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在中央是恭亲王奕欣、文祥,地方代表人物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此外还有崇厚、沈葆桢、刘坤一、唐廷枢、张謇等。
所谓“洋务”,指诸如外事交涉、订立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学习西方列强的科学、机器使用、开矿办厂等一系列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有关事物。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
扩展资料:
恭亲王奕欣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咸丰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曾国藩出身地主家庭,他在1838年中进士,1839年任侍郎;左宗棠、李鸿章是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张之洞先后任湖北学政、四川学政等。
洋务运动的思想是“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八个字,虽然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而洋务运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最先提出中体西用这一思想的是洋务派思想家冯桂芬。
洋务企业一般采用的是西方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属于近代企业,而且洋务派在前期创办军事工业的经费是由清政府调拨的,生产的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但是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门式的。
洋务运动的内容: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仿制造枪)、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仿制造炮)、左宗棠福州船政局(仿制造军舰)。
(2)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轮船招商局(跑运输,总部在上海)、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制土布)和汉阳铁厂(仿制西方造铁)。
(3)筹划海防:建立北洋舰队(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南洋舰队(负责江浙一带的海防事务,舰队基地在上海和南京)、福建舰队。
(4)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由恭亲王奕欣于1861年1月奏请开办,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
(5)派遣留学生出国:1872年陈兰彬、容闳率领第一批学生梁郭彦、詹天佑等30人启程赴美。此后,清政府每年派遣30人,至1875年,120名留学生派完。其中50多人进入了哈佛、耶鲁、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著名学府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