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 我来答
313倾国倾城
2015-07-17 · TA获得超过68.9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5万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5629万
展开全部
【题目】: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译文】荀子说: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实行,才能明白事理。

【道理】: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闻不若闻知,闻之不若见之”,正是强调了实践对人的思维对人获得认识的重要性。
(2)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但仅仅感性事务的具体,还是不够的;认识要发展、深化还必须上升代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见之不若知之”说明,认识要在感性具体的基础上上升到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
(3)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知之不若行之”、“行之,明也”恰恰说明了这一道理。
(4)真理具有相对性,要不断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和完善。“学至于行而之矣”虽意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但忽略了真理的相对性,否认了认识需要不断发展,是错误的。
红桃处处春色
2006-10-17 · TA获得超过309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9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51万
展开全部
这句话是荀子说的,你如果想以此挖掘作文体裁,那么则可以用以下论点:
1、科学实践观。理论要与实践结合才能得到验证升华,真正为实践服务,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科学理论。
2、学习方法。就是对于陌生知识要善于吸收,不要拒绝,知识储备越多越好,现在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所以我们要大量接受知识。
3、从反面论证,对于知识的接受要有甄别,“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盲目接受知识,可以选择寓言的文体。
我能想到这些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aghiyang
2006-10-17 · TA获得超过204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8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有道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dongzhei
2006-10-17 · TA获得超过7.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492
采纳率:37%
帮助的人:3051万
展开全部
荀子非常重视实践的作用,他认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知之明也,因知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知对于行的指导作用。荀子还说:“知明”则“行无过矣”。
道的实践是学习和认知的必然归宿,不闻不见之道,不是真正的仁道,它的实行终将以失败而告终。我们应努力去践履正道,因为道就在我们身边,不去努力实践,仍然达不到目的,再小的事情,不去做永远也不会成功(《荀子·修身》)。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