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成语教学成为语文课堂的新亮点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成语是在语言应用中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浓缩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堪称汉语宝库中的精华。通过学习成语,探究成语的出典,了解成语的丰富内涵,可以使学生了解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丰富文史知识,扩大眼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言表达中,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收到词简义丰、形象生动、透彻犀利的效果。然而当前中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并没有把它当作一个专题来介绍,导致了对这一重点、亮点的忽视。在成语教学上显得支离破碎,学生对成语知识也一知半解。因此应该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加强成语教学。
一、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成语学习的主人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就能使学生乐学、好学,把成语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因此在成语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活动形式:竞赛、讲故事、表演、猜谜、诗歌朗诵、办手抄报等。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成语学文言文的兴趣,又使学生在各种语文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了成语,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
在学习《漫游成语乐园》一课时,首先是“看图猜成语”。这个环节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家开动脑筋,猜对者兴奋自豪,其他同学啧啧称赞。接着进行成语擂台赛。一开始,“成语接龙”这一环节场面热烈,群情激昂。同学们的思维被激活,斗志被点燃,增强了合作竞争的意识。接下来大家一起走进“成语数字乐园”、“成语植物园”、“成语动物园”,真正感受到了漫游成语乐园的无穷乐趣。在“看表演,说成语”这一环节,看到表演的同学模仿着做出各种与成语有关的动作或表情,大家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纷纷争着猜出相关的成语。“根据语境说成语”这个环节要求用成语表达一画面:“ 一位老太太眼含泪水,读着一封信:十几年没有音讯的女儿,今天终于找到了……”同学们思如泉涌,说出了不少成语,如:“百感交集、老泪纵横、激动万分、热泪盈眶、喜极而泣……”大家在成语世界里共同度过了一段很有意义的快乐美好的时光。课上孩子们的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由于课前他们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课上个个跃跃欲试,生龙活虎,每个组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都有上台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教师是课前是导演,课上则退居二线,成了配角。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一种极大的满足。
二、重视成语积累,在文言文教学中突出成语学习
成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其特点学生一知半解,所以第一步是让学生充分认识成语的来源、结构、意义及使用规则。成语言简意赅,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轶事、典故。在具体的文言文教学中可以用成语作为突破口,采用古今融会、课内外联接的学习方式,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有关成语的意思,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要设计有成语的训练内容。有意识地让成语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前后照应的一个亮点。
在《曹刿论战》一课的集体备课时,大家在互相交流中都谈到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避免学得枯燥无味。忽然来了灵感,觉得古文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们蕴含着中华深厚文化的底蕴,特别是传统文化精华的代表——成语沿用至今,成为古今融汇的桥梁和纽带。比如成语“一鼓作气”就来自《曹刿论战》,今天我们依然使用。那么,在教学中能否把它作为一个突破口,让它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前后照应的一个亮点呢?于是大家决定尝试一下。果然,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求知欲望,都想了解“一鼓作气”的来历,并且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种战略战术有了深刻的认识,争先恐后地谈它对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启发意义,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让“一鼓作气”这个成语贯穿全文,成为前后照应的一个亮点。课前预习让学生知道“一鼓作气”这个成语的意思,课堂上首先通过“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典故导入新课,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解释文中加点词的词义,并说出相应的成语。根据所学词的词义找出相应的成语,这是一种双重意义上的积累,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开展与成语有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成语,重在过程,重在课外、课前的工作。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网络上搜集材料,分析整理。对成语的梳理探究,就是让学生做一件很具体的事——梳理,分析,归类。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收集筛选材料的能力和听说读写演的综合能力。
