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苗族人对春节十分看重,喜欢以清新的环境敬老的形式来过春节。
过苗年
苗年是苗族自己的年纪,各地方的苗年时间很不一致,多数地区是“岁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岁首即每年的开头,也就是指过年。有的在十月,有的在冬月或腊月。近年以来,绝大多数苗族过年以改在正月过年,过春节,但苗族的风俗习惯仍然保持不变。
过年是最大的节日,要准备丰富的食品,如杀年猪,熏腊肉,打糍粑,炒炒米,还要杀鸡祭祖,“守岁”,开“财门”,敬“年神”,从的冬天初一到初十五都要休息。在此期间,要举行传统的娱乐活动,汉译为“踩花山”,“跳场”,“跳年”,“跳月”,“吃排家饭”等。湘西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称“赶年场”,主要内容有打秋千、百狮会、玩龙灯、唱花灯等。
百狮会
过苗年最有趣的民间活动莫过于百狮会了,周邻四乡苗胞舞着近百匹或数十匹狮子云集传统的村寨或集镇,敲锣打鼓,放地铳、打火枪,简直要把天地翻过来。百狮会的名堂蛮多,有迎狮,有盘狮,考狮,抢狮,狮子登高等内容,土里土气,苗味十足,藏着厚实的文化底蕴。
苗族喜爱舞狮跟远古的传说和图拜相关联,相传洪荒时代,妖魔横行,为害苗山。一群从森林奔出的金狮赶走了吞食牛羊、庄稼的恶魔,使苗家重享太平。后来,狡猾的魔王想出了一条毒计,谴魔女用五彩绣球把群狮诱入波涛汹涌的东海。勇敢的苗家后生亚果为救乡亲们出苦海,不畏千辛万苦,翻山涉水,终捞起了飘浮在海浪上的绣球,把吉祥的狮群重新引回苗山,荡平了作恶的妖魔鬼怪。苗民们欢天喜地、敲锣打鼓涌到寨头迎接吉祥的金狮们,从此,苗乡就有了“百狮会”。
神话是生活折射。原始荒蛮的阳光穿越历史的云层,照射当今。“百狮会”的其实是苗族远古的大迁徒。《迁徒谣》唱道:“我们的祖先在东海,翻过九十九道溪,浩浩荡荡走过……”那些妖魔鬼怪指的是一路遇的自然灾害。
百狮会举办的时间多在春节正月初三后,百狮狂舞,挨家挨户给苗家拜年。
以清新的环境敬老的形式过大年。除夕的这天,全家将楼顶悬挂的扬尘以及室内外清扫干净,然后贴春联和年画,以清新的环境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期间,要在堂屋上方祖先灵位前燃香点烛(点然后不分昼夜一直延长到元宵节),让祖先们与家人共度佳节。
大年三十晚上,称“旧年饭”,置备丰盛的酒菜,合家聚食。春节期间的一切食物,都要先祭过祖先后,全家人才能享用。年饭在开席前,摆好菜和碗筷,在堂屋点香烧纸,所有的人都到屋外回避,由长者首先敬请祖宗先“吃”,长者一边口念祭词和招引列祖列宗的名字,一边倒酒意思是请诸位祖人回来过年,一同享用。长者需将各位祖人的名字记清,尽量一一请达,记不清或是漏请的请其他祖人转告。此刻燃放鞭炮。10分钟左右之后,全家人入席,开席的第一个程序是最小的下辈向最年长的老人敬酒,祝老人长寿,随后由小到大轮流敬酒,受敬者用传统最好的语言对敬酒者以表达良好的祝愿。
春节作为一岁之首,对于苗族来说,是一个神圣的节日。三十晚上“守岁”而不睡觉。
从初一开始,最鲜亮最激动人心的各种活动由此开始。有祈神祷富的祭祀祖先,有驱疠禳灾的驱邪、有祈祷丰年的占岁,有谢恩的喂牲,有联络感情的拜贺新年,有娱人娱神的各种活动等,此外尚有一系列禁忌习俗约束人们,不可冲犯神灵,以祈福分。
