文学上与张说并称为“燕许大手笔”。这首《汾上惊秋》,是古今盛传佳作。
汾水在今山西省。这诗所说的“河汾”,是指汾水流入黄河的一段。这河、汾沿岸,便是汉、唐的河东郡。河东郡有个汾阴县(今山西万荣南)。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夏天,方士奏报祥瑞,在汾阴掘获黄帝铸造的宝鼎。武帝大喜,秋天亲自来到汾阴,祭祀土神后土,还和群臣在船中饮宴赋诗,作《秋风辞》。
开元时期的唐玄宗雄心勃勃,大有追步汉武帝之意。开元十一年(723)二月,玄宗来到汾阴祭祀后土,并下令改称汾阴为宝鼎县。苏颋其时正在礼部尚书任上,当也从驾参加了这个祭祀盛典。苏颋长期充任中枢要职,甚受玄宗器重。大概就在从驾祭祀后土之后,忽然被调离朝廷,出京入蜀,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到开元十三年才又调回长安。外放的两年,是他一生仕履中最感失意的时期,这诗可能就是这一两年中的一个秋天所作的。
明了上述背景,就较易切实地理解这诗所蕴含的复杂心情,也可以体会诗人所以采取这种虚虚实实,若即若离,似明而晦,欲言而咽的表现手法的用意。前二句显然化用了《秋风辞》的诗意,首句即“秋风起兮白云飞”,次句为“泛楼船兮济河汾”,从而概括地暗示着当年汉武帝到汾阴祭后土的历史往事,同时也令人不难联想到唐玄宗欲效汉武帝的作为。两者何其相似,历史仿佛重演,这意味着什么,又启示些什么,诗人并不予点破,留给读者自行理会。然而题目却点出了一个“惊”字,表明诗人的思绪是受了震惊的。难道是由于个人遭遇而被震惊了吗?就字面意思看,似乎有点象是即景自况。他在汾水上被北风一吹,一阵寒意使他惊觉到秋天来临;而他当时正处于一生最感失意的境地,出京放任外省,恰如一阵北风把他这朵白云吹得老远,来到了这汾水上。这也合乎题目标示的“汾上惊秋”。因此,前二句的含意是复杂的。总的来说,是在即景起兴中抒发着历史的联想和感慨,在关切国家的隐忧中交织着个人失意的哀愁。可谓百感交集,愁绪纷乱。
为了使读者体会这种心情,诗人在后二句便明确加以说穿了。“心绪”此处谓愁绪纷乱。“摇落”用《秋风辞》中“草木黄落”句意,又同本于宋玉《九辩》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用以指萧瑟天气,也以喻指自己暮年失意的境遇,所以说“逢”。“逢”者,愁绪又加上挫折之谓,暗示出“心绪”并非只是个人的失意。“秋声”即谓北风,其声肃杀,所以“不可闻”。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愁绪更纷乱,心情更悲伤。这就清楚地表明了前二句所蕴含的复杂心情的性质和倾向。
实际上,这诗的表现手法和抒情特点,都比较接近阮籍的《咏怀诗》。读者从它的抒情形象中感觉到诗人有寄托,有忧虑,有感伤;但究竟为什么,是难以确切肯定的。他采用这种手法,可能是以久与政事的经验,熟悉历史的知识,意识到汉、唐两代的两个盛世皇帝之间有某种相似,仿佛受到历史的某种启示,隐约感到某种忧虑,然而他还说不清楚,也无可奈何,因此只能写出这种感觉和情绪。而恰是这一点,却构成了一种独有的艺术特点:以形象来表示,让读者去理会。

有谁知道这首诗?

泰戈尔<飞鸟集>中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
一个却深潜海底...

