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

字数少点,100字左右就行。... 字数少点,100字左右就行。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0-02-25
展开全部
读余秋雨《文化苦旅》之《道士塔》有感
初见《道士塔》这名字,我诧异:一座平常的塔,有什么可写,不明白余先生为何选这平凡之物。
于是我抱者不解与轻微的嘲讽之意,开始浏览此文。渐渐地,我便心生佩服,佩服余先生的渊博学识,佩服他浑厚的文学功底。
因为历史的浩劫,使中国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文化遗传流到海外,守侯在敦煌石窟的王道士早已泯灭在历史长河中,但中国魁宝乃至如今依然在异国他乡。那些是数千年来中华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啊!我好恨!似乎此刻明白为何余先生为何会恨。
喜欢书中这样一句,是一位日本学者的话:“我想纠正一个过去的说法。这几年的成果已经表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
L49731094
2010-02-25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紧助参考:
读了余秋雨这篇《文化苦旅》,我仿佛跟着余秋雨一起走进千山绿水,在西天的晚霞下,我看见了失落的柳宗元,在都江堰,我看见了大智大愚的李冰,在天柱山上我看见了苍然的苏东坡。
960万的神州大地,孕育出灿烂的文化,我无法用语言表达作者对中国的深刻解读,我只能用心去细细体会。
走进余秋雨,走进《文化苦旅》。

刚好128个字,请给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