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标题
开题摘要
目录
介绍
文献综述
研究问题与假设
方法论
工作安排
预期结果和结果的意义
暂定论文章节大纲
参考文献列表
各部分撰写内容
标题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开题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问题陈述
研究的基本原理
假设
建议使用的方法
预期的结果
研究的意义
目录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介绍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研究问题与假设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刊物投稿出版
2024-10-28 广告
2024-10-28 广告
在发学术期刊论文时,作者需关注期刊的具体要求,包括主题范围、格式规范及字数限制等。论文应结构清晰,涵盖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确保逻辑严密、数据准确。语言要精炼、专业,避免冗余与错别字。同时,务必遵循学术诚信原则,合理引用...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刊物投稿出版提供
2010-02-27
展开全部
开题报告主要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的,如下表就是一个例子:
学院: 专业:
课题名称
姓名 学号 指导
教师 职称
学历
一、 开展本课题的意义及工作内容:
二、 课题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进度:
三、 课题预期达到的效果:
四、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学院: 专业:
课题名称
姓名 学号 指导
教师 职称
学历
一、 开展本课题的意义及工作内容:
二、 课题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进度:
三、 课题预期达到的效果:
四、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论文题目 On Translating English Metaphors into Chinese(英语隐喻汉译)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一、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本选题旨在研究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可译性及其翻译的方法,重点从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本选题突破了历来将隐喻的汉译局限在诗学、修辞学、文学等范畴。由于“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陈宏薇:1996),翻译对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研究应与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研究结合起来。
二、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向:
对隐喻的研究在国外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以Lakoff &Johnson(1987)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而对于其汉译的研究却凤毛麟角。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受Lakoff & Johnson理论的影响,其中以胡壮麟、朱永生为主要代表。在隐喻翻译的研究方面,李国南(1990),胡文仲(1994)对于英汉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比喻的喻体进行过比较,并探讨了其翻译的途径。在近期出版的刊物中有对隐喻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以徐莉娜的《隐喻的翻译》为主要代表。但其研究的范围也只局限于文学、修辞用语的隐喻翻译。
三、主要研究的内容:
本文分五个部分。一、简要介绍隐喻与语言以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不可忽视文化背景,并简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论述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三、分析隐喻的特点,从人类文化的共性论述其可译性。四、讨论隐喻的汉译标准、难点、过程、基本方法以及根据语境而确定译法的原则。五、详述隐喻汉译的方法和技巧,指出在翻译实践中,对每种方法的使用都不能走极端。结论部分,总结研究隐喻汉译所具有的实用价值。
1.引言
2.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存在的普遍性
2.1隐喻的定义
2.2关于隐喻研究的常用术语
2.3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
3.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特点
3.1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分类
3.1.1习用性隐喻
3.1.2新生隐喻
3.2英语隐喻与汉语隐喻
3.3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可译性
4.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
4.1翻译的标准
4.2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难点
4.3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过程
4.4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基本方法及原则
5.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方法与技巧
5.1直译法
5.2意译法
5.3转译法
5.4直译和意译结合法
四、参考文献:
[1]Aristotle. “Rhetoric” (W. R. Roberts, Trans.) In W. D. Ross (Ed.) The Works of Aristotl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Original Work Written ca. 330 B.C.), 1924.
[2]Brodkey, Linda. Review: The Languages in Metaphor. College English, 1988, (1): 89-94 [3]Goatly, Andrew. 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 London: Routledge, 1997.
[4]Jin Di and Eugene, A. Nida. On Translation. Beijing: China Translation Publishing Company, 1984.
[5]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6]Nida, Eugene A. & William, Reyburn. Meaning Across Cultures. New York: Maryknoll of N. Y. Orbis Book, 1981.
[7]Soskice, J.M. Metaphor and Religious Languag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5.
[8]Tylor, Edward Burnett. Primitive Culture. London: John Murray, 1871.
[9]陈宏薇(不加汉语拼音,下同).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10]陈文伯.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1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1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13]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14]冯明之. 英文成语故事 [M],香港:万里出版社,1992.
[15]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6]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17]徐莉娜. 隐喻的翻译 [J],中国翻译,1999,(3):18-22.
