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通告、通报、公告、告示的区别和用法
通知,是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转达有关事项或文件,让对象知道或执行的公文。
通知的应用极为广泛。下达指示、布置工作、传达有关事项、传达领导意见、任免干部、决定具体问题,都可以用通知。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可以用通知;平行机关之间有时也可以用通知。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通报的特点:
1、内容的真实性。真实是通报的生命。通报的任何情况、事实都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有差错。
2、目的的告知性。
要求受文单位了解、协助、执行和办理的知照性公文.
公告,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向国内外郑重宣布重大事件和决议、决定时所用的一种公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用‘公告’。”公告使用频率也颇高,例如国家领导人、人民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的变更、任免,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活动、重大科技实验等均可应用公告。
公告具有其严肃、庄重、权威拍含宽的特点。它必须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法,所及内容重大而且多能引人关注。公告也具有公开性,它可以由大众传播媒介予以广泛展布。公告由其性质、内容、发布机关来区分,一般分为国家事项公告和司法公告。
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循或者周知的事项的公文文体。
本类两种,被称为发布性公文或知照性文告,中心是晓喻告语,老轿就是把欲使接收者知晓的情况、事体、规定、要求发布出去,或者说是告知、关照道有关方面。由于告白的对象范围广泛,“一体周知”,所以又称“周知性文章”。
告示:布告,通告大众的文件。
拓展资料:
通知,是运袭亮用广泛的知照性公文。用来发布法规、规章,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某项事务等。通知,一般由标题、主送单位(受文对象)、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
适用种类
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六大类:
1.发布性通知:用于发布行政规章制度及党内规章制度。
2.批转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给所属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
3.转发性通知: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的机关的公文给所属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
4.指示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指示下级机关如何开展工作。
5.任免性通知:用于任免和聘用干部。
6.事务性通知:用于处理日常工作中带事务性的事情,常把有关信息或要求用通知的形式传达给有关机构或群众。
通告按用途可分为周知性(事务性)通告、规定性(制约性)通告两大类。
(1)周知性(事务性)通告。即在一定范围内公布需要周知或需要办理的事项,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均可使用。如建设征地公告、更换证件通告、施工公告等等。
(2)规定性(制约性)通告。 用于公布应当遵守的事项,只限行政机关使用,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
通报是上级把有关的人和事告知下级的公文。通报的运用范围很广,各级党政机关和单位都可以使用。它的作用是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和歪风邪气,通报应引以为戒的恶性事故,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各单位知道的事项。通报是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团体经常使用的文种。其目的是交流经验,吸取教训,教育干部、职工群众,推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1)表彰通报
是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树立典型,总结成功经验,号召大家学习的通报。
(2)批评通报
是批评、处分错误,通报事故或反面典型,要求被通报者和大家吸取教训的通报。
这类通报,通过摆情况,找根源,阐明处理决定,使人从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这类通报应用面广,数量大,惩戒性突出。
(3)情况通报
是传达情况、沟通信息,指导当前工作的通报。
这类通报具有沟通和知照的双重作用
公告是行政公文的主要文种之一,它和通告都属于发布范围广泛的晓谕性文种。公告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使用的公文。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公告是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公文。公告主要有两种,一是宣布重要事项,如最近中国将在东海进行地对地导弹发射训练;二是宣布法定事项,如宣布某项法规或规章,宣布国家领导人选举结果。
然而,公告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偏离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的规定,各机关、单位、团体事无巨细经常使用公告。公告的庄重性特点被忽视,只注意到广泛性和周知性,以致使公告逐渐演变为“公而告之”。
“告示”作为一种应用文的文体,其产生的历史较早,始于我国古代的明朝。官以事告知于下,称为“示”。所谓“告示”,也就是官府把一件或几件重大的事情,以文书的形式,公开告知于属下和民众也,要他们了解与执行。例如人们常见的“安民告示”之类即是。
我来答
诺儿丹
LV.1 2019-10-07
异同
《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腊帆法定事项,“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从上述定义和实际运用的情况来看,公告和通告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它们都属于公开性文件,在有效的范围,了解其内容的人愈多愈好。二是在写法上要求篇幅简短,语言通俗易懂、质朴庄重。
