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清平乐》中宋仁宗为什么被人称作“官家”?
电视剧《清平乐》中宋仁宗被人称作“官家”,因为官家是皇帝的代称。
不过,说实话,一看到剧中那些侍卫宫女大臣们毫无障碍地称呼宋仁宗为“官家时”,我乐了。
为何?因为皇帝在朝堂上行走,或朝廷理政处事、节庆礼仪等等一切正式场合中,作为臣子和属下甚至奴仆们,是不可能称皇帝为官家的,所以,一个正剧,却闹出了“我也是醉了”的笑话。
官家,确实是皇帝的代称。《辞海》对“官家”的解释中,第一条意思就是:“对皇帝的称呼。”但虽是对皇帝的称呼,却不是什么人都能这么称呼皇帝,也不是什么场合都允许这么称呼皇帝的。
我通过对《宋史》一书的检索,发现皇皇500余万字的《宋史》中,所有正式场合和皇帝的谈话,所有给皇帝的上书中,都没有用“官家”二字称呼皇帝的,只有皇上、陛下等称呼。
上述这些朝廷处理政务过程中的交谈,面对皇帝,不是称皇上,就是称陛下,当然,也有称皇帝的时候,但没检索到称“官家”的例子。可见朝廷正式场合,是不会用“官家”称呼皇帝的。
那么,什么场合、什么能称皇帝为官家呢?试举几例:
由这些从检索得来的信息,我们可以稍微理清一下,什么情况下怎么称呼皇帝,什么人如何称呼皇帝——当然,这里只限于宋朝,北宋和南宋:
1、朝廷议事,大臣上书,大臣和皇帝交谈过程中,一般称皇帝为:皇上,陛下,或者皇帝、圣主之类;
2、凡侍从、奴婢、从吏之类的服务人员,基本不称皇帝为“官家”,如果真这样称呼,或会视为不敬;
3、皇太后、皇后等皇帝极亲的亲人、家眷、长辈们,且在家庭生活呀私密场合中,对方才会称呼皇帝为“官家”。
所以,那些与皇帝没有直接宗亲关系的人,或是不敢这样称呼的,《清平乐》中那些身边的随从,以及宰相晏殊等大员这样称呼宋仁宗,都是与 历史 不符的。
当然,这些人也不是没有能称呼皇帝为“官家”的时候,大臣在私下场合谈论皇帝,侍从与侍从交流中说到皇帝,有时都会叫皇帝为“官家”,但这只限于皇帝不在场的非正式场合下,这样的情况,在宋朝野史中比较多见,也极寻常。
官家者,乃是臣下对皇帝的尊称。
最早从南北朝起,官家就有了皇帝的意思。
当年秦始皇从“ 三皇五帝 ”的称号中各取一字,称为“皇帝”,来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
宋朝的官家则来自“ 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 ”,分别取“ 官 ”和“ 家 ”,组成“ 官家 ”,这里和“ 皇帝 ”有异曲同工之妙。
皇帝称为“天子”,是代表上天来治理天下的,大公无私,对于天下子民一视同仁。
宋仁宗以仁孝治天下,臣下称他为官家,想必也是很开心的。
为什么宋仁宗被人称作官家?
我们主要有两个疑问。
其一,官家是本来就有,还是怎么一回事。
其二,宋朝的官家称号,跟 历史 和皇帝本身有什么关系
“官家”来称呼皇帝的见于《晋书·石季龙载记》:
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三年》为这个载记进行注释:“西汉谓天子为县官,东汉谓天子为国家,故兼而称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称之。”
“官家”除了是对皇帝的称号,最早本义还可以是对于公家的意思。
白居易的诗歌《青石》:
还有其《喜星郡》:
1.
首先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当初在陈桥兵变,被将士们簇拥当了皇帝,所以没有统治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欲得天下先得民心,欲得民心先得舆论。这样称官家可见是说明自己来位比较正,自己是真正的公家,不是半路冒牌出来的,这是合理合法的,这样非常有利于对于被征服地区的老百姓的统治。
2.
其次,皇帝不能只有正统性,还应该有贤德地位和极高的声誉相匹配。
曹魏时期蒋济的《万机论》中有说:
三皇五帝是中国最副盛名和最贤德的圣君,二者兼得就是官家了, 这与秦始皇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为皇帝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就是说宋朝皇帝公正无私,贤明而无私爱,顺应了上天的旨意,更加强化了皇帝的合法性和皇位的舆论基础。
3.
除此之外,宋朝皇帝有三戒
宋朝以文治天下,给予士大夫相当的尊重,所以士大夫也愿意奉宋朝皇帝为官家(就是公家,唯一正统的一家)。
4.
