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策略有哪些

 我来答
wxmao88
2017-03-21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wxmao88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29716 获赞数:532726
截止目前,采纳数达到2.9万,采纳率达97%,已升至19级。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明显。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抽象性、逻辑性强的重要学科,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适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使学生乐学、善学,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达到深度整合,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课堂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层次应用信息技术的几个有效策略。
一、动漫卡通,锦上添花——培养学生的思维动力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在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和谐愉快的求知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认识钟表”一课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制作的课件,创意独特,设计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几个表情丰富、夸张传神、风趣幽默的动态人物,使教材活了起来,并将数学思想融入其中,使课堂充满人性、智慧与生机,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新课导入时,“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出示多媒体课件:森林运动会,小动物热闹的场面)大家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欢聚在一起,正准备举行一场热闹的运动会,他们邀请我们一起参加,你们想去吗?”在学生异口同声说出愿意时出难题,“森林离这里很远,我们要一起乘车去,但要在早晨这个时间(贴7时的钟间模型)出发,当钟面上的指针刚刚指到这(贴6时的钟面模型)有个小朋友就来到了集合的地方,却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也没到,孩子们,这是为什么?(噢,来早了)还有一个同学是这个时间来的(贴8时的钟间模型)他也是一个人都没看见,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他是来晚了)看来,我们要做遵守时间的好孩子,要想顺利地乘车去大森林,就得先正确认识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和钟表兄弟交朋友。”这一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思维动力的催化剂,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参与的兴趣,更激起了学生急于求知的欲望。
又如:我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中,我开始教学时首先利用课件演示一个故事:“蜜蜂和蝴蝶比较东西的多少?”把着两种动物的争吵过程演示出来,顿时学生就融于情境中,都显得很着急,这样就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理解到如何去进行比较两数的关系。
二、游戏互动,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一年级数学示范课《分苹果》上,教师展示课件给出儿歌:你拍一,我拍一,一九一九好朋友;你拍二,我拍二,二八二八手拉手;你拍三,我拍三,三七三七好伙伴;你拍四,我拍四,四六四六一起走;你拍五,我拍五,五五伸出一双手。学生两人一组,边拍手边读儿歌: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10的组成,其乐融融。这样,把游戏与知识融为一体,操作起来简单方便,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与积极性。
又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一个由多种图形组成的卡通人物灌篮高手,由灌篮高手提出问题并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我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呢?”哪个部位是长方形?哪个部位是正方形?它们各有哪些特点呢?这样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功能,创设数学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甚至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之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三、设疑问难,雪中送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二年级数学公开课《可能性》一开始,教师先请学生们观看《阿凡提的故事》电影片段:阿凡提给财主家做工,发工钱时财主刁难他:如果你把这袋金币抛向空中,落地后全都是正面朝上,那么这袋金币就归你所有,否则,你就得赔我一袋金币。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大家说说看,阿凡提能得到这袋金币吗?”课堂一下炸开了锅,众说纷纭:有的说阿凡提不可能赢,因为金币太多;有的说阿凡提不一定能赢,要看运气;有的说阿凡提一定能赢,因为阿凡提很聪明,一定能想出办法;也有的说阿凡提不能接受这个挑战,因为比赛不公正……教师由此归纳出“不可能”、“可能(不一定)”、“一定”几种可能的结果,导出课题,并再次提出问题,设下悬念:“教师要看看通过下面的学习,你们谁能帮阿凡提出主意,赢得这袋金币呢?”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丰富生动的问题情境,在关键处展示课件,设疑释疑,犹如雪中送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更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又如:教学《认识左右》时,一开始就展示一段动画: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走到一交叉路口,不知如何走。这时,唐僧叫孙悟空与猪八戒去问路,孙悟空上前问路,行人告诉他向“右”走;而猪八戒往回走时问路,行人告诉他向“左”走。两人回来时,孙悟空向唐僧说“右” 走, 猪八戒向唐僧说“左” 走,两人为“应走哪一边才对?”展开激烈的争论。这时,教师问学生:他们俩谁说的对呢?同学们能用什么知识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呢?就这样,整个课堂顿时活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还继续用多段动画作引导,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
四、形神兼备,画龙点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生动直观、图文声并茂的优势,来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现教学内容,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显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即利用计算机课件鲜艳的色彩、旋转的画面,直观形象地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等一系列动感的画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通过图画生动逼真地显示出图形的拼剪、旋转、平移的过程,同时配以动听的声音,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又有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里无需教师用较多的语言来表述,学生就自然悟出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中“除以2”的道理,顺利地实现了知识的转化、迁移,强化了新知,突破了难点。
又如:《圆的认识》一课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如果车轮做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教师如果只进行讲解就很难解决这些问题。因为现实生活中,学生无法看到可以这么比较的物体,没有感性认识,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而用电教媒体设计的课件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个问题。课件演示:装着长方形(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在跳跃着前进;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忽高忽低的前进着;车轴没有装在圆心的汽车歪歪斜斜地行驶着……学生在笑声中最直接的感受到了车轮是圆的、车轴应装在车轮圆心的道理。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但给课堂带来了新的视听享受,而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全面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优化了我们的课堂结构,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举措。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