公告、通告、告示,三者的共同点都是要对外发布,区别主要在于是否正式公文文种、主要用途上。 告示是旧时的一种用法,布告的意思
通知,是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转达有关事项或文件,让对象知道或执搜雹行的公文。
通知的应用极为广泛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循或者周知的事项的公文文体。
本类两种,被称为发布性公文或知照性文告,中心是晓喻告语,就是把欲使接收者知晓的情况、事体、规定、要求发布出去,或者说是告知、关照道有关方面。由于告白的对象范围广泛,“一体周知”,所以又称“周知性文章”。
告示:布告,通告大众的文件
通知、通告、通报、公告、告示的区别及用法如下:
1、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是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转达有关事项或文件,让对象知道或执行的公文。
2、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多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升则空方面盯散应当遵循或者周知的事项的公文文体。
3、通报:通知禀报。指上级机关通告下级机关的文件。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4、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上至国家高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下至各机关部门、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向有关方面或人民群众宣布重要事项的知照性公文。
告具有其严肃、庄重、权威的特点。它必须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法,所及内容重大而且多能引人关注。公告也具有公开性,它可以由大众传播媒介予以广泛展布。
5、告示:晓谕,示知。布告,通告大众的文件。
拓展资料吵瞎
近义词:
公布:公开发表,用招贴向公众说明。 指法律、命令、文告或社团的通知事项等的公开发布,或以某事公告于众。
公示:主要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发布干部拟任用情况,用于征求意见。指政府机关或团体下达的指示、通告等。
通知的应用极为广泛。下达指示、布置工作、传达有关事项、传达领导意见、任免干部、决定具体问题,都可以用通知。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可以用通知;平行机关之间有时也可以用通知。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通报的特点:
1、内容的真实性。真实是通报的生命。通报的任何情况、事实都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有差错。
2、目的的告知性。
要求受文单位了解、协助、执行和办理的知照性公文.
公告,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向国内外郑重宣布重大事件和决议、决定时所用的一种公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用‘公告’。”公告使用频率也颇高,例如国家领导人、人民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的变更、任免,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活动、重大科技实验等均可应用公告。
公告具有其严肃、庄重、权威的特点。它必须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法,所及内容重大而且多能引人关注。公告也具有公开性,它可以由大众传播媒介予以广泛展布。公告由其性质、内容、发布机关来区分,一迹岩般分为国家事项公告和司法公告。
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循或者周知的事项的公文文体。
本类两种,被称为发布性公文或知照性文告,中心是晓喻告语,就是把欲使接收者知晓的情况、事体、规定、要求发布出去,或者说是告知、关照道有关方面。由于告白的对象范围广泛,“一体周知”,所以又称“亩隐周知性文章”。
告示:布告,姿耐御通告大众的文件。
希望对你有帮助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 下级机关执 行和有关单 位周知或者 执行的事项, 批转、 转发公 文。 适用 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通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事项。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通报: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公告:使用时间一般是事前行文。
告尘码雹示一般是对大众熟悉的事项进行通知的一种文体。
扩展资料:
公告是行政公文的主要文种之一,它和通告都属于发布范围广泛的晓谕性文种。公告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使用的公文。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公告是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公文。公告主要模镇有两种,一是宣布重要事项,如最近中国将在东海进行地对地导弹发射训练;二是宣布法定事项,如宣布某项法规或规章,宣布国家领导人选举结果。
有一类公告是属于专业性的派帆或向特定对象发布的,如经济上的招标公告,按国家专利法规定公布申请专利的公告,属专业性公告;也有按国家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递交诉讼文书无法送本人或代收人时,可以发布公告间接送达,是向特定对象发布的,这些都不属行政机关公文。
然而,公告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偏离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的规定,各机关、单位、团体事无巨细经常使用公告。公告的庄重性特点被忽视,只注意到广泛性和周知性,以致使公告逐渐演变为“公而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