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曹操身边最强的谋士?不是郭嘉,而是此人

 我来答
野半下独0y
2022-11-06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6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7万
展开全部

众所周知,三国乃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代之一,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侯争霸三足鼎立便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在当时不仅出现了“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等显赫名将,而且还出现了“凤雏庞统、鬼才冢虎”等当世谋臣。

可以说正是这些名将、谋臣搅动了三国时期的风云。不过,当时在曹操的手下依然还有一位王佐之才,虽然此人在《三国演义》中描述的不是太详细,然而其对曹操的贡献却是无法忽视的,一度超越郭嘉被曹操评为“吾之子房,”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颍川荀彧。

东汉末年董卓篡汉自立,荀彧认为董卓生性残暴不仁,一生估计很难有大的作为,所以便求出补吏、任亢父县令,随后便又找了一个理由弃官归乡。 当时荀彧认为颍川乃是四战之地、兵家要冲,所以率宗族避难冀州,冀州之主袁绍认为荀彧有大才便想要将其揽入麾下,然而荀彧却看出袁绍最终也难成大业,于是便弃袁绍而奔曹操去了。

投靠曹操后荀彧当即为他贡献了“两策,”第一便是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为后来曹操打败袁绍奠定了基础; 第二迎奉天子至许都,从此大汉的政令全部出自曹操之手,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挟天子而令诸侯。 以上两策让曹操奠定了曹操东汉末年霸主的地位,然而这两策却不是对曹操影响最大的,那么在荀彧为曹操众多的谋划中那几次是最被称赞的呢?

第一官渡之战分析袁绍阵营局势,坚定曹操必胜的决心

建安四年,袁绍大军击败了幽州的公孙瓒而实力大增,随后又率领十万大军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在当时袁绍可是占据着北方四州之地,而曹操仅仅只拥有零零散散的两州之地,面对袁绍大军扑面而来的压力,曹操阵营中的很多人都认为此战很难取胜,因此都主张不要与袁绍对抗。

可是荀彧却一针见血地指明了袁绍阵营的“致命”弱点:兵马虽多但却法纪不严、谋臣虽多但却各怀鬼胎,长久之下武将、谋臣之间势必不能相容,一旦发生内讧则是击败袁绍的最佳时机。荀彧的一席话,让原本准备放低抵抗的曹操再度坚定了信心,随后这场战争便被拖了一年之久。

建安五年,曹操大军因为缺粮而士气大减,此时曹操信心再度动摇并在信中对荀彧说:准备放弃官渡而撤兵许昌据守。此时荀彧再度劝说曹操:当年刘邦和项羽在荥阳、成皋之间僵持了好几年为何都不退兵?因为一旦退兵必定处于被动。

现在袁绍大军已经半年没有前进一步了,锐气已经枯竭局面必将有所变化,这正是出奇谋而击败袁绍的的良机,千万不可因为一时的困难而失去此等良机。事后曹操采纳了荀彧的建议继续坚守待机,果然不久后许攸叛逃袁绍并献上“火烧乌巢”的策略,致使袁绍军心大乱兵败官渡。

第二战后鼓励曹操继续攻袁,一举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

官渡之战后,曹操虽然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但是因为兵困马乏、粮草短缺的问题,让他再度萌生了放弃北渡、而欲南击荆州。此时荀彧再度来信说:袁绍大军刚吃了大败仗必定会军心涣散,此时正是北渡黄河、攻打袁绍的好时机,如果您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去讨伐刘表,那么一旦袁绍收拾残部、整军偷袭后方,那么大好的形势将会被葬送,一举消灭袁绍统一北方的大业也将前功尽弃。

曹操再次采纳了荀彧的正确意见,于建安六年四月率军北渡黄河一举歼灭了仓亭的袁绍军,袁绍也因“诸事不顺”疾病缠身而死。随后曹操利用袁绍两子争夺继承权相互攻伐之机,一举平定冀、并、幽、青四州,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

综上可知,曹操能够以区区一州之地与袁绍相抗衡,最终击败袁绍、统一北方与荀彧的这几封信有着莫大的关系。可以官渡之战前后,如果没有荀彧详细的分析袁绍集团的局势,就没有后来的曹操大胜。因此在曹操上表为荀彧讨封时,表文中是这样写的:“向使臣退于官渡,绍必鼓行而前,有倾覆之形,无克捷之势。

后若南征,委弃兖、豫,利既难要,将失本据。彧之二策,以亡为存,以祸致福,谋殊功异,臣所不及也。”表文中的“彧之二策”对于曹操有多重要呢?“以亡为存,以祸致福”点名了其中的扼要,简单的说如果没有这“二策”,那么曹操也不会死地求生、由祸转福,由此观之荀彧才是曹操手下第一能臣。

此人才是曹操麾下第一谋臣,官渡之战献二策改三国大势,不是郭嘉,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有自己观点的可以在文章的下方留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