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半的宝宝爱打人怎么办家长应该怎么做
一岁左右是一个宝宝学会与人打交道的开始,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特别渴望了解知道与我们成人之间打交道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呢?
而我们宝宝在我们家长怀里的时候,他渴望要做一些事,但是你没有读懂他,他就会用一种行为做宣泄打你的脸。
因为抱着,最方便就是打脸,打完脸之后,我们的家长表现出来了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就是看着宝宝,哎,你怎么打妈妈呢?不行啊,这样打妈妈不好啊,以后改呀,好不好?
宝宝莫名其妙,听妈妈叨叨半天,跟他笑着点点头。宝宝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我做了一个行为,你叨叨叨之后给我一个笑脸,这是我与人打交道非常好的一个最初的游戏,所以他感觉到这个游戏,他很渴望。那么只要再有一些什么事情,有的时候使劲打,无非你的表情变化更大一些,最后的结果还是你笑。作为结果,当然,更可怜那些家长被挠之后,那种声嘶力竭的说了半天,但最后的结果还是,以后不许挠我了啊,都是以这样的结果。
所以宝宝感觉,这是一个特别封闭的有意思的级别不同的表现不一样的游戏。如果你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告诉你两招就可以了。
第一招就是不抱他,也就是你选择和他保持的距离,他的需要由他自己来完成,因为他有探索的能力了。
第二招抱着的时候,如果打了,那么你所做出的表情就是没有表情,可以看着他,也可以不看着他,就是没有表情,采取冷淡的方式。
只要你一直坚持,这个宝宝就会把打你,挠你的行为慢慢的去掉了。
同样的打人行为,背后意涵可能完全不同,这次和下次动手的原因也可能完全不同。建议你先观察孩子出手的前几秒,周遭环境出现什么变动,是不是有新的或喜欢的、不喜欢的事情出现。
比如说,孩子看到姐姐玩他喜欢的玩具,他去打姐姐一下,背后隐含的可能是我要那个东西;也有可能是姐姐抢了他的东西,他不高兴,所以打人发洩;或是看姐姐大叫好痛,觉得很好玩等。
抢先中断打人行为
当你发现孩子和某个人相处时,或想要某个东西就会打人,必须在孩子出现打人的动作前,抢先一步中断错误的行为,并协助他找到替代方法来表达意图。
例如,他想要姐姐手中的玩具,可以带着他的手拍拍、摸摸姐姐,帮孩子讲出:姐姐借我玩。教导的时机点很重要,必须在他打人前就要中断,否则等打完人再教,通常作用不大。
冷处理获得注意行为
如果孩子动手打人后,会看看你的反应,通常用意是为了引起注意,这时最好采取冷处理,他要是觉得无趣,下次就不会继续这样做;但若是被打的人反应愈大,愈会增强他下次打人的动机。
平时要鼓励正向互动
若孩子是想找人玩,却不知怎么开口,而胡乱打人、推人,建议平时制造一些游戏的情境,或带简单的游戏,提供正确的互动示范;或当他与其他孩子有适当的身体接触时,例如击掌,就要给予鼓励,让他知道原来可以这样互动。
特别注意
切记别在孩子打人后对他做出相同的动作,并对他说:你现在知道这是什么感觉了吧!这个年纪的孩子同理心尚未发展,无法理解他人感受,这样做只会强化他打人是可以的心态。
此外,家长以惩罚做为禁止的工具,或许当下有效,但通常孩子没多久又会再打人,因为你没有教他下次碰到同样的情境可以怎么做,因此,教导正确的替代行为,会比惩罚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