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仁者未必无敌怎么打?有没有比较尖锐的问题让对方难以回答?谢谢大家…

 我来答
寒雨622
推荐于2018-05-01 · TA获得超过157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8万
展开全部
尊敬的主席,在场的评委及观众大家晚上好:

刚才对方辩友的观点仁者无敌暗含了任何仁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无敌的。虽然仁者此时无敌但未必彼时无敌,此仁者无敌未必彼仁者无敌。我们不否认有些时候仁者是无敌的。但是倘若就此下断论说仁者无敌的话那么未免过于绝对了不
(自己加对方的漏洞)
所谓仁者对内修生养性,对外博爱天下。因而在面对先烈的遗柩,所有人抛弃阶级肃然下跪,然而马丁路德金自由民族的呼喊,却到现在都没有实现。仁者伟大,然而仁者有更多的无奈和痛苦。因此我方观点是仁者未必无敌。

仁者始终无法突破的是人性的极限。其一,人的劣根性始终存在。当仁者想实行仁政,当仁与利发生冲突,仁者无法用仁爱说服众多利欲熏心,自私贪婪的人类。平心而论,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放下利益,立地成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在这样一个世界,仁者想用仁爱来抵抗人的劣根性,是如此的苍白无力。真正杀死马丁路德金的不是那暗杀者的子弹,而是那子弹背后人性的阴暗面。是私欲的趋势导致白人无法放弃手中的利益。

其二,人的认知总是有极限的,只是我们无法达到仁者超前的意识,仁者的超前人类的局限这都注定了仁者是悲剧的英雄。仁者伟大但仁者未必无敌啊。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不可不为仁者,然而他的仁爱却未能感化愚昧的国民。爱国烈士秋瑾不可不为仁者,然而在他慷慨就义之时,在围观的群众中又有多少麻木不仁的愚民在看热闹。如此悲壮的仁者怎能无敌。

其三,人与人之间价值观的鸿沟难以逾越。历史的纠结,文化背景的冲突,都导致了价值观根基上的对立都无法消除。以色列总理拉兵用仁爱的心放弃了民族的仇恨,为和平请命。然而他终难使8亿人民放下纠结了千年的仇恨。仁者不是神,仁者是有血有肉的人,这是因为仁者未必无敌,但他们仍满怀着对天下苍生真诚的爱。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所以仁者伟大,令我们感动的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而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在反观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人性的局限都会成为仁者最大的障碍,因而我们要认清仁者未必无敌的现实。用理性的力量用道德的光辉去挣脱人性的束缚达到仁者无敌。
以上便是我方观点。谢谢大家。

