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并非某一人所造,而是一个时代通行的书写字体。
所谓“草”,是对字的快写。而快写的依据,必然是当时社会使用的标准文字。汉代有了隶书,并且能够实现快写的工具——毛笔制造技术也已成熟,人们在日常的文字交流中,对隶书开始了快写,写出来的字体不同于工整的隶书,但仍然以隶书为基础。这种快写的字体约定俗成后,被称为“草书”。
魏晋南北朝以后,社会的标准文字发展为楷书。而楷书也有快写,快写的楷书也叫“草书”,但由于它们所依据的“正书”不同,草书的形式也完全不同。为了便于区别,人们就将对楷书的草书称为“今草”,取现代草书的意思,而将对隶书的草书称为“章草”。
为什么不叫“古草”而叫“章草”呢?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一说是汉代用于奏章;另一说是据史游写的《急就章》;还有说法是因汉章帝喜好这种书体;更多的人相信,有以章法之章与章程书、章楷的章同义,符合早期草书略存八分笔意,字与字不相牵连,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的意思。总之,是后人为了表示与今草相区别。
由于章草与今草所依据的“正书”不同,两种草书的特点也完全不同。
章草保留隶书的笔法形迹,上下字独立而基本不连写。如图:
今草是一种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适应隶书向楷、行体发展趋势和形体上的变化,进一步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成为更加自由便略的草体。特点是笔画连绵回绕,文字之间有联缀,书写简约方便。如图:
值得注意的是,草书作为一门艺术,也具有自己的继承性,今草与章草的区别并不是截然的。特别是早期的今草,仍然能见到章草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