正月初一这天很热闹。
一是天刚亮后看谁家先放鞭。
二是看谁先到路口给路神烧香。
三是拜年,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正月初一,苗族人的亲朋好友们都要互相拜年贺岁,共祝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初一一大早,家长们就会给孩子们打扮齐整,早早地打发他们去给本家的长辈们拜年。小辈先向长辈拜年(先拜自家人后拜家族内的长者),拜年将得到的压岁钱,我们小时为将得到许多压岁钱高兴得睡不着。孩子们背上糍粑,带一两瓶烧酒,踩着遍地的鞭炮纸屑、顶风冒雪走出家门到伯伯叔叔家去拜年。村寨中已是熙熙攘攘,来来往往,每一个人都是新衣新帽,神采飞扬。大人们在路上见了面,都是满面堆笑,满口“新年好、恭喜发财”之类的喜庆招呼话语。
四是在自家堂屋向祖宗磕头烧香,向祖宗敬供点心和油茶。
五是由当家的主妇将一个大萝卜按在家的实有人数切块,每人吃一块以示团结。
六是请邻居来吃油茶和甜酒。
七是早晨吃过新年饭后,要舀点年饭来喂牛和狗,以此感谢牛辛勤耕耘和狗带来谷种的功劳。牛是农家耕地的劳力,传说是狗最初带来谷种,两者对农户来说都十分重要。
正月初二是出嫁的姑娘回娘家。已出嫁的女儿春节必须回娘家拜贺,成了不成文的规矩。对于新出嫁的女儿或特别讲礼信的女儿,春节期间总是根据娘家亲戚的总户数,备办礼品(一般的礼品有猪肉一块,糍粑4-6个和烧酒两瓶),双双回来一一拜达。女儿到家后的第一餐饭将享受得到妈妈或嫂子在过年的晚上给她们预留的年饭(一般是留鸡腿子、大扣肉和鱼块等传统的好菜)。
正月初三这天,是苗族辞祖和拜谒祖先坟墓的重要日子。每家每户携酒、肉、饭和糍粑到各位祖先的墓前,先将坟墓四周清扫干净,于墓前燃三炷香,焚化钱纸,将祭品供到墓前,然后跪在墓前磕三个头,并燃放鞭炮。这个活动又称“拜坟”,意在给祖先“拜年”。同时,为求得神灵的保佑,家族必须派出代表到香火旺的寺庙去敬供,有的不辞辛苦一天走是几十公里的路程。
苗族的春节气氛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在苗族的春节观念中,春节和十五是联系在一起的。苗族称正月初一为“大年”,而称十五为“小年”,对十五仍十分看重。一般女儿都回娘家过十五,与家人团聚。
以清新的环境敬老的形式过大年。除夕的这天,全家将楼顶悬挂的扬尘以及室内外清扫干净,然后贴春联和年画,以清新的环境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期间,要在堂屋上方祖先灵位前燃香点烛(点然后不分昼夜一直延长到元宵节),让祖先们与家人共度佳节。
大年三十晚上,称“旧年饭”,置备丰盛的酒菜,合家聚食。春节期间的一切食物,都要先祭过祖先后,全家人才能享用。年饭在开席前,摆好菜和碗筷,在堂屋点香烧纸,所有的人都到屋外回避,由长者首先敬请祖宗先“吃”,长者一边口念祭词和招引列祖列宗的名字,一边倒酒意思是请诸位祖人回来过年,一同享用。长者需将各位祖人的名字记清,尽量一一请达,记不清或是漏请的请其他祖人转告。此刻燃放鞭炮。10分钟左右之后,全家人入席,开席的第一个程序是最小的下辈向最年长的老人敬酒,祝老人长寿,随后由小到大轮流敬酒,受敬者用传统最好的语言对敬酒者以表达良好的祝愿。
春节作为一岁之首,对于苗族来说,是一个神圣的节日。三十晚上“守岁”而不睡觉。
