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网上填报志愿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6个回答
2020-06-01
展开全部
展开全部
一、 写在前面
高考志愿填报对高考录取结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不仅关系着考生四年的大学经历,更与考生未来人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但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高三学子们,既没有时间又不知道如何去了解怎样填报志愿,此处我们结合专家意见和填报方法为广大考生准确分析、科学填报予以解释说明。
社会上很多人抱怨中国的教育制度,抱怨高考,说一考定终生很不人性。中国有很多制度不好很不公平,但高考却不失是最公平的制度,至少高考是按照分数来录取,绝大部分考生凭真本事,不用拼爹。当然,公平不一定合理,一考定终生,我们可以在现有制度下,充分发挥、科学填报。
1、高考志愿填报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关键起点,是进入职业生涯第一次重要的选择,是设计未来人生的的起点。从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的角度填报志愿,依据考生的兴趣、性格以及潜能填报,会对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高考志愿填报深刻影响个人长远职业发展,从生涯教育理论来看,高中正处于学生的生涯探索时期,高考填报志愿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学和专业的选择,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石,要依据自身的兴趣目标,合理填报高考志愿。这里我们要有长远眼光,制定符合考生发展的计划,更接近未来社会需求和职场实际。
3、大学选择深刻影响个人思维方式和知识视野,在综合实力强、经济发达的大学学习,学生更容易开拓思维,增长见识,也有更好的就业机会。
4、大学选择深刻影响个人思维方式和知识视野,高考志愿填报中选择专业要认真分析考生的思维方式、性格类型和行为特点,为未来择业打基础。对考生来讲,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并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找到理想的职业,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目前,高考志愿大都是先公布成绩、分数线之后再填报,且采用平行志愿的方法,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便利,可以利用这些有效的信息,更合理的填报,如果不提前做准备,势必造成被动,等到填报时匆匆忙忙靠蒙,碰运气,那可太冒险了,而且也未必能撞上心仪的大学和专业。
二、 收集信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报好志愿,首先得搜集高考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
1、政策信息:填报志愿首先要了解招生政策和规定,一个是国家的政策,如教育部每年发布的当年招生政策文件。一个是省招办的,每个省的都有特殊情况,要特别关注自己所在省市的招生政策。比如录取批次的划分、录取体制和办法、加分照顾政策、录取程序、投档办法、高考体检指导意见等等。
2、招生形势:了解招生形势,有助于整体把握填报志愿的原则和方向,避免主观臆断。招生形势包括当年招生改革的一些重大举措、新的管理办法、本地区各科类报考人数、各批次各科类招生计划数、录取比例等等。
3、招生章程:招生章程是高校有关招生方案、招生计划和录取规则等的政策性承诺,了解学校的招生章程对科学填报志愿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招生章程通常包括院校的地理环境、建筑面积、历史沿革、专业设置情况、学科优势、师资力量、院士及教授人数、博士硕士授予权、在校学生人数、奖贷学金的设置情况等等。应尽可能收集并细读自己想报院校的招生章程。
4、批次线和学校调档线:戍恒志愿通收集近年各批次各院校在本省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考生可结合自己成绩进行分析。对于考后知分填报志愿,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还应准确掌握今年本地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了解以上信息,有助于分析预测各招生院校的调档线和自己高考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5、相关科目成绩:相关科目指的是与所报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高考科目。相关科目成绩优秀,有利于所报专业的录取,反之,所报专业的录取机会就会降低。各招生院校在历年的招生录取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专业,对高考相关科目成绩可能会有一定的要求,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应该注意收集研究此类资料和信息。