当然,今天的人看来,官家这个称号,相对比较平易近人,没有“朕”那么地位差距悬殊的感觉,皇帝自称官家也显得非常谦虚体恤大家 ,其他称官家也是一种相对平等感的尊重。
我是巴斯特之瞳,带你领略文化与生活。
《清平乐》开播,剧中宋仁宗为何被称作“官家”?其实大有深意。
这两天,正午阳光年度大剧《清平乐》正式开播了,开始这几集,主要是讲青少年时期的宋仁宗,和太后刘娥之间的关系,主要的矛盾自然是关于仁宗生母的问题。不过在看剧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对“官家”这个称呼感到奇怪?我们在一般古装剧中,看到皇帝都是自称“朕”,大臣等见到皇帝,要么称“万岁”,要么称“陛下”,这“官家”是个什么称呼呢?
《清平乐》宋仁宗
一、由来已久的官家
翻阅文献的话,官家这个词其实 历史 也比较长了,但是这个词的意思,一开始其实不是专指皇帝,而是代指公家,也就是政府。比如东汉末年荀悦的《汉纪》里就有“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的说法,这里的官家显然就是指东汉朝廷。
汉献帝
把皇帝称作官家这种说法,目前最早见到的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石邃。《晋书》里有记载石邃和臣子李颜等人的一段对话:“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这里的官家指的是石邃的老爹石虎,大概是说石邃想要效仿匈奴冒顿单于的旧事,杀爹造反了。可见把皇帝称作官家,最早可能是受到少数民族的一些习惯影响。
再后来,经南北朝到隋唐,传世文献中零星的也有见到称皇帝为官家的,但大多不是什么很正式的称呼,和我们在《清平乐》里看到的那种情况,还不一样。可见到了宋代,“官家”这两个字的使用,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的。
二、“官家”已不只是官和家
宋代皇帝对官家这个称呼的使用,开始与宋太祖赵匡胤。在苏轼的好友王巩的笔记《闻见近录》里,记载了当时流传的宋太祖的一个故事。就说太祖陈桥兵变后来夺了天下,一起打江山的有些老兄弟有些转不过弯来,意识不到当年的大哥已经是皇帝了。于是有一回借着出游,宋太祖就敲打他们,说:“此处无人,尔辈要做官家者,可杀我而为之。”这里的官家,自然是指代皇帝。实际上宋太祖是在提醒这些老兄弟,要注意君臣的分别了。不过考虑到此时说话的环境,这里的官家,也不是太正式的用法。
宋太祖
“官家”二字正式变成皇帝专属,大概是从宋太宗时期开始的。在宋代的文人笔记里,记录了几次宋太宗和文人臣子的对话,大概都是太宗问:“你们都称皇帝为官家,这官家二字是什么意思啊?”然后臣子就回答:“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所以皇帝就叫官家了。”
宋太宗
“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这是宋太宗以后,逐渐确立下来被人们认可的,关于“官家”二字的解释。但是咱们前面也说了,官家二字在文献中的含义,早年间可不是这样。作为能在宋太宗御前答对的文臣,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的?他们会不知道官家二字的本意吗?所以这个君臣问答的故事,其重点本身也不在于解释官家到底是什么,而是要确定一下“官家”这两个字应该是什么。
听说这跟宋太祖赵匡胤有关。当年赵匡胤被“黄袍加身”后,他本身是前朝的大将军,觉得与前朝皇帝一样自称为“朕”有些不太合适,于是想到了“官家”这个称呼。
而且《晋书·石季龙载记上》有一段记载:“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注云:“称天子为官家,始见於此。 西汉谓天子为县官,东汉谓天子为国家,故兼而称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称之。”
就是所因为皇帝要至公无私,所以才称为‘官家’, 所谓‘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一个贤明的皇帝,没有自己的私爱,私财,皇帝是代表上天来治理天下,天下的子民对于皇帝来说,都应当一视同仁。
早在五代时期,官家就开始指代皇帝了,但是并不是很成熟,而且由于朝代更替频繁,叫啥的都有,知名度又不高,所以很少被提及。一直到了宋朝,才被正式的作为皇帝的别称写入书籍史料。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官家”做了正式的解释,即“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和“皇帝”一词类似,再各取一字,便是“官家”。这个名字蕴含了对皇帝的期望,既然皇帝代表上天治理天下,就应以天下为己任,无私爱,无私财,将天下子民一视同仁,这样做才能称得上是贤明君主。宋朝之后,蒙元统治了中国,然后是明清,对皇帝“官家”的称谓便不再多见了,所以,“官家”成了宋朝特有的皇帝称谓。
城市的空气不如农村好!环境等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