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

 我来答
阳光爱聊教育
高粉答主

2022-11-27 · 专注于教育方面的分享
阳光爱聊教育
采纳数:1542 获赞数:4372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有刘呐鸥、穆时英和施蛰存等。

20年代末30年代初出现的“ 新感觉派 ”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 

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 无轨列车 》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 都市风景线 》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 

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上海狐步舞》、《 梅雨之夕 》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新感觉派的创作特色

首先 ,新感觉派的创作题材多取材于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病态生活,并通过描写大都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相世态,暴露出剥削阶级男女的堕落与荒淫、寂寞与空虚,为开拓中国现代的“ 都市文学 ”建树了筚路蓝缕之功。

刘呐鸥的小说集《都市风景线》不仅是我国最早出版的新感觉派小说集,也是最早出现的反映都市生活的小说集。

作者以他对都市生活的敏感,描绘了都市的赛马场、夜总会、影院、 茶馆 、富家别墅、海滨浴场等色彩斑斓的场景,也刻画了舞女、少爷、小姐、资本家小职员等各式各样的人物,并以急骤的节奏,跳荡的结构,活灵活现地显现出剥削阶级糜烂生活的剪影。

他的《礼仪和卫生》依据弗洛依德的学说描写了一伙在“ 唯乐原则 ”支配下的青年男女放荡纵欲的生活。

穆时英的《上海狐步舞》所展示的生活领域更为广泛,也更进一步揭露了“上海,造在地狱上的天堂”的半殖民地大都市生活的本质。其他代表作还有施蛰存的《鸥》和《 薄暮的舞女 》。

其次 ,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心理分析。他们提倡作家要“纯客观”地挖掘与表现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活动,以及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由某种客观事物引起的微妙心理和变态心理。相比之下,施蛰存的小说创作则高于刘呐鸥和穆时英。

施蛰存的病态小说,题材更为广阔,内容也更为丰富。他不仅以上海为主要场景反映大都市的病态生活,而且还对上海市郊小城镇的生活作了形象的扫描。最初的新感觉派小说把追求新奇的感觉当作创作的关键。

到30年代初期,他们又接受新心理主义的影响,创作了一批以表现心理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如刘呐鸥的《残留》采用主人公霞玲独白的形式来进行人物的心理剖析,在当时是别开生面的。

穆时英的《南北极》、《白金的女体塑像》等小说都是将心理分析作为构成作品艺术形象体系的重要环节,丰富了刻画 心理小说 的表现手段。但真正把心理分析推上一个新的高度的还是施蛰存。他的《梅雨之夕》、《春阳》、《药羹》等小说代表了心理分析小说的最高水平。

再次 ,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小说技巧的创新。新感觉派作家的创作都是起步于现实主义手法的。但是他们基于“在创作上独自去走一条新的路径”的想法,刻意移植和实验现代派的“新兴”技巧,有意识地把各种 非现实主义 的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