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里的“而”的顺承和修饰关系怎么区分?

文言文里的“而”的顺承和修饰关系怎么区分?... 文言文里的“而”的顺承和修饰关系怎么区分? 展开
汽车之路w
高粉答主

2021-02-02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85万
展开全部

1、作用不同

当“而”表修饰关系时,说明连接的前后内容是修饰关系,相当于“地”,多数情况下它的前面是形容词,后面是动词。

当“而”表顺承关系时,它连接的前后内容是承接的,相当于“就”,多数情况下它的前后内容是连续动作。

2、用法不同

表承接关系的“而”用于复句,而且两件事或两个动词有先后关系。

表示修饰关系的“而”用在单句状语与谓语间的连接,如果连接状语是动词,作状语的动词与作谓语的动词发生的动作行为是同时进行。



扩展资料

“而”在古文中的意思

一、代词。通“尔”汝,表示第二人称。可译为“你(的)”、“你们(的)”。

例如: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译文:“这儿,你的母亲曾经站立过”。

二、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是并列、并重的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不译。

例如:春秋列子《两小儿辩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这不是远的小近的大吗?”

2、表示承接关系,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

例如:春秋孔子《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知道新的道理”。

3、表示递进关系,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

例如:春秋孔子《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译文:“学了知识而且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

4、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

例如:战国列子《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译文:“河曲有个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

5、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

例如:清代蒲松龄《狼》:“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译文:“后面跟他的狼停住了,可是前面的那只狼又追上来了”。

卡卡子ss
2021-08-05 · 生命要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
卡卡子ss
采纳数:42 获赞数:800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区分如下:

1、用法不同

表承接关系的“而”用于复句,而且两件事或两个动词有先后关系。

表示修饰关系的“而”用在单句状语与谓语间的连接,如果连接状语是动词,作状语的动词与作谓语的动词发生的动作行为是同时进行。

2、作用不同

当“而”表修饰关系时,说明连接的前后内容是修饰关系,相当于“地”,多数情况下它的前面是形容词,后面是动词。

当“而”表顺承关系时,它连接的前后内容是承接的,相当于“就”,多数情况下它的前后内容是连续动作。

句际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顺接关系(顺承关系或并列关系):后句是前句的延续或补充,标识词主要有then, after that, furthermore, also, when(this happens)等。

2、转折关系:前后两句意思相反,标识词通常有but, however, nevertheless, (al)though, in fact等。

3、例证关系:即论据对于论点的论证关系。典型标识词是for example, for instance,take...as an example等。

4、因果关系: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可能出现的标识词有for, as a result, as a consequence, consequently, therefore, accordingly等。

5、对比、对照关系:对比关系说明前后内容的相同之处,可能出现similarly, like等标志词;对照关系则说明前后内容的不同之处,标识词通常有as a contrast,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句际关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文化传承的源与流
推荐于2016-01-31 · TA获得超过10.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2576万
展开全部
1、表示顺承关系是指前后两个动作行为是顺次发生的,换句话说,这样的“而”前后连接的是动词,而且在时间上有前后(先后)关系。从逻辑关系上来看,前后两个词语没有主次之别,是在一个层次上的。

2、表示修饰关系是指前面的词语是修饰后面的词语的,换句话说,这样的“而”前后连接的是不同的词语,简单说,修饰关系就是“状中”关系,也就是说,“而”前后连接的两个词语之间是“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从逻辑关系上来看,前后两个词语有主次之别,不是在一个层次上的,前面的附加成分,后面的是中心成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2zdemon
2010-02-26 · TA获得超过2.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72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1439万
展开全部
简单的方法就是根据句意判断。如果而前后的动作有先后顺序,那就是表示顺承关系。比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这里登高而招的而就表示顺承。因为可以翻译成登到高处招手。先做登这个动作,再做招手的动作。
如果动作没有先后顺序的话,并且可以表示状态,一般来讲是修饰关系。例如:按剑而跪。这里翻译成按着剑跪着,动作是一起的,没有先后顺序。而表示修饰,修饰跪着的状态,也就是如何跪着。
希望可以帮到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纪越43
2010-02-26 · TA获得超过68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8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65万
展开全部
我的一个方法,可能不是通用的,但在初中很好用:连接前后两个动词的,一般前后都是一个字的,或很多字的,都是表顺承,前面两个,后面一个字的,大多数表修饰。但是也有一部分前后都是两个字的表修饰,不过在我们初中就不用细分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