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如何使用

茶具如何使用这拿来干嘛的... 茶具如何使用这拿来干嘛的 展开
 我来答
惠企百科
2022-11-20 · 百度认证:北京惠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惠企百科
惠企百科网是一家科普类综合网站,关注热门中文知识,集聚互联网精华中文知识,本着自由开放、分享价值的基本原则,向广大网友提供专业的中文知识平台。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一、茶杯: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水从茶壶而来,倒进茶杯,之后给客人品尝茶水。茶杯分大小两种:小杯亦叫品茗杯,是与闻香杯配合使用;大杯也可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主要用于高级细嫩名茶的品饮。二、茶漏:常用冲泡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三、盖碗: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盖碗茶,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然后放入茶叶盛水加盖,沁茶的时间看茶叶数量和种类约为20秒至3分钟。在清雍正年间,盛行使用盖碗。四、茶盘:茶盘就是放置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形状可方可圆或作扇形;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夹层,夹层用以盛废水,可以是抽屉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单层以一根塑料管连接,排出盘面废水,但茶桌下仍需要一桶相承。五、茶则:茶则是汉族茶道六用之一,是汉族民间烹试茶时量取茶末入汤的量具。在茶道中,把茶从茶罐取出置于茶荷或茶壶时,需要用茶则来量取。六、茶挟: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七、茶巾: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八、茶针:一般是木质、角质材料制作而成。另外喝普洱茶的习惯把撬茶的茶刀放在茶桶中。茶匙,茶针,茶夹,茶则,茶海,连同茶筒,六个器具又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九、煮水器: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目前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十、茶叶罐:茶叶是一种干品,极易吸湿受潮而产生质变,它对水分、异味的吸附很强,而香气又极易挥发。从质地上区分,茶叶罐的一般有锡制、铁制、陶瓷、玻璃、纸制等,其中以选用有双层盖的铁制彩色茶罐和长颈锡瓶为佳,用陶瓷器贮存茶叶,则以口小腹大者为宜。十一、茶船:古代汉族民间流行的一种置茶盏的承盘。始于南朝。其用途以承茶盏防烫手之用,后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十二、茶海: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十三、茶匙: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9-03-01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副牌:农村读物出版社)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农业领域唯一的一家中央级大型综合性出版社。为社会奉献的图书品种累计达2万多种,总印数4亿多册。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嫩茶杯泡,老茶壶泡”,当所泡茶叶不具有观赏价值时,可以选择瓷壶或紫砂壶、盖碗泡茶。如忽略赏茶舞步骤,所有茶都可以用壶冲泡。

壶泡时应依茶叶的类型和特点调整冲泡细节,如绿茶应掌握水温,冲泡白茶应适度延长泡茶时间,功夫茶讲究淋壶和巡、点的分茶方式等,黑茶类冲泡注意水温要高等。

下面操作为壶泡熟普洱茶。

①备具:准备茶壶、茶杯、茶叶罐、茶匙、随手泡、茶巾、水方。

1 备具

②赏茶、赏具:介绍并展示茶叶、茶具。如果茶叶不具备欣赏价值,赏茶的步骤可以省略。展示饼介绍所使用的主要茶具。

2 赏茶

2 赏具

③温壶:将开水冲入茶壶,温烫后倒去废水。

④置茶:用茶匙将茶荷中备好的茶拨入壶内。茶叶用量按壶大小而定,一般以每克茶冲50~60毫升水的比例置茶。

3 温壶,倒去温壶的水

4 置茶

⑤润茶:冲水入壶,之后迅速将水倒入公道杯,再依次将公道杯内的水注入茶杯中,最后将茶杯中的水旋转倒入水方。如用紫砂壶冲泡,余水可浇淋茶壶用以养壶。

5 冲水润茶

将润茶的水先倒入公道杯

再倒入茶杯温烫

之后倒掉润茶水

⑥冲泡:将75~80℃的开水先以顺时针方向旋转高冲入壶,待水没过茶叶后,改为直流冲水,最后用将壶注满,盖好壶盖。

⑦出汤:按照各种茶需要的时间泡好茶后,倒入茶海。将茶海中的茶汤斟人茶杯。应采用循环倾注法,一般以茶汤入杯七成满为标准。看茶叶情况决定要否加过滤网。

6 冲泡

7 出汤

7 分茶

⑧奉茶:应用双手捧杯奉茶,示意“请用茶”。

⑨品饮:闻香、观色、品饮。

8 奉茶

9 品饮

详情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廊桥梦者
高粉答主

2017-02-19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8万
采纳率:87%
帮助的人:7792万
展开全部