6、官方信息源:一是省招办的官方网站,需要必须看而且要常看,它的信息具有权威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是看准备报考高校的官方网站,因为它介绍了学校的招生计划、专业计划,这是详细了解该学校一般情况的重要便捷途径。三是省招办发的《报考指南》、《招生计划》、《招生章程》、《录取分数分布统计》等。省招办发的《报考指南》,上面关于政策、条件、加分、怎么录取等原则性、规则性的东西说得很详细。
三、 自我定位
全国两千多所高校,分不同档次、不同性质,每个学校都看,都搜集,费时费力,也没有必要。那如何从这么多的学校里找出适合自己的大学呢?首先要自我定位,划出和自己分数相匹配的大学范围,这样有针对性的去搜集,才能少走弯路,节省时间。自我定位要有个依据,不能凭想象,本来是三本的水平,执意填报985、211也不现实。那如何进行自我定位呢?应依据高中阶段大型考试成绩和名次定位。
1、 各次模拟考试成绩加权成绩
(1)在各次模拟考试成绩有升有降时,采取平均成绩这里提醒一下:看成绩升降应看在全校排名的升降,因为每次考试的难度是不一样的,因而不能以绝对成绩看是升是降。即:平均成绩=(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4
(2)在各次模拟考试成绩基本上升或下降时,则采取加权平均成绩,即:加权平均成绩=第一次x15%+第二次x20%+第三次x30%+第四次x35%,有了这个成绩,就可以和往年的高考省批次线做比较,就能确定大概能上什么档次的学校了。
2、各次模拟考试成绩的加权位次
(1)在各次模拟考试成绩有升有降时,则采取平均位次
即:平均位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4
(2)在各次模拟考试成绩基本上升或下降时,则采取加权平均位次,即:加权平均位次=第一次x15%+第二次x20%+第三次x30%+第四次x35%,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出位次,然后看往年本校的上线人数。
根据上述方法预测的成绩,按上下浮动20分,在这个范围的就算正常发挥,如果高考分大于预估的最高分,就算是超常发挥,非常恭喜你!如果高考分低于预估的最低分,就算发挥失常了。
当然最后的高考成绩才是你的最终定位,由于个人心里素质、临场发挥等原因,每年超长发挥及发挥失常的人都有,但总体来说大多数还是在正常水平范围的,是可以大概预测的,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划出大致的目标学校。
四、 专业测评
关于报志愿是重学校还是重专业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这里建议除非你干什么都行,没有讨厌的职业,冲进学校,无论哪个专业都能接受,或者是即使专业不理想能考研改换专业,那就可以把学校放在第一位,否则还是先选下专业吧,不建议一味地追求学校忽略专业。
选专业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干自己喜欢的事,是幸福的快乐的。如果有自己特别明确喜欢的专业最好,如果没有可以采用测量法选出大概的专业范围。
先选专业还有一个原因是:这种先确定专业范围,再反查学校,倒着选的方法,可以缩小学校范围,因为如果先找学校,而这个学校没有想报的专业,会耽误时间,下面说说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一种方法:按性格选专业
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性格外向的,爱说、想说、敢说,这种考生适合报政、经、管等所谓的社会学科;一类是性格内向的,不爱说,不想说,不敢说,适合学文、史、哲这些研究性的;一类是动手能力特别强,爱动、好动,这种考生擅长学工科;还有一类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建议学理科。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快来戍恒志愿通做职业性格测评吧!
第二种方法:按排除法选专业
我国高校现行有12个学科门类,它们是:(1)哲学;(2)经济学;(3)法学;(4)教育学;(5)文学;(6)历史学;(7)理学;(8)工学;(9)农学;(10)医学;(11)管理学;(12)艺术学。
首先确定是学哪一个大类,当选好了大类后,再把大类下的学科列出来,进行选择。如果不好选,可以采用排除法,把不喜欢的排除。当然,不能不了解而随意的选取。名专业相关知识需要了解的内容大致包括5个方面:
1、了解专业内涵
每个学科门类下面设有专业大类,专业大类下是各个专业,共四百多个。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不能仅从专业的字面意思揣测专业,也不能道听途说。所谓专业的内涵,指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
每个学校对每个专业的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实习要求都有变化。因为每个高校都是面向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办学。同样的是计算机,有的是偏重网络方面,有的是侧重商务方面,有的是侧重技术的开发,有的是侧重市场运作,有的是侧重硬件,有的是侧重软件。