五、预期的课题进度计划:
1.2007年4月25日 完成初稿,并上交指导教师审阅。
2.2007年5月9日提交论文第二稿。
3. 2007年5月16日提交论文第三稿。
3.2007年5月17日-6月9日继续修改论文直至定稿。
5.2007年6月13日提交毕业论文。
6.2007年6月14日-23日准备论文答辩。
7.2007年6月24日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进度计划不能照抄,应根据实际情况从3月5日起至6月24日止编写计划。)
六、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一)条件
1.已经修完英语专业的所有课程,对英语国家概况和跨文化交际有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2.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具备有关本论文研究所需的丰富的书籍、期刊等参考文献;
3.已经收集较丰富和全面的文献资料;
4.具有上网条件及丰富的网上资源。
(二)方法及措施
1.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检索网;
2.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一、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本选题旨在研究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可译性及其翻译的方法,重点从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本选题突破了历来将隐喻的汉译局限在诗学、修辞学、文学等范畴。由于“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陈宏薇:1996),翻译对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研究应与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研究结合起来。
二、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向:
对隐喻的研究在国外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以Lakoff &Johnson(1987)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而对于其汉译的研究却凤毛麟角。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受Lakoff & Johnson理论的影响,其中以胡壮麟、朱永生为主要代表。在隐喻翻译的研究方面,李国南(1990),胡文仲(1994)对于英汉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比喻的喻体进行过比较,并探讨了其翻译的途径。在近期出版的刊物中有对隐喻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以徐莉娜的《隐喻的翻译》为主要代表。但其研究的范围也只局限于文学、修辞用语的隐喻翻译。
三、主要研究的内容:
本文分五个部分。一、简要介绍隐喻与语言以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不可忽视文化背景,并简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论述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三、分析隐喻的特点,从人类文化的共性论述其可译性。四、讨论隐喻的汉译标准、难点、过程、基本方法以及根据语境而确定译法的原则。五、详述隐喻汉译的方法和技巧,指出在翻译实践中,对每种方法的使用都不能走极端。结论部分,总结研究隐喻汉译所具有的实用价值。
1.引言
2.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存在的普遍性
2.1隐喻的定义
2.2关于隐喻研究的常用术语
2.3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
3.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特点
3.1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分类
3.1.1习用性隐喻
3.1.2新生隐喻
3.2英语隐喻与汉语隐喻
3.3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可译性
4.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
4.1翻译的标准
4.2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难点
4.3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过程
4.4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基本方法及原则
5.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方法与技巧
5.1直译法
5.2意译法
5.3转译法
5.4直译和意译结合法
四、参考文献:
[1]Aristotle. “Rhetoric” (W. R. Roberts, Trans.) In W. D. Ross (Ed.) The Works of Aristotl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Original Work Written ca. 330 B.C.), 1924.
[2]Brodkey, Linda. Review: The Languages in Metaphor. College English, 1988, (1): 89-94 [3]Goatly, Andrew. 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 London: Routledge, 1997.
[4]Jin Di and Eugene, A. Nida. On Translation. Beijing: China Translation Publishing Company, 1984.
[5]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6]Nida, Eugene A. & William, Reyburn. Meaning Across Cultures. New York: Maryknoll of N. Y. Orbis Book, 1981.
[7]Soskice, J.M. Metaphor and Religious Languag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5.
[8]Tylor, Edward Burnett. Primitive Culture. London: John Murray, 1871.
[9]陈宏薇(不加汉语拼音,下同).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10]陈文伯.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1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1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13]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14]冯明之. 英文成语故事 [M],香港:万里出版社,1992.
[15]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6]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17]徐莉娜. 隐喻的翻译 [J],中国翻译,1999,(3):18-22.
五、预期的课题进度计划:
1.2007年4月25日 完成初稿,并上交指导教师审阅。
2.2007年5月9日提交论文第二稿。
3. 2007年5月16日提交论文第三稿。
3.2007年5月17日-6月9日继续修改论文直至定稿。
5.2007年6月13日提交毕业论文。
6.2007年6月14日-23日准备论文答辩。
7.2007年6月24日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进度计划不能照抄,应根据实际情况从3月5日起至6月24日止编写计划。)
六、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一)条件
1.已经修完英语专业的所有课程,对英语国家概况和跨文化交际有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2.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具备有关本论文研究所需的丰富的书籍、期刊等参考文献;
3.已经收集较丰富和全面的文献资料;
4.具有上网条件及丰富的网上资源。
(二)方法及措施
1.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检索网;
2.小组讨论交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