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高考难的是中考 比中考更难的是小升初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这篇关于比高考难的是中考 比中考更难的是小升初,是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EMBA难考的是高考,比高考难的是中考,比中考更难的是小升初……”相信这是很多经历过孩子小升初的父母的共同感受。这其中的忐忑、焦虑和无奈,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决战在初中
原本,小鱼儿对口的那所公办初中也还算差强人意,我们也打算让她就近读一读算了。然而,同事一番话却让我如醍醐灌顶:“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上海的教育,决战在初中!”
查了一下,果然,虽然上海的中考录取率高达97%、98%,但其中包括了高中阶段的各类学校,即普通高中与中职校。而这两者的录取人数和比例是大体相当的,这也意味着上海的初中毕业生,只有近一半的人能够升入普通高中!因此,虽然上海高考录取率很高,似乎人人可以读大学,但这实际上是初中提前筛选的结果!
难怪,上海的小升初之战越来越激烈。如果这时候还“笃悠悠”,那基本只有两种:一是“拼爹一族”,二就是“公办对口一族”。前一种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至于后一种,虽然不必大费周章寻觅适合自己的学校,但对口学校往往还是会有好班差班之分(即所谓的特色班、理科班和平行班)。“分班考”这一关,也还是躲不过。
所以你会发现,面临小升初的家长们,整天讨论的就是“该上几个小五班”、“该参加几个奥数竞赛”、“英语基础口译要不要考”之类的问题。
12月、1月,上海最冷的日子,常常还会下一场初雪。但对于小升初的孩子们来说,初雪不是啤酒和炸鸡,而是意味着考试、考试、考试。
从12月初开始,“中环杯”、“全能五星奖”、“数学大王”、“春蕾杯”、“小机灵杯”、“新知杯”等竞赛轮番登场,有时甚至一天有两场比赛。奔波于各类比赛的孩子们,有的尽管已经在四年级获得了奖项,但仍想为自己的小升初增加一个砝码;有的之前没有获奖,或者只得了个区级小奖,就得奋力一博,赢得初中的面试“敲门砖”。
别以为这些竞赛参加了、得奖了,就可以高枕。那些久经考场的家长告诉我们,首先,得看奖项的级别。区级的奖,哪怕一等奖,很多也不会瞄一眼;其次,得看奖项的含金量。相对来说,华罗庚杯、亚太杯的难度比较大,中环杯、小机灵杯解题也需要智慧,这些市级以上奖都是拿得出手的。至于希望杯、春蕾杯之流,往往和培训机构有很大关系,一般不太在意。
1月份的另一大考试,就是各类“小五班”的考试。“小五班”是目前小升初政策下诞生的一朵奇葩,下文详述。
火爆“小五班”
在家长们眼中,几乎每一所名初中都有对应的“小五班”。但是如果你去问,却几乎没有一家会承认,而那些“小五班”对外的名称也往往是兴趣班、提高班之类。
不过,家长们可不管这些,口口相传的“小五班”,从过去的当年9月开班、次年3月结业的秋季班,又逐渐增加了暑假班,甚至,现在又有了“小四班”,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开出“小三班”?