因此,要了解专业内涵,不要想当然、望文生义,导致以后后悔、痛苦。了解专业内涵可查阅高校的招生章程,也可以看学校招生网上关于专业的介绍。
2、了解课程设置
根据学习成绩和能力定专业,不少专业的主要课程是与高中那些课程关联很大的。如化学工程与工艺是和化学关联很大的;土木工程与物理的力学关联最大;电气工程与物理的电气课程关联最大等等。
3、专业的就业方向
志愿填报的专业,是将来职业发展的第一步选择。大学学习几年,一般毕业后能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学以致用,是很多人希望的。但如今有不少大学毕业后转行的现象,有的就是因为对专业了解不够造成的。所以报前应该详细了解所报专业以后可从事的工作,就业都在什么类型的单位等,选择喜欢的专业,清楚将来的就业方向,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
4、专业的就业形势等情况
专业的就业形势会怎样,前景如何?可以先了解所报考院某专业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这些一般可以从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就业状况、社会调查机构的相关数据、专业所在高校的就业情况、专业行业的统计数据、招聘网站的供求情况等几个方面和途径去了解。当然热和冷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可以用回顾法再根据社会需求、政策变化等来前瞻预估。
5、本专业将来有无读研的必要
现在有的专业本科一般就够了,但有的专业本科就业很难,需要读研甚至读博,如理学的大多数专业,还有生物工程等,需要继续深造,要不不好就业或就业的单位较差。
五、 职业测评
1、根据兴趣、爱好 志向等选专业
可以做职业性格测试,看看以后适合干什么,要知道自己大学毕业以后的去向。是考研?是出国?还是要先就业?给自己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别盲目跟风,追求热门。
2、身体状况
考生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录取,考生应参照教育部和卫生部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自己的体检结果填报志愿,对因身体条件学校不予录取的专业,或者考生不宜选报、就读的专业,要谨慎填报。
3、家庭经济条件
就是看自己的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这也是填报志愿必须考虑的因素,要了解学校和专业的收费标准。有的专业学习年限时间长,有的专业需要资料、材料等,花费比较多;独立学院按办学成本收费,收费比较高,还有中外合办的学校,收费也高,家境较困难家庭需全面考虑后填报。
六、 选择学校
有了大致的专业方向及定位后,下一步该选学校了。高考填报志愿最重要的是选好目标院校。怎样快速的选出哪些学校是和自己分数匹配的,有自己要报专业的学校呢?我们可以在戍恒志愿通中学校推荐里面,选择自己的科类,输入预估分数线,系统会通过专业的算法,帮你筛选出大致可能的学校,大大缩小人工查找的范围。
一、 学校的历史沿革:学校的历史沿革就像学校的简历,记录了学校一路走来的历程。关注学校的历史沿革,重点要关注学校名称的变化以及学校发展,有无合并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情况。
二、 学校地域因素:地域因素也是大家选择学校时该考虑的。有些考生不能适应异地生活,在填报志愿时就要多考虑地域因素。
三、依据学校属性:考生在选报志愿时,要清楚所报院校是重点院校还是一般院校,是部属院校还是地方院校,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如教育部指定的“985院校”,“211院校”,“双一流大学”等等。
四、学校历史招生数据,学校历年招生计划数、实际招生人数、最低分、平均分等。
五、学校的办学特色,师资力量,校园文化:这是一个学校的办学实力,是衡量一个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准。我们可以查看所报大学有多少个院士、博士点、硕士点、国家、省部级实验室,学科带头人。是否设有研究生院,历年的科研经费等,还可以查学校的总体排名和专业排名。校园文化也非常重要,一所有着优秀的校园文化的院校,能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良好的氛围,对学生的知识深造、技能培训、经验积累有很大帮助。
七、 平行志愿
1、平行志愿的基本知识
实行平行志愿前,采取的是志愿优先的投档、录取原则,简称排序志愿。现在实行的平行志愿是指在某个规定的录取批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但有先后顺序的院校志愿,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根据考生高考成绩排序情况和院校志愿顺序进行投档,投出的档案均视为第一志愿,由高校择优录取。
平行志愿对于整体考生是“分数优先按志愿,分数相同看科目”;而对于单个考生则是“逐个检索,一档一投,能投则投,投后不检,无投再检,检完则完”的投档原则和操作步骤。
