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_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课堂是学生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但学生不是静态不动的东西,而是鲜活的,是有主观能力作用的人。学生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都要通过自身的内化活动来实现,教师在起主动作用的同时,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应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怎样才能让低年级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本人认为只有“放”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 放手让学生“看”
一年级的学生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观看能力有限,观察画面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尊重他们的兴趣所在,先让他们随意看,看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与同桌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再一步步引导他们观察,再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入正题,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如在教学入学第一课“10以内数的认识”时,一幅生动的卡通图画把学生带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欢迎新同学的场面,使学生从情绪上引起了共鸣,他们马上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热闹的场面吸引住了,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如果我把准备好的数学问题提出来,那会牵引他们的注意力,而是给他们一定时间随意看自己想看的东西,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老师再提出要求,这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你们能帮老师找到吗?把学生兴趣引导到数学上来,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问题上,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去观察,教师再适时地引导观察的方法,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
二 放手让学生“说”
一节成功的课,不在于老师口若悬河地讲解,而在于学生能够主动去理解、探究、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且不作统一要求。这样每位学生就能把不同程度地观察说出来,接着同桌互说,小组内互说,再指名口说,这样一来,看似乱糟糟的课堂其实是把有的同学说不出来或说得不全面的地方弥补上了。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口头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在教学认识“5”时,说出能让“5”表示的物体个数:学生说了很多,如树上有5只小鸟;我有5只铅笔;5个小朋友在跑步……其中一位学生这样说道:“我有2个本子,她有3个本子,我和她一共有5个本子。”受到她的启发,好多同学都说出了与5有关的文字应用题,还能解答。
又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先让学生说说算理,让他们边摆小棒边说,如:3+9时,他们就说,我左边摆3根,右边摆9根,我把左边拿1根放到右边,凑成10根,捆成一捆,左边还剩2根。因此,3+9=12,有的说:“我是直接数,先拿出3根,再拿出9根,再数有多少根……”通过说,他们不但得到具体的答案,还掌握了正确的、形式多样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说,使他们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愉快气氛中进行数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 放手让学生“做”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低年级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利用学生现场表演等来进行直观教学,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不但把新知识掌握牢固了,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时,我就要求学生拿出实物用手摸一摸、摆一摆、堆一堆、滚一滚,以4人小组进行讨论。学生都抢着发表各自所发现的各形状的特征,从而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特征。又如在教学用一张纸折“风车”时,我说:谁会做“风车”,而且又快又好,此话一出,学生们都进入了状态,不一会儿,形式多样的风车就做出来了……让她们举实物讲形状,讲折的过程,学生通过眼看、手做、脑想等活动而学的知识易懂、理解深刻、掌握牢固。
总之,敢于“放”就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看、说、做、独立思考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来获得数学知识,实践使我体会到只要我们老师敢于“放”,就会发现,学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和创造者。
〔责任编辑:高照〕
怎样才能让低年级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本人认为只有“放”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 放手让学生“看”
一年级的学生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观看能力有限,观察画面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尊重他们的兴趣所在,先让他们随意看,看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与同桌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再一步步引导他们观察,再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入正题,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如在教学入学第一课“10以内数的认识”时,一幅生动的卡通图画把学生带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欢迎新同学的场面,使学生从情绪上引起了共鸣,他们马上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热闹的场面吸引住了,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如果我把准备好的数学问题提出来,那会牵引他们的注意力,而是给他们一定时间随意看自己想看的东西,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老师再提出要求,这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你们能帮老师找到吗?把学生兴趣引导到数学上来,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问题上,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去观察,教师再适时地引导观察的方法,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
二 放手让学生“说”
一节成功的课,不在于老师口若悬河地讲解,而在于学生能够主动去理解、探究、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且不作统一要求。这样每位学生就能把不同程度地观察说出来,接着同桌互说,小组内互说,再指名口说,这样一来,看似乱糟糟的课堂其实是把有的同学说不出来或说得不全面的地方弥补上了。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口头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在教学认识“5”时,说出能让“5”表示的物体个数:学生说了很多,如树上有5只小鸟;我有5只铅笔;5个小朋友在跑步……其中一位学生这样说道:“我有2个本子,她有3个本子,我和她一共有5个本子。”受到她的启发,好多同学都说出了与5有关的文字应用题,还能解答。
又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先让学生说说算理,让他们边摆小棒边说,如:3+9时,他们就说,我左边摆3根,右边摆9根,我把左边拿1根放到右边,凑成10根,捆成一捆,左边还剩2根。因此,3+9=12,有的说:“我是直接数,先拿出3根,再拿出9根,再数有多少根……”通过说,他们不但得到具体的答案,还掌握了正确的、形式多样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说,使他们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愉快气氛中进行数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 放手让学生“做”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低年级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利用学生现场表演等来进行直观教学,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不但把新知识掌握牢固了,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时,我就要求学生拿出实物用手摸一摸、摆一摆、堆一堆、滚一滚,以4人小组进行讨论。学生都抢着发表各自所发现的各形状的特征,从而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特征。又如在教学用一张纸折“风车”时,我说:谁会做“风车”,而且又快又好,此话一出,学生们都进入了状态,不一会儿,形式多样的风车就做出来了……让她们举实物讲形状,讲折的过程,学生通过眼看、手做、脑想等活动而学的知识易懂、理解深刻、掌握牢固。
总之,敢于“放”就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看、说、做、独立思考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来获得数学知识,实践使我体会到只要我们老师敢于“放”,就会发现,学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和创造者。
〔责任编辑:高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