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内部圈层是如何划分的?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地球内部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地球科学家使用地震的方法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与构成。根据地球物理的研究,地球内部是一个非均质体,各层物质的密度、压力、温度、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存在着明显差异。地球内部存在两个明显的地震波不连续界面,由此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同心圈层(图5-3-3)。其中地壳及地幔顶部是由坚硬的岩石所组成的,厚度约为70千米~150千米,又称为岩石圈。
(1)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虚运。厚度不均匀,大陆地区平均厚度约35千米,最厚处可达70千米(如我国的青藏高原);海洋地区平均约7千米,最薄处仅4千米,地壳的漏茄体积为全地球体积1%,质量为全球质量的0.4%,密度是地球平均密度的1/2,为2.7~2.9克/厘米3。危害极大的大陆浅源地震,就是发生在地壳这一层内。
(2)地幔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
在距地球表面以下平均深度60~250千米处的上地幔上部有一层软流圈,它位于岩石圈之下,是一个明显的地震波的低速层,物质具有柔性。软流圈可能与地球表面的许多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岩浆的源地、地震和火山现象的根源,造成地幔对流、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形成有用的矿藏。
(3)地核地核指地球核心部分,半径约3400千米,质量和体积分别为全球的31.5%和16%,密度极高,边缘区为9.7克/厘米3,地核中心则高13克/厘米3,温度也随深度而上升,地差搜梁核边缘的温度是3700℃,地心达到5500—6000℃。地核主要由高密度的铁镍合金组成。地核也被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
(1)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虚运。厚度不均匀,大陆地区平均厚度约35千米,最厚处可达70千米(如我国的青藏高原);海洋地区平均约7千米,最薄处仅4千米,地壳的漏茄体积为全地球体积1%,质量为全球质量的0.4%,密度是地球平均密度的1/2,为2.7~2.9克/厘米3。危害极大的大陆浅源地震,就是发生在地壳这一层内。
(2)地幔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
在距地球表面以下平均深度60~250千米处的上地幔上部有一层软流圈,它位于岩石圈之下,是一个明显的地震波的低速层,物质具有柔性。软流圈可能与地球表面的许多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岩浆的源地、地震和火山现象的根源,造成地幔对流、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形成有用的矿藏。
(3)地核地核指地球核心部分,半径约3400千米,质量和体积分别为全球的31.5%和16%,密度极高,边缘区为9.7克/厘米3,地核中心则高13克/厘米3,温度也随深度而上升,地差搜梁核边缘的温度是3700℃,地心达到5500—6000℃。地核主要由高密度的铁镍合金组成。地核也被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