具体说就是分文史类、理工类将考生按排序原则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检索,然后按志愿顺序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D、E志愿,如果考生符合A志愿院校的投档条件,则投档A志愿院校,如果达不到A志愿院校的投档条件,则继续检索后续的B志愿……依此类推。考生档案一旦投出,不再检索考生的其他志愿,也就是说同批次的几个志愿院校有多个符合条件时,也只有排在前边的那个学校有效,不管后边还有几个符合,也不会再被投档,所以要将自己最希望上的学校排在前边。
平行志愿是一个批次志愿多所学校,但只能一档一投。如果这个批次没有被录取,就只能参加本批次的征集志愿了,征集志愿也没被录,就掉档到下一批次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要注意看所报学校有没有专业级差。有级差的,要留出级差分数量。下面简单解释下专业级差;所谓的专业级差是指高校在录取第一专业志愿考生和非第一专业志愿考生时的分数差。
2、平行志愿的利弊:
先说平行志愿的利: 一是有利于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 。平行志愿下,考生可同时填报几所平行的高校,志愿的选择空间增大,志愿填报的风险降低,能够减少考生志愿填报时的心理压力。二是有利于妥善处理分数与志愿之间的矛盾,较好地解决高分考生落榜问题。平行志愿实行的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投档时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几个平行志愿进行投档,增加考生的投档机会,较好地解决了高分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当而落榜问题。三是有利于提高录取过程中的出档率,减少部分高校“大小年”或缺档现象。实行平行志愿,大多数院校在一次出档时,就能够完成招生计划,院校的断档现象将会大减,有效规避了高校招生“大小年”现象。四是有利于增加招生录取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考生志愿满意率。
平行志愿的弊: 一是实行平行志愿,易把分数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唯一依据,与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对人才培养、评价的综合性、多元化的要求相悖,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二是造成高层次高校生源的高考分数扁平化,各专业的录取分相差不大,长远来说对高校发展及人才培养不利。同时,易造成高校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三是退档考生仍有落选可能。由于平行志愿遵循分数优先,按考生志愿顺序投档的原则,且每批(组)院校志愿投档后,不再即时补档,而且多数高校可能在第一院校志愿批(组)投满档,因此,按第一院校志愿批(组)投档的考生,如被退档,即使分数再高,也不能参加第一院校志愿批(组)的录取,只能参加征集志愿的录取或下一次批次(第二院校志愿组)的录取。四是由于投档时要反复与招生学校沟通、协调招生计划、投档比例,会大幅度增加招生的工程量和时间。此外,如果考生认识不正确,报考的都是自己高考成绩达不到录取分数的院校,也可能落榜。
总之平行志愿虽然降低了风险,但也要认真准备,谨慎填报,因不清楚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规则,高分掉档,落榜的,每年都不乏其人。
八、 综合运用
综合考虑以上搜集的资料信息后,选择所报学校和专业。在填报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原则考虑:
一、拉开梯度,冷热搭配,服从调剂,兼顾地域。
“拉开梯度”指的是填报的每批次的学校,学校之间一定要拉开梯度,每个学校的专业也最好拉开梯度。
“冷热搭配”是指学校里面的专业既要有热门,也要有冷门,冷热一定要搭配。
“服从调剂”,在专业最后一栏有一个是否服从调剂,建议写上“服从”,以防分数已经够了学校提档线,但是够不着专业的录取线,最后进得了学校的“大门”却进不了专业的“小门”,反而被退档,导致掉档或落榜。
“兼顾地域”,地域性不一样的高校,分数也不一样,整个志愿体系有梯度,录取时风险会大大降低。
二、4个字:冲、稳、保、垫。
在这里我还是提前要强调一下专业的倾向,如果什么专业都无所谓那倒好报了。那就可以用大家熟知的“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方法来报了。
具体来说就是,可以根据高考成绩直接对照预测的学校投档线再设上10分左右的级差填报就行了,这四个字特别适用于平行志愿当中几个平行学校的关系。五个学校,第一个A学校就可以冲一冲,比如高考分数是620分,就可以报630-640分的学校;B学校可以比A学校稍低一点的,报620-630分的学校;C学校就要稳一稳,620分就要报610-620分的学校;D学校适当可以比C学校的水平降一降,可以报比600-610分的学校;E学校是垫底的,可以降到报个600分以下的学校,以确保有学上。注意的是专业调剂处一定要选服从,还要看看冲的学校是否承诺服从调剂不退档。
不用非要照搬上面的分差,如果报考水平较高,预测的学校提档分比较准确,可以分差小些。反之,分差则大些。比如你预测的某学校的提档线是620分,而实际提档线是630分,那么你按“稳”原则报的学校变成了“冲”的学校,如果实际提档线是610分,那么这个学校又成了保的学校。极端情况下如果这五所学校的实际提档分你预测的都不准、都超过了你的高考分数,那么你就掉档了。