在《漫游成语乐园》一课的教学前,按照老师的要求,学生事先通过网络等资源完成了成语溯源任务,指出成语的“源头”有哪些以及相应举出一些例子。在《巧借成语,活学文言》一课教学前,将全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分别在六册初中语文课本里面收集文言文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共同完成了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一览表。《成语的实际运用》一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收集、展示妙用及误用的成语,积累更多的成语,并了解成语的特点以及规范使用成语的方法。本环节对学生的要求在一定积累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等途径,收集资料,筛选整理。因此要提前布置作为家庭作业完成。全班分为成语妙用学习小组、成语纠错学习小组分头去收集成语,正式上课时展示出来,在全班交流。这样的教学设计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学到的不光是成语本身,还提高了综合探究能力。
四、注重学以致用,让学生有意识地在口语表达或写作时运用成语
任何语言不经使用就是死的符号,尽管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形式。但它一经使用,就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又能画龙点睛,提升表达效果。学习课本上成语的知识,其目的还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联合实际谈谈成语对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启发意义。可以用学到的成语来说出、写出一句话或一段话,用成语写作文。这样内学外联,真正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
在《漫游成语乐园》这节课中,“看表演猜成语”等环节使表演者经历了创造、体验的过程,其他同学也经历了观察、思考的过程。这样,人人都成了活动的参与者,都有亲身体验。然后,在“学以致用:用成语写话”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用上几个成语,写出同学们刚才在漫游成语乐园时的表现,或者写出自己在这节课的感受和心情。由于习作来源于生活,所以学生就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说是写的基础,学生要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再把它写下来就不难了。在《成语的实际运用》一课中安排了课堂练习,选择容易触动喜怒哀乐情感的学生熟悉的学校和家庭生活,设置几个具体场景,让学生任选其中一个情景自己组织语言说几句话,并适当地使用几个成语,看谁使用成语既多又准确精妙。教师先安排学生写好后在组里交流,再让学生在班上交流,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相互补充,使学生会说。教师指导学生说的过程,其实就是指导写的过程。所以学生说后再写,大大降低了写的难度,从而提高了学生运用成语写作的兴趣和能力。有学生把自己的课堂练笔扩写成一篇作文,其中成语运用得相当精彩,成为文章的一大亮点。结果这篇文章发表在《中山商报》上面,这样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
当然,成语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指望单凭几节课就学好成语。平时的点滴积累和一个阶段的系统梳理结合起来,是积累成语的有效方法。教师要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平时就要有培养学生运用成语的习惯。譬如每节语文课上课前,让学生用上几个成语说几句话。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就能做到准确恰当、自觉地运用成语。
总之,成语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学习成语、积累成语、正确的运用成语对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家都有意识的多用成语、用好成语,那么就能够把我们祖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
一、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成语学习的主人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就能使学生乐学、好学,把成语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因此在成语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活动形式:竞赛、讲故事、表演、猜谜、诗歌朗诵、办手抄报等。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成语学文言文的兴趣,又使学生在各种语文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了成语,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
在学习《漫游成语乐园》一课时,首先是“看图猜成语”。这个环节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家开动脑筋,猜对者兴奋自豪,其他同学啧啧称赞。接着进行成语擂台赛。一开始,“成语接龙”这一环节场面热烈,群情激昂。同学们的思维被激活,斗志被点燃,增强了合作竞争的意识。接下来大家一起走进“成语数字乐园”、“成语植物园”、“成语动物园”,真正感受到了漫游成语乐园的无穷乐趣。在“看表演,说成语”这一环节,看到表演的同学模仿着做出各种与成语有关的动作或表情,大家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纷纷争着猜出相关的成语。“根据语境说成语”这个环节要求用成语表达一画面:“ 一位老太太眼含泪水,读着一封信:十几年没有音讯的女儿,今天终于找到了……”同学们思如泉涌,说出了不少成语,如:“百感交集、老泪纵横、激动万分、热泪盈眶、喜极而泣……”大家在成语世界里共同度过了一段很有意义的快乐美好的时光。课上孩子们的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由于课前他们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课上个个跃跃欲试,生龙活虎,每个组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都有上台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教师是课前是导演,课上则退居二线,成了配角。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一种极大的满足。
二、重视成语积累,在文言文教学中突出成语学习
