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文学是什么?有哪些特征?有哪些值得推介的代表作

 我来答
小小鱼丸最厉害
高粉答主

2017-04-03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04万
展开全部
Diaspora,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Diasperien,其中前缀dia-表示跨越,speiro为散播之意。在国内,作为文学主题研究的离散多被翻译为流散。这个词最初被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用于被雅典人从希腊伊琴纳岛流放出的岛民,后来又专用于形容离开故土的犹太人;而后,这一词延伸为一些与移位(displacement)相关的状况,以及与对家园(母国)的情绪,描写的对象多为种种原因离开故土到异乡生活却仍然保有原有文化习惯的族群,包括离开非洲大陆的黑人,离开中国大陆的华人等。而在后殖民主义的语境之下,离散的语义存在于跨民族关联(transnational networks)的动态之中。在这一语境下,离散意味着行为的“越界”(Cronus),即对当下生活的否定,文化边界的消弭,融合以及矛盾的产生。

广义上的离散文学可分为两类。其一描写的是个体的离散,流浪汉文学以及流亡作家都可以被归类于这种类型的离散文学之中:流浪汉文学中的人物漂泊不定,始终处于流动的状态,包括《堂吉诃德》和《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都可以算是流浪汉文学。而流亡作家的代表是拜伦,他本人行事离经叛道,是一个英国的异乡人,最终被放逐,而他的写作中常常带有浓厚的异国情调。

其二则更接近于Diaspora的字面意思,即离散族群的写作。这种写作主要基于这些族群的离散经验(Diaspora Experience),即迁徙(或被迫迁徙)异乡之后,族群或个体一方面想向主流文化靠拢,但由于自身的文化身份却始终无法剥离自身的母国记忆,这种经验正如赛义德所说“它是强加于个人与故乡以及自我与其真正的家园之间的不可弥合的裂痕:它那极大的哀伤是永远也无法克服的。虽然文学和历史包括流亡生活中的种种英雄的、浪漫的、光荣的甚至胜利的故事, 但这些充其量只是旨在克服与亲友隔离所导致的巨大悲伤的一些努力。流亡的成果将永远因为所留下的某种丧失而变得黯然失色。”

某种意义上来说,离散文学起始于作者对自身存在的定义与探索,与他者的相处及共存经验中。就华语作家来说,我认为白先勇的小说集《纽约客》,高行健的小说《一个人的圣经》,甚至近年来颇为热门的骆以军的《西夏旅馆》或是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都算是不错的离散文学作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