据说,事实也往往如此。“小五班”里的优秀学生,可以获得对应名初中的面试单。对于那些没有奥赛证书,母校也不是的民办小学,但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学生来说,通过“小五班”崭露头角,是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小五班”是要提前打听好的,稍晚一步,就连名也报不上了。当然,“小五班”有时也是把双刃剑,万一你在“小五班”最后两次结业考中成绩不佳,也有可能会被列入对方的黑名单。
所以,有些牛娃会同时报好几家“小五班”,他们当然不会,也来不及同时读,甚至基本上不去读。他们是“空降兵”,在最后一期结业考时神兵天降,拿走“小五班”仅有的几张面试单。
还有一种“小五班”更奇葩,就是那些老师私底下自己开设的。这种“小五班”针对性更强,价格也不菲,语数外三门功课,半年要近两万元。有的老师在家中开班,有的学生太多了,还要问培训机构借教室。
五年级下学期开学没多久,小鱼儿回来说,某某同学现在开始不用做学校里的作业了;不久,又说有同学只上语数外,其它课都不上了;到了4月,据说又有同学索性学也不上了,请假一个月!这些同学其实都在一个地方学习:那就是“小五班”。
只为那一个电话
小升初的那个寒假是忙碌的,除了继续上各种培训班和“小五班”,还要准备简历和面试。
通过和其他家长的交流,我们才知道原来很多招生信息都可以从一些教育网站上获得,有些家长几乎每天都泡在论坛上。在这些论坛上,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比如,有的在小学五年级就考出了英语中级口译;有的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双休日都被各种培训班占满,每年光参加培训班的费用就要好几万,各类证书有60多本;还有的早在寒假前就投了简历,有了“保底”的学校……越刷屏,我们越不安。慌乱中,我们紧急制作简历,投到各个心仪学校,连原本就对口的初中也投了一本。
所幸,小鱼儿虽然没有过硬的奥赛证书,但英语和语文都还不错,收到了好几所学校的面试通知。
不过的面试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只是发几张卷子,做些习题和作文,有的却让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又是百科抢答,又是团队活动,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的学校则通过给学生上课,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潜力;有的则几乎不见老师,学生全部对着机器跟读、回答问题;有的学校还要面试家长,当然也会贴心地送上茶水和点心;有的则把家长全部赶在校外,由于学生是分批面试的,有的家长要无奈被“罚站”四、五个小时。
直到5月中旬,基本上所有的面试才能告一段落,而家长能做的只有等待。这一段时间也是最难熬的,很多家长都是连上洗手间都带着手机,生怕错过一个电话;每天疯狂地在网上追踪着各种小道消息,特别是得知有的孩子已经收到录取通知,就更是如热锅蚂蚁般不知如何是好;晚上回到家里,望着孩子充满期待的眼神,不知道该不该告诉他“还没接到电话”;深夜,依然在论坛上刷啊刷,失眠几乎每天都来光顾……
在漫长的(其实往往离正式面试也就几天而已)等待之后,我们接到了那个宝贵的电话:“喂,是**家长吗?欢迎**来**中学学习……”
那一刻,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五年来,甚至是八年来的辛苦,都仿佛有了回报。
但幸福只是一瞬,等待着家长和孩子们的,是“小六班”,是厚厚的讲义和习题,是继续赶场地去各类培训班……“小升初”的经历,不知何时才是句号……
“比EMBA难考的是高考,比高考难的是中考,比中考更难的是小升初……”相信这是很多经历过孩子小升初的父母的共同感受。这其中的忐忑、焦虑和无奈,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决战在初中
原本,小鱼儿对口的那所公办初中也还算差强人意,我们也打算让她就近读一读算了。然而,同事一番话却让我如醍醐灌顶:“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上海的教育,决战在初中!”
查了一下,果然,虽然上海的中考录取率高达97%、98%,但其中包括了高中阶段的各类学校,即普通高中与中职校。而这两者的录取人数和比例是大体相当的,这也意味着上海的初中毕业生,只有近一半的人能够升入普通高中!因此,虽然上海高考录取率很高,似乎人人可以读大学,但这实际上是初中提前筛选的结果!
难怪,上海的小升初之战越来越激烈。如果这时候还“笃悠悠”,那基本只有两种:一是“拼爹一族”,二就是“公办对口一族”。前一种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至于后一种,虽然不必大费周章寻觅适合自己的学校,但对口学校往往还是会有好班差班之分(即所谓的特色班、理科班和平行班)。“分班考”这一关,也还是躲不过。
所以你会发现,面临小升初的家长们,整天讨论的就是“该上几个小五班”、“该参加几个奥数竞赛”、“英语基础口译要不要考”之类的问题。
12月、1月,上海最冷的日子,常常还会下一场初雪。但对于小升初的孩子们来说,初雪不是啤酒和炸鸡,而是意味着考试、考试、考试。
从12月初开始,“中环杯”、“全能五星奖”、“数学大王”、“春蕾杯”、“小机灵杯”、“新知杯”等竞赛轮番登场,有时甚至一天有两场比赛。奔波于各类比赛的孩子们,有的尽管已经在四年级获得了奖项,但仍想为自己的小升初增加一个砝码;有的之前没有获奖,或者只得了个区级小奖,就得奋力一博,赢得初中的面试“敲门砖”。
别以为这些竞赛参加了、得奖了,就可以高枕。那些久经考场的家长告诉我们,首先,得看奖项的级别。区级的奖,哪怕一等奖,很多也不会瞄一眼;其次,得看奖项的含金量。相对来说,华罗庚杯、亚太杯的难度比较大,中环杯、小机灵杯解题也需要智慧,这些市级以上奖都是拿得出手的。至于希望杯、春蕾杯之流,往往和培训机构有很大关系,一般不太在意。
1月份的另一大考试,就是各类“小五班”的考试。“小五班”是目前小升初政策下诞生的一朵奇葩,下文详述。
火爆“小五班”
在家长们眼中,几乎每一所名初中都有对应的“小五班”。但是如果你去问,却几乎没有一家会承认,而那些“小五班”对外的名称也往往是兴趣班、提高班之类。
不过,家长们可不管这些,口口相传的“小五班”,从过去的当年9月开班、次年3月结业的秋季班,又逐渐增加了暑假班,甚至,现在又有了“小四班”,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开出“小三班”?
