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白杨》的资料

上课时用的资料,要不长,但很清楚。不是教案啦!最好还有白杨的歌曲!... 上课时用的资料,要不长,但很清楚。
不是教案啦!最好还有白杨的歌曲!
展开
 我来答
上官夜梦
2010-02-27 · TA获得超过64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0.4万
展开全部
资料:
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车窗外的白杨——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作者的人物描写非常传神,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体会白杨的精神,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歌词:
一棵呀小白杨
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
守望着北疆
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
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
它长我也长
同我一起守边防

当初呀离家乡告别杨树庄
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
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罗喂
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
也穿绿军装
一~起守~边防~~
绯樱炽雪
2010-02-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7万
展开全部
课文—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说:
“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解说: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车窗外的白杨——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作者的人物描写非常传神,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eb19a72d5
2010-02-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8万
展开全部
课文—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说:
“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解说: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车窗外的白杨——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作者的人物描写非常传神,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只love张韶涵
2010-02-28 · TA获得超过234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7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07万
展开全部
《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白杨》 校园里大路两旁
有一排年轻的白杨
早晨你披着彩霞
傍晚你吻着夕阳
啊 年轻的白杨
汲取着大地的营养
汲取着大地的营养
啊 年轻的白杨
树叶沙沙响
年轻的白杨
你好像对我讲
要珍惜春光 珍惜春光
我们是年轻的白杨
我们是未来的栋梁
枝条捧出朝阳
绿叶伴着星光
啊 我们在成长
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啊 年轻的白杨
树叶沙沙响
年轻的白杨
你好像对我讲
要珍惜春光 要珍惜春光
要珍惜春光 珍惜春光
珍惜春光 珍惜春光 珍惜春光

参考资料: 我是原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0-02-28
展开全部
vreasbhatrez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695431158
2010-02-28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的妹妹插嘴了: hhhhhhhhhhhhhhhhhhhhhh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说:
“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解说: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车窗外的白杨——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作者的人物描写非常传神,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