所以大家还是要多积累预测提档线的经验。方法就是根据2016年及以前的数据和2017年的一分一档表,预测2018年的提档线,然后再对比实际提档线看预测的是否准确。只要你的预测误差不超过正负3分了,说明你的水平差不多了。 按上述方法,这样就能被这5所里的1个学校录取。如果录取不了,说明你学的不到位,填报的方法不科学。
还要插一句,如果不是纠结专业,分数能在排前十的大学,可以先冲学校,这些学校是中国大学中的领头羊,其地位和声誉,以后在找工作时就是很好招牌。
但如果不是什么专业都无所谓的话,就不能照搬这个原则了,“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开始就变成“保一保”了。也就是第一所院校至关重要了。那就不仅是了解学校的投档线,需要看所报专业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也就是我们的目标是怎么被第一所院校的喜欢的专业录取。
具体的步骤是 :
第一、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和考试院发的一分一档表,查出成绩的位次,即全省排名。还有根据各批次的控制线,计算出线差。
第二、找出含有自己喜欢专业的各学校的往年的专业录取平均分的分差和位次,然后对号入座, 就能找出第一目标院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报考的专业录取人数较多,比如5个以上,那么它每年的录取平均分就比较稳定,可是如果特别少,就一两个,那么分数就很容易出现大的起伏,按平均分也把握不大,这时你报考时分数就得留一部分余量了。
以上步骤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学问很大的。看往年的分差和位次是看几年?是1年、2年、3年还是更多?一般是3至5年,至少3年。 戍恒志愿通会按照筛选的学校及其专业,为你做成表格,便于比较。
戍恒志愿通上有:大学分类、专业分类、高校地区分类;估分选大学;还有各高校的网站链接,可以很方便快速查到很多有用资料和数据,大家可以参考。当然现在网络、通信这么发达,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获取资料参考,但最后报时一定要以教育部门的数据为准。还是那句话“七分考,三分报”,我们寒窗12年挣来的辛苦分,怎样最大化的充分利用,需要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识和细节,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结合自家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运用。
填报志愿,家长是参谋,要尊重考生的选择。愿家长们做好高参,帮助考生报好志愿。最后祝福家长们心想事成!也祝福考生们高考顺利,超常发挥,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高考志愿填报对高考录取结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不仅关系着考生四年的大学经历,更与考生未来人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但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高三学子们,既没有时间又不知道如何去了解怎样填报志愿,此处我们结合专家意见和填报方法为广大考生准确分析、科学填报予以解释说明。
社会上很多人抱怨中国的教育制度,抱怨高考,说一考定终生很不人性。中国有很多制度不好很不公平,但高考却不失是最公平的制度,至少高考是按照分数来录取,绝大部分考生凭真本事,不用拼爹。当然,公平不一定合理,一考定终生,我们可以在现有制度下,充分发挥、科学填报。
1、高考志愿填报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关键起点,是进入职业生涯第一次重要的选择,是设计未来人生的的起点。从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的角度填报志愿,依据考生的兴趣、性格以及潜能填报,会对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高考志愿填报深刻影响个人长远职业发展,从生涯教育理论来看,高中正处于学生的生涯探索时期,高考填报志愿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学和专业的选择,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石,要依据自身的兴趣目标,合理填报高考志愿。这里我们要有长远眼光,制定符合考生发展的计划,更接近未来社会需求和职场实际。
3、大学选择深刻影响个人思维方式和知识视野,在综合实力强、经济发达的大学学习,学生更容易开拓思维,增长见识,也有更好的就业机会。
4、大学选择深刻影响个人思维方式和知识视野,高考志愿填报中选择专业要认真分析考生的思维方式、性格类型和行为特点,为未来择业打基础。对考生来讲,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并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找到理想的职业,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目前,高考志愿大都是先公布成绩、分数线之后再填报,且采用平行志愿的方法,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便利,可以利用这些有效的信息,更合理的填报,如果不提前做准备,势必造成被动,等到填报时匆匆忙忙靠蒙,碰运气,那可太冒险了,而且也未必能撞上心仪的大学和专业。