据说,事实也往往如此。“小五班”里的优秀学生,可以获得对应名初中的面试单。对于那些没有奥赛证书,母校也不是的民办小学,但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学生来说,通过“小五班”崭露头角,是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小五班”是要提前打听好的,稍晚一步,就连名也报不上了。当然,“小五班”有时也是把双刃剑,万一你在“小五班”最后两次结业考中成绩不佳,也有可能会被列入对方的黑名单。
所以,有些牛娃会同时报好几家“小五班”,他们当然不会,也来不及同时读,甚至基本上不去读。他们是“空降兵”,在最后一期结业考时神兵天降,拿走“小五班”仅有的几张面试单。
还有一种“小五班”更奇葩,就是那些老师私底下自己开设的。这种“小五班”针对性更强,价格也不菲,语数外三门功课,半年要近两万元。有的老师在家中开班,有的学生太多了,还要问培训机构借教室。
五年级下学期开学没多久,小鱼儿回来说,某某同学现在开始不用做学校里的作业了;不久,又说有同学只上语数外,其它课都不上了;到了4月,据说又有同学索性学也不上了,请假一个月!这些同学其实都在一个地方学习:那就是“小五班”。
只为那一个电话
小升初的那个寒假是忙碌的,除了继续上各种培训班和“小五班”,还要准备简历和面试。
通过和其他家长的交流,我们才知道原来很多招生信息都可以从一些教育网站上获得,有些家长几乎每天都泡在论坛上。在这些论坛上,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比如,有的在小学五年级就考出了英语中级口译;有的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双休日都被各种培训班占满,每年光参加培训班的费用就要好几万,各类证书有60多本;还有的早在寒假前就投了简历,有了“保底”的学校……越刷屏,我们越不安。慌乱中,我们紧急制作简历,投到各个心仪学校,连原本就对口的初中也投了一本。
所幸,小鱼儿虽然没有过硬的奥赛证书,但英语和语文都还不错,收到了好几所学校的面试通知。
不过的面试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只是发几张卷子,做些习题和作文,有的却让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又是百科抢答,又是团队活动,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的学校则通过给学生上课,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潜力;有的则几乎不见老师,学生全部对着机器跟读、回答问题;有的学校还要面试家长,当然也会贴心地送上茶水和点心;有的则把家长全部赶在校外,由于学生是分批面试的,有的家长要无奈被“罚站”四、五个小时。
直到5月中旬,基本上所有的面试才能告一段落,而家长能做的只有等待。这一段时间也是最难熬的,很多家长都是连上洗手间都带着手机,生怕错过一个电话;每天疯狂地在网上追踪着各种小道消息,特别是得知有的孩子已经收到录取通知,就更是如热锅蚂蚁般不知如何是好;晚上回到家里,望着孩子充满期待的眼神,不知道该不该告诉他“还没接到电话”;深夜,依然在论坛上刷啊刷,失眠几乎每天都来光顾……
在漫长的(其实往往离正式面试也就几天而已)等待之后,我们接到了那个宝贵的电话:“喂,是**家长吗?欢迎**来**中学学习……”
那一刻,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五年来,甚至是八年来的辛苦,都仿佛有了回报。
但幸福只是一瞬,等待着家长和孩子们的,是“小六班”,是厚厚的讲义和习题,是继续赶场地去各类培训班……“小升初”的经历,不知何时才是句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