茶海的使用办法: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略从命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茶则的使用办法: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凡是是竹制。

盖碗的使用办法: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门,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以此法泡茶,凡是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

茶巾的使用办法: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垂危从命是干壶,于酌茶曩昔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常见茶具的使用办法下面介绍茶杯、茶漏、盖碗、茶盘、茶则、茶挟、茶巾、茶针、煮水器、茶叶罐、茶船、茶海、茶匙、茶荷等十四种常见茶具的使用办法。

茶漏的使用办法: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范茶叶掉落壶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婕者还9
2020-12-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842
展开全部

茶具使用方法视频,掌握基础茶具的用法,泡出功夫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最银
2019-06-05 · TA获得超过123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万
展开全部

这个茶具名称为:公道杯,也称茶海。

1、为什么要用公道杯倒茶? 

一壶茶,如果直接倒进杯子,先倒出来的茶淡,后倒出来的茶浓。

使用公道杯倒茶,就是为了均匀茶汤,避免每个人喝到的滋味不一样。“公道”一词很形象地表达了对客人的尊重。

在客人比较多的情况下,往往一泡茶汤不够分,可以将两泡茶汤混合在一个公道杯里,再给客人斟茶。在选择公道杯时,可选择能装两壶的茶汤的大公道杯。

2、倒茶前先把公道杯底擦干。

给客人倒茶前,先把公道杯在茶巾上“蘸”一下,避免底部滴水。其实,使用其他茶具也一样,比如把茶杯递给客人时,也要先把杯底在茶巾上“蘸”一下,保证客人在使用杯子时是干爽的。


斟茶时如果不小心把茶水洒在外面,要及时用茶巾擦干,避免给客人造成麻烦。

3、从什么高度倒茶?

泡茶时讲究“高冲低斟”,意思是冲茶时需要悬壶高冲,用公道杯给客人斟茶时需要放低,这是为什么呢?

从茶汤口感的角度考虑,高冲意在激发茶香,而低斟则是为了避免香气散失太多。

从对客人的关怀考虑,低斟使人感受到更加恭敬,还可以防止茶汤溅出,倒茶的手势更加优雅,让主客双方都感到舒适愉悦。

倒茶时公道杯的杯口尽量靠近杯子,以不会溅出茶汤的高度为宜。

4、要倒多少茶汤才合适?

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茶礼仪是中华礼仪的一个缩影,茶只倒七分满已经成为茶人的共识,这样最主要考虑的是要方便客人喝茶:

杯子不会太烫,方便拿起。

茶汤适量,不容易洒出来

茶量便于客人小口慢品

5、倒茶时注意不能“越物”。

茶桌比较大或者喝茶的客人比较多时,注意倒茶时不可“越物”。所谓“越物”,即手从其他茶具上方越过,这样不仅容易失手碰倒茶具、衣袖沾湿,也给人不协调不美观的视觉感受。

如下图,右手拿公道杯给左边的客人倒茶,手臂越过了茶壶,这是错误的。给右边的客人倒茶应该使用右手,给左侧的客人倒则使用左手。

正确的做法如动态图所示,先用右手拿起公道杯放到面前的茶巾上,把公道杯转向,再用左手给左侧的客人斟茶,顺序是从里到外。倒完之后,把公道杯拿到茶巾上转向,从左手交回右手,放回原位。

6、什么时候给客人续杯?

当观察到客人的杯子空了之后,要尽快续上;当观察到客人杯子里的茶一直没动,就要观察一下客人是否身体不适,或是泡的茶不合客人胃口。

经验丰富的茶主人,能够把控整个茶会的场面,引导话题、活跃气氛、把握倒茶、换茶的节奏,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细致、温柔的关怀。

我是最银南清音,只为您能够了解壶,藏好壶。

吾有一银壶,足以慰闲暇。看花开花落,赏四季风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