谢谢主席,大家好! 我方观点是:仁者无敌! 何为仁?孔子曰:讲仁爱人,好学求知、实践宽恕、智勇双全、健全人格,所谓之:“仁”也。仁的含义包括道德、爱心、诚心、智慧等品格,体现在人类的方方面面;无敌,既长远的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要重申的是: 1.根据孔子的圣言:仁者是仁爱,智慧的化身,无理智的所谓爱或者其他的目的伪善,不属于“仁”,言而有爱,爱而有度。东郭先生救狼那叫愚昧;农夫和蛇的故事那叫无知;宋襄公不擒二毛,那是昏庸;黄鼠狼给鸡拜年可,那叫不安好心,这些都不是真的仁者,不应该在我们辩论之内。 2.仁者不是完人,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一定领域对特定的对一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言的。我们允许仁者限制在某领域中存在,而不是限完美主义。正如二战后英国首相大选中,丘吉尔意外落选。《泰晤士报》评论说:此刻英国民众需要的是和平建设者而不是军事家,丘吉尔时代已经结束了。话至此,但又谁又能因为丘吉尔可能不是一个好的建设者而否认其在二战中仁者无敌的地位呢? 3.仁者无敌是一个从长远出发的概念.对方的所谓有敌只不过是盲人摸象,以偏盖全、孤立、静止的看事物而已。根据黑格尔的《小逻辑》,大小前提正确是正确结论提出的保证。而对方的前提已经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还怎么那来立论呢?我方强调的“仁者无敌"是针对全局的长远的评判.亦如我方1辩所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终究结果是“仁者无敌”。 下面我方将从时间和空间两大线索来总结: 1. 从时间来看: ①.历史长河淘尽了无数的泥沙,也筛出了最耀眼的真金--仁。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又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因为这种“仁无敌,德有邻”的思想,周文王干戈未动,就已经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正因为有“攻心为上”的仁战伟略,诸葛亮才平定西南叛乱;正因为有“怀柔政策”,唐代才有了“贞观之治”。而商纣暴政,牧野之战人民倒戈;秦始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切的经验和教训都记录着“仁者无敌”。 ②.在近代中国共产党施行“爱民、惠民、利民”的仁政,毛主席说:“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为为人民的利益而斗争的。”又曰:“人民军队是仁义之师。”虽然建党之初举步维艰,但历史终究证明人民的选择的正确。一大批党员涌现出来,焦裕禄、孔繁森,他们用仁爱的普世情怀温暖着人民,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③.今天,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八十一年的党又在坚持不懈的实践着。爱民、仁政,立足天下。党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对了。随着十六大的鲜花开遍祖国大地,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必将在党的领导下走向新的辉煌,因为“仁者无敌”。 2. 从时间角度分析: ①. 人性之美过于仁和智。为什么电影《阿甘正传》会风靡全球,因为主人公诚实善良的天性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为什么鲁迅不朽,是因为他始终对人民充满着人性关怀;为什么周恩来创造了外交世上的神话,是因为他仁爱的心灵和谦谦君子之风;为什么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是因为其“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仁者风范。仁爱是做人之本,是人类最美的情操,通过上述启迪我们不得不说“仁者无敌”。 ②. 仁者在当今社会中地位极其重要。古人云:人之情,心服与德而不服于力。中国之所以立足世界大国之位,是因为其温和的外交政策,以仁待人,赢得世界的尊重;宗教之所以构成了今天它在社会中无可替代的地位,是因为它的仁爱教义;当年魏薇之所以以一曲《爱的奉献》红遍大江南北;当今我们之所以以《道德素质实施纲要》召唤诚信;我们山师之所以新设以助人爱人为目的的社会工作专业,不都说明了全社会对仁爱的渴求对于仁者无敌地位的承认吗? ③. 仁者无敌涌现全球。从法国大选希拉克绝对优势击败右翼庞勒,到美国对伊武装核查报告在联合国的三次否决;从“中东和平进程”的推进,到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事实证明了仁者终究成为正义法则而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讲道德诚信有智慧有仁爱之心,无论历尽艰难打拼,最终一定会驶向成功的彼岸,长远的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仁者无敌。谢谢。 人才以仁为主。人才,就是德才兼备的人,而智需要以仁为其支柱。所以人才以仁为主。第一,“仁”能促进人格的完善,所以“德育第一,智育第二”。第二,“仁”能够造就人才。因为有仁,才能博才众长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有可能成为真才实学的人才。第三,仁是时代对人才的呼唤,以仁为主,才能建设和谐社会。而智是一个中性词,一个人掌握了智,必须以仁为精神支柱,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希特勒,墨索里尼,弗朗西斯科他们能够当上国家元首,自然他们的智商很高,反方所谓的内在本质难道就是这样决定他们外在的屠杀、侵略、掠夺的表现的吗???这难道是仁吗??? 智高不一定德厚,德高才能望重!
z7416535