成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其特点学生一知半解,所以第一步是让学生充分认识成语的来源、结构、意义及使用规则。成语言简意赅,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轶事、典故。在具体的文言文教学中可以用成语作为突破口,采用古今融会、课内外联接的学习方式,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有关成语的意思,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要设计有成语的训练内容。有意识地让成语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前后照应的一个亮点。
在《曹刿论战》一课的集体备课时,大家在互相交流中都谈到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避免学得枯燥无味。忽然来了灵感,觉得古文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们蕴含着中华深厚文化的底蕴,特别是传统文化精华的代表——成语沿用至今,成为古今融汇的桥梁和纽带。比如成语“一鼓作气”就来自《曹刿论战》,今天我们依然使用。那么,在教学中能否把它作为一个突破口,让它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前后照应的一个亮点呢?于是大家决定尝试一下。果然,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求知欲望,都想了解“一鼓作气”的来历,并且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种战略战术有了深刻的认识,争先恐后地谈它对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启发意义,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让“一鼓作气”这个成语贯穿全文,成为前后照应的一个亮点。课前预习让学生知道“一鼓作气”这个成语的意思,课堂上首先通过“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典故导入新课,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解释文中加点词的词义,并说出相应的成语。根据所学词的词义找出相应的成语,这是一种双重意义上的积累,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开展与成语有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成语,重在过程,重在课外、课前的工作。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网络上搜集材料,分析整理。对成语的梳理探究,就是让学生做一件很具体的事——梳理,分析,归类。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收集筛选材料的能力和听说读写演的综合能力。
在《漫游成语乐园》一课的教学前,按照老师的要求,学生事先通过网络等资源完成了成语溯源任务,指出成语的“源头”有哪些以及相应举出一些例子。在《巧借成语,活学文言》一课教学前,将全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分别在六册初中语文课本里面收集文言文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共同完成了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一览表。《成语的实际运用》一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收集、展示妙用及误用的成语,积累更多的成语,并了解成语的特点以及规范使用成语的方法。本环节对学生的要求在一定积累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等途径,收集资料,筛选整理。因此要提前布置作为家庭作业完成。全班分为成语妙用学习小组、成语纠错学习小组分头去收集成语,正式上课时展示出来,在全班交流。这样的教学设计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学到的不光是成语本身,还提高了综合探究能力。
四、注重学以致用,让学生有意识地在口语表达或写作时运用成语
任何语言不经使用就是死的符号,尽管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形式。但它一经使用,就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又能画龙点睛,提升表达效果。学习课本上成语的知识,其目的还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联合实际谈谈成语对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启发意义。可以用学到的成语来说出、写出一句话或一段话,用成语写作文。这样内学外联,真正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
在《漫游成语乐园》这节课中,“看表演猜成语”等环节使表演者经历了创造、体验的过程,其他同学也经历了观察、思考的过程。这样,人人都成了活动的参与者,都有亲身体验。然后,在“学以致用:用成语写话”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用上几个成语,写出同学们刚才在漫游成语乐园时的表现,或者写出自己在这节课的感受和心情。由于习作来源于生活,所以学生就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说是写的基础,学生要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再把它写下来就不难了。在《成语的实际运用》一课中安排了课堂练习,选择容易触动喜怒哀乐情感的学生熟悉的学校和家庭生活,设置几个具体场景,让学生任选其中一个情景自己组织语言说几句话,并适当地使用几个成语,看谁使用成语既多又准确精妙。教师先安排学生写好后在组里交流,再让学生在班上交流,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相互补充,使学生会说。教师指导学生说的过程,其实就是指导写的过程。所以学生说后再写,大大降低了写的难度,从而提高了学生运用成语写作的兴趣和能力。有学生把自己的课堂练笔扩写成一篇作文,其中成语运用得相当精彩,成为文章的一大亮点。结果这篇文章发表在《中山商报》上面,这样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
当然,成语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指望单凭几节课就学好成语。平时的点滴积累和一个阶段的系统梳理结合起来,是积累成语的有效方法。教师要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平时就要有培养学生运用成语的习惯。譬如每节语文课上课前,让学生用上几个成语说几句话。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就能做到准确恰当、自觉地运用成语。
总之,成语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学习成语、积累成语、正确的运用成语对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家都有意识的多用成语、用好成语,那么就能够把我们祖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