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国时七国出动几十万军队没有问题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战国中后期,铁器出现并发展,农业灌溉技术进步,出现了大型水利工程,农业发展,春秋战国前期战争方式以上古时期的方式为主,掳俘为奴,大量杀俘屠城并不多见,实际伤亡人数并不是很高,去全国规模的大规模战争并不多,所以人口有所积累较快增长。
公元前5-前3世纪稳定在2500万左右,据中国人口史前230年前后,中国人口约3000万。
按照冷兵器时代非职业化军队配置,极限情况下人口数量比军队数量约为1:6,当时各国军队动员能力均在50万上下,战国后期大战均为灭国战争,各国都倾其全力,每战都是国运之战,所以动辄几十万大军会战也就很常见了。
但是这种战争后果就是极大的破坏生产,战国、秦末以来的战争对中原地区的生产力破坏显而易见,刘邦登基时连4匹同色的马都找不到可见一斑。
在同时期的欧洲,雅典共和国拥有公民20万、奴隶20万、各国侨民4万,经过西西里惨败损失2万余人后便一蹶不振可以看出,当时的兵力动员规模东西方是相当的。
公元前5-前3世纪稳定在2500万左右,据中国人口史前230年前后,中国人口约3000万。
按照冷兵器时代非职业化军队配置,极限情况下人口数量比军队数量约为1:6,当时各国军队动员能力均在50万上下,战国后期大战均为灭国战争,各国都倾其全力,每战都是国运之战,所以动辄几十万大军会战也就很常见了。
但是这种战争后果就是极大的破坏生产,战国、秦末以来的战争对中原地区的生产力破坏显而易见,刘邦登基时连4匹同色的马都找不到可见一斑。
在同时期的欧洲,雅典共和国拥有公民20万、奴隶20万、各国侨民4万,经过西西里惨败损失2万余人后便一蹶不振可以看出,当时的兵力动员规模东西方是相当的。
展开全部
周王朝下面的各个诸侯国数百年征战不休,各国都追求富国强兵,相关的学说制度也得到大发展比如说法家因为适应战争从各个学派中脱颖而出,随着秦国的从弱小走向强盛,也成为显学成(反面例子就是儒家虽然弟子门人众多,名声远扬但是不适应战争不能富国强兵,逐渐遭到淘汰,儒家学派的一些大儒也在一些某些国家执政,但始终没能改变那些国家积弱积贫的困境,逐渐遭到诸侯国的厌弃),相对来说各个诸侯国的组织度较高(较低都被其他国家消灭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