从初一开始,最鲜亮最激动人心的各种活动由此开始。有祈神祷富的祭祀祖先,有驱疠禳灾的驱邪、有祈祷丰年的占岁,有谢恩的喂牲,有联络感情的拜贺新年,有娱人娱神的各种活动等,此外尚有一系列禁忌习俗约束人们,不可冲犯神灵,以祈福分。
正月初一这天很热闹。
一是天刚亮后看谁家先放鞭。
二是看谁先到路口给路神烧香。
三是拜年,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正月初一,苗族人的亲朋好友们都要互相拜年贺岁,共祝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初一一大早,家长们就会给孩子们打扮齐整,早早地打发他们去给本家的长辈们拜年。小辈先向长辈拜年(先拜自家人后拜家族内的长者),拜年将得到的压岁钱,我们小时为将得到许多压岁钱高兴得睡不着。孩子们背上糍粑,带一两瓶烧酒,踩着遍地的鞭炮纸屑、顶风冒雪走出家门到伯伯叔叔家去拜年。村寨中已是熙熙攘攘,来来往往,每一个人都是新衣新帽,神采飞扬。大人们在路上见了面,都是满面堆笑,满口“新年好、恭喜发财”之类的喜庆招呼话语。
四是在自家堂屋向祖宗磕头烧香,向祖宗敬供点心和油茶。
五是由当家的主妇将一个大萝卜按在家的实有人数切块,每人吃一块以示团结。
六是请邻居来吃油茶和甜酒。
七是早晨吃过新年饭后,要舀点年饭来喂牛和狗,以此感谢牛辛勤耕耘和狗带来谷种的功劳。牛是农家耕地的劳力,传说是狗最初带来谷种,两者对农户来说都十分重要。
正月初二是出嫁的姑娘回娘家。已出嫁的女儿春节必须回娘家拜贺,成了不成文的规矩。对于新出嫁的女儿或特别讲礼信的女儿,春节期间总是根据娘家亲戚的总户数,备办礼品(一般的礼品有猪肉一块,糍粑4-6个和烧酒两瓶),双双回来一一拜达。女儿到家后的第一餐饭将享受得到妈妈或嫂子在过年的晚上给她们预留的年饭(一般是留鸡腿子、大扣肉和鱼块等传统的好菜)。
正月初三这天,是苗族辞祖和拜谒祖先坟墓的重要日子。每家每户携酒、肉、饭和糍粑到各位祖先的墓前,先将坟墓四周清扫干净,于墓前燃三炷香,焚化钱纸,将祭品供到墓前,然后跪在墓前磕三个头,并燃放鞭炮。这个活动又称“拜坟”,意在给祖先“拜年”。同时,为求得神灵的保佑,家族必须派出代表到香火旺的寺庙去敬供,有的不辞辛苦一天走是几十公里的路程。
苗族的春节气氛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在苗族的春节观念中,春节和十五是联系在一起的。苗族称正月初一为“大年”,而称十五为“小年”,对十五仍十分看重。一般女儿都回娘家过十五,与家人团聚。
贵州省的苗族,在节日期间有舞狮子的活动。在锣鼓声中,一个手拿绣球的武士引出了一头纹彩斑斓的“雄狮”,后过跟着一个笑咪咪的“大头佛”。“大头佛”一步一摇,滑稽可笑。苗族舞狮子最精彩的又要数爬桌子表演:声地中央直叠起十二张高饭桌,总高度在十米以上。狮子在武士的逗引下,从下面的一张桌子钻过去,再翻上一张张桌子......一直爬到最高点,武士一个斤头翻落到地,狮子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踩着翻黑心放在最上面那张桌子的四条脚,表演转身,绕圈、前伸、后顾、站立、朝拜等动作,最后还要从最高处轻盈地跳下来。
201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