元稹的诗与西厢故事
在唐代诸多诗词大家中,知道李杜白的人应该多不胜数吧,但知道元稹的人恐怕就不是很多了。不过提到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那又无人不知了,其实王著的《西厢记》故事的来源,正是元稹的那篇带有传奇色彩的《莺莺传》呢。
《莺莺传》实际上是元稹年轻时的一段亲身经历,只是故事男主人公的姓名换成了张君瑞罢了。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唐贞元年间,一个年轻的书生张君瑞进京赴试,途经蒲地的普救寺,恰遇一崔姓贵孀携女崔莺莺归长安,就下榻在该寺中。当时驻军将领浑瑊在蒲地去世,失去管束的部下便四处劫掠扰民。崔家显富且携带漂亮的女儿,崔夫人惧怕遭劫正惊惶失措。张君瑞与蒲地的另一位将军是好友,便请来一些军队保护崔家,让她们得以安全度过。后新将上到任,乱军归营,地方才安定了下来。崔夫人设宴答谢张君瑞,席间张见崔家小姐莺莺美貌动人,便爱上了她,便托小姐的贴身丫鬟红娘多次向莺莺致意均无下落,后来红娘告诉他说小姐爱诗词,张君瑞便提笔写下了这首七绝托红娘转交小姐。
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
等闲弄水浮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
次日红娘带来一彩笺,上有莺莺的诗一首: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张生揣摩诗意,以为莺莺邀他晚上翻墙幽会,去后被莺莺严肃地批评了一番,张生失望而回,遂而郁郁地病了起来。过了几天,红娘突然领着崔小姐来探望他了,张生羞得抬不起头,病立时就好了。两人此后偷偷来往了月余,后张生要进京赴考,便与莺莺相约取得功名后娶她。不料张生两次都没有考取,只得滞留长安不归。两年过后,张取得功名并未如约来迎娶崔莺莺,而崔这时也嫁作他人为妇了。后来张生经过崔的夫家,便托名崔的表兄求见被莺莺拒绝,张生有些生气了,莺莺得知后作了一首诗交予他。
寄诗(绝微之)
自从销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
不为傍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
诗中所提之微之正是元稹的字,绝便是断绝往来的意思。越数日张生将走,莺莺又赋诗一首谢绝张的探望。
告绝诗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那么元稹没有娶崔莺莺为妻,他娶的又是何人呢?原来元稹在贞元十八年他二十四岁时,娶的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 *** 韦丛。元稹当时的官做得并不大,只不过是秘书省的一个校书郎罢了,官很小收入也相当菲薄,生活自然很穷困。但韦氏很贤惠,她虽然出身富贵名门,却从不抱怨丈夫贫穷,还能勤俭持家。七年后,即唐宪宗元和四年,元稹做到了监察御史一类的高官了,而韦丛却因劳累成疾而去世,时年二十七岁。为了追悼亡妻,元稹写了很多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那首《离思》了。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有谁知道这首诗吗?

我的
作者:川岛芳菲 发表时间:2006-09-24
我的回眸,我的故乡
我的家园,我的遥望
我的漫长,沿一条大河蜿蜒的流淌
我的空旷,缓缓爬上一座开满野菊的山冈
我的行走,我的流浪
我的等待,我的远方
我的注视,漆黑的夜里一盏越摇越近的灯光
我的承诺,一只离雁追赶漂浮在天边的雁行
我的持久,我的力量
我的眼睛,在黄昏中含满了浅浅的惆怅
我的微笑,在阳光下采蓄着淡淡的花香

有谁知道这首歌

歌曲:鸭子
歌手:苏慧伦
专辑:失恋万岁
看着你搭 taxi 孤单地离去,
全世界只剩我在淋雨,
想着你可能去谁或谁怀里,
胡闹猜搞的我无法呼吸.
明明是好天气却感觉下雨的情绪,
我和你为何都我对不起你,
转个弯到街上一个人溜冰,
要自己象只骄傲的鸭子,
不要爱的鸭子.
啊呵去吧
没什么了不起,
什么都依你却看轻我自己,
虽然我爱你不许你带孩子气
寂寞的鸭子
也可以不要你.
有时爱会让人变得笨笨地,
习惯性只去你的心里,
没有你我的心就像遥控器,
在每个频道里
疯狂找你疯狂想你疯狂看你.
下载欣赏::mp3.baidu./m?f=ms&rn=&tn=baidump3&ct=134217728&word=%D1%BC%D7%D3&submit=%B0%D9%B6%C8%CB%D1%CB%F7&lm=-1

天黑天蓝,这首歌是我最喜欢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