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那么火,真值得买吗
内地客户朋友过来投保最多的就是香港的重疾险和储蓄险。主要是为自己和家人做一份健康保障,同时为孩子准备一份教育基金和自己的退休金。欢迎私信交流讨论。
香港保险很火?其实也很小众
雨子说:其实最早一批选择香港保险的都是国内的超高净值人士,是由于他们的渠道广、全球化视野。现在雨子的客户也基本是中产和以上家庭,沟通起来能在一个频道和层次。
这几年,从监管层到普罗大众,全国各地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香港保险。从2009年至2016年赴港投保的内地居民骤增,8年暴增23倍。
香港保险其实也很小众!2016年里,中国内地保险业总资产规模或将突破15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保费收入亦将突破3万亿元。
比中国内地保险市场,赴港购买香港保险的保单其实只占了4%多一点。长城港险从这角度看到,香港保险其实很小众。这么小众的产品为什么在内地还如此火?二者似乎有些矛盾!
香港保险让保险姓保!任何优秀的产品,背后都是有着非常清晰的市场定位和人群划分。无论像奔驰、奥迪、宝马,总有系列区分着它们更适合年轻时尚、中产、商务亦或者成功人士的代表。它们不会为了市场份额,而不断降低自己的价格,去打造廉价的产品。
香港保险,作为一款优秀的产品,不会为了讨好所有人,而去附加一些华而不实的功能和价值。
香港保险定位保险姓保的本质,长城港险在此做了统计:美国人均每年在保费的花销在4000美元,而中国百姓只有230美元左右,香港5600美元左右,可见内地居民对保险的意识比较淡薄。中国内地保险业起步较晚、保险信息不对称、人情关系浓厚、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都直接影响国民的保险意识。
内地保险业起步较晚,即便是从1920年计算起,也不到100年时间,且中间还经历了几十年的停滞期,到上世纪80年代才进行保险业市场化,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我国内地的现代保险业发展不过30多年。
保险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客户对保险公司、保险产品以及保险代理人的不了解,所以不敢轻易相信保险。还有一些曾经被保险公司、代理人、或者保险产品蒙蔽过,所以再也不敢轻易相信保险。
人情关系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养儿防老”、“存钱”等观念,对于风险的提前规划,以及加杠杆来对未来做整体风险转移等缺少认知。家庭出现变故指望着亲戚朋友帮忙度过。
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自成一家。前段时间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落马,安邦保险董事吴晓辉说“暂不能履职”,迟迟不披露偿付能力。
如今社会那么浮躁,需要更多的理性。金融行业除了监管有问题,长城港险认为金融素养也有一定因素。普通百姓浮躁的心理,投机、短期暴富、套利等逐利思想弥漫着整个社会,爆发了一系列金融风险:从P2P的e租宝,到保险业的安邦系倒下。
新一代的80后、90后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自我思考和理性判断能力与国际接轨,对未来提早规划!香港保险,很显然,已经定位到了这一批优秀的消费者。
香港保险做的是品牌!完善的法制,严格遵循契约精神,透明开放的金融环境,一流的投资管理人才,打理你每一份保费。你不用担心公司分红实现率是否骗人,有香港保监会帮你监管,保监会都不放心?还有廉政公署!一个连特首贪污都照样拿下的机构,还用担心吗?
香港保险是一份海外资产!现在中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未来人民币通货膨胀速度很大,人民币超发,手里的人民币现金每年贬值至少10%。楼市政策不稳定,泡沫严重。现在大家都喜欢房产,如果一家所有资产都是房产,未来其实风险是很高的。但无论怎样,生活不是赌博,有一些钱是一定不可以有风险的,比如子女的教育金,未来自己的养老金。
海外资产配置就是一个分散风险、抵抗通胀的过程。有人说海外资产配置门槛高,是高净值人群专有。不错,一般认为个人资产五千万左右,才有能力考虑全球的资产配置。因为配置产品种,比如英国房产、美元基金都有很高的门槛。
香港保险,也是海外资产配置中的一种,但其门槛比上述的低非常多!所以这立即受到了具备一定金融素养的中产家庭关注。相对于保险意识的认同,海外资产配置对消费者的金融素养需求更高。
香港保险作为一款海外资产,已经在“优秀消费者”的基础上,又筛选除了一批中国“最具潜力的中产阶级家庭”。能获得中国中产家庭的认可,就是对香港保险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