2018-10-15 · TA获得超过304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93
采纳率:28%
帮助的人:368万
展开全部
这得看对方对无敌以及仁的理解了,也就是定义。
仁可以是大仁(国家民族甚至全人类),也可以是小仁(个人家庭最多朋友圈),也可以是妇人之仁,其中不少的仁分布在不同的个体身上的话,可以是有冲突的。比如曹操和刘备。曹操屠城,但势大,最可能快速统一中国结束百姓的苦难。刘备则对百姓更温和,若刘备势大,不管真心假意,都会对百姓更好,但偏偏他势力太弱,曹操都快统一天下了才奋起直追。虽然本人力挺刘备,但站在中立立场来说,刘备才是阻挡结束战乱的罪魁祸首。所以你可以说曹操仁,也可以说刘备仁。反过来说也可以说他们都不仁。如果你不确定对方对仁的解释,你就难以举例去反驳他。因为没有一个能够适用于所有范围的仁。
无敌可以是魅力无双从者如云所有人都成了自己人,也可以是从来没有人能打的过他(这种无敌应该跟仁没什么关系,但并不妨碍这种人拥有仁,是仁者无敌还是无敌者仁,混淆难辨),也可以是排除障碍后达成了最终目的。不同的无敌,对方所举例的仁者无敌就会是不同的个体或事例。只能具体事例具体分析了。
最后你想用一个问题就问的对方哑口无言我觉得挺不可能的。。。。。除非这问题本来就有极其广泛的事实依据,已经成了一个公理。。。。那也就没辩论的必要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不见而视
2018-10-11 · TA获得超过234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59
采纳率:84%
帮助的人:198万
展开全部
我南京30万同胞的灵魂,至今,至今未得到一声来自日方的道歉慰藉。
将2018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刚果医生穆克维格(Denis Mukwege)和伊拉克雅兹迪族少女穆拉德(Nadia Murad),得奖理由是“两人致力于终止以性暴力作为战争武器”。
丹尼斯·穆克瓦格曾于2016年获得首尔和平奖。当时他接受韩联社采访时表示,日本应接受“慰安妇”受害者的要求,向受害者请求宽恕。
他说,他在访韩之前在日本东京参观了“慰安妇”纪念馆,并观看了“慰安妇”作证视频,这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还说,70多年来,“慰安妇”受害者在痛苦中度日,她们唯有接受心理治疗,在经济、社会上实现自立,重新找回正义,才能完全得到治愈。
而现在,还活着的中国的乃至全亚洲的慰安妇已然不多了,我们作为同胞,同情她们,
但那来自二战侵略过日本的道歉!她们至今未得到。
是的我们中国,是二战的战胜国!是抗日战争亚洲的主战场,是抗日的第一线。
但是我们数以千万计的同胞,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生命,甚至更多!
侵略者绝对绝对绝对不是仁者,但是他们的铁蹄一度无敌,即使最终战败了!
他们对全中国,全亚洲,全世界造成的损失,不可计数!
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仁者,没有强大的武力保卫,
只能被鱼肉!所以,我们发展经济,发展中国,也绝对不会忘记发展中国的保卫力量,
仁者是一种心态,一种精神,但必须要物质保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tl...0@163.com
2018-10-31 · TA获得超过53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40
采纳率:82%
帮助的人:99.8万
展开全部
“仁者无敌”本义:有仁爱之心的人是没有敌人的(百度上的解释)分析主题“仁者无敌”,可以有两种说法: 1.“仁者 无敌”有仁爱之心的人做事必定能达到目的。(百度上解释的解释) 2.“仁 者 无敌”仁爱的之心所要做的事物是不可能被打败的。(者为语气词)第一种说法的破点:1.仁者未必做好事。 2.仁者未必做对事。1)不分环境去做 2)不理别人感受自主去帮人 3)做的好事做的太慢,失去应有意义 4)不懂装懂或者做的不全。第二种说法的破点:1.未必最终达到目的。 2.没能够在保存最低限度的条件下达到目的。 3.没能够在保存可保存条件下达到目的。例子应该不难想,反正能达到未必这两个字你就能赢,上面的破点主要从价值观入手,不同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但是在同一件事物上有相同或类似的价值观,从这方面举例子就可以了。要是不明白哪一点可以到我的空间留言,我再帮你分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迎风而上2009
2018-12-04 · TA获得超过121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59
采纳率:70%
帮助的人:88.8万
展开全部

仁者无敌所表达的是一种合作比竞争更好的态度。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合作都是最好的选择。很多时候,竞争,打败敌人,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仁者无敌在很多种情况下,是无效的。有我无敌才是保证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例子 1。宋襄之仁,春秋五霸之中的宋襄公,一次在与楚国的决战中,楚军渡泓水北进,渡江到一半时,子鱼劝宋襄公趁机袭击,宋襄公不肯,说道:我是一向主张仁义的,怎么能在人家渡江到一半时进攻呢。待楚军全部渡过,摆阵之时,子鱼又劝襄公进攻,襄公怒道,怎么能攻击人家未布好阵势的军队呢。最后大败,襄公因受伤过重,第二年就死了。

你可以问对方如果你是宋襄公,你还坚持对敌人仁慈吗?

     2。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两个快发不出工资的工厂争夺同一个订单。胜利的工厂能活下去。失败的工厂倒闭。

你可以问如果你是厂长,你还坚持让对方活下去自己破产工人失业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