二、 收集信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报好志愿,首先得搜集高考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
1、政策信息:填报志愿首先要了解招生政策和规定,一个是国家的政策,如教育部每年发布的当年招生政策文件。一个是省招办的,每个省的都有特殊情况,要特别关注自己所在省市的招生政策。比如录取批次的划分、录取体制和办法、加分照顾政策、录取程序、投档办法、高考体检指导意见等等。
2、招生形势:了解招生形势,有助于整体把握填报志愿的原则和方向,避免主观臆断。招生形势包括当年招生改革的一些重大举措、新的管理办法、本地区各科类报考人数、各批次各科类招生计划数、录取比例等等。
3、招生章程:招生章程是高校有关招生方案、招生计划和录取规则等的政策性承诺,了解学校的招生章程对科学填报志愿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招生章程通常包括院校的地理环境、建筑面积、历史沿革、专业设置情况、学科优势、师资力量、院士及教授人数、博士硕士授予权、在校学生人数、奖贷学金的设置情况等等。应尽可能收集并细读自己想报院校的招生章程。
4、批次线和学校调档线:戍恒志愿通收集近年各批次各院校在本省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考生可结合自己成绩进行分析。对于考后知分填报志愿,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还应准确掌握今年本地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了解以上信息,有助于分析预测各招生院校的调档线和自己高考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5、相关科目成绩:相关科目指的是与所报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高考科目。相关科目成绩优秀,有利于所报专业的录取,反之,所报专业的录取机会就会降低。各招生院校在历年的招生录取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专业,对高考相关科目成绩可能会有一定的要求,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应该注意收集研究此类资料和信息。
6、官方信息源:一是省招办的官方网站,需要必须看而且要常看,它的信息具有权威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是看准备报考高校的官方网站,因为它介绍了学校的招生计划、专业计划,这是详细了解该学校一般情况的重要便捷途径。三是省招办发的《报考指南》、《招生计划》、《招生章程》、《录取分数分布统计》等。省招办发的《报考指南》,上面关于政策、条件、加分、怎么录取等原则性、规则性的东西说得很详细。
三、 自我定位
全国两千多所高校,分不同档次、不同性质,每个学校都看,都搜集,费时费力,也没有必要。那如何从这么多的学校里找出适合自己的大学呢?首先要自我定位,划出和自己分数相匹配的大学范围,这样有针对性的去搜集,才能少走弯路,节省时间。自我定位要有个依据,不能凭想象,本来是三本的水平,执意填报985、211也不现实。那如何进行自我定位呢?应依据高中阶段大型考试成绩和名次定位。
1、 各次模拟考试成绩加权成绩
(1)在各次模拟考试成绩有升有降时,采取平均成绩这里提醒一下:看成绩升降应看在全校排名的升降,因为每次考试的难度是不一样的,因而不能以绝对成绩看是升是降。即:平均成绩=(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4
(2)在各次模拟考试成绩基本上升或下降时,则采取加权平均成绩,即:加权平均成绩=第一次x15%+第二次x20%+第三次x30%+第四次x35%,有了这个成绩,就可以和往年的高考省批次线做比较,就能确定大概能上什么档次的学校了。
2、各次模拟考试成绩的加权位次
(1)在各次模拟考试成绩有升有降时,则采取平均位次
即:平均位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4
(2)在各次模拟考试成绩基本上升或下降时,则采取加权平均位次,即:加权平均位次=第一次x15%+第二次x20%+第三次x30%+第四次x35%,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出位次,然后看往年本校的上线人数。
根据上述方法预测的成绩,按上下浮动20分,在这个范围的就算正常发挥,如果高考分大于预估的最高分,就算是超常发挥,非常恭喜你!如果高考分低于预估的最低分,就算发挥失常了。
当然最后的高考成绩才是你的最终定位,由于个人心里素质、临场发挥等原因,每年超长发挥及发挥失常的人都有,但总体来说大多数还是在正常水平范围的,是可以大概预测的,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划出大致的目标学校。
四、 专业测评
关于报志愿是重学校还是重专业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这里建议除非你干什么都行,没有讨厌的职业,冲进学校,无论哪个专业都能接受,或者是即使专业不理想能考研改换专业,那就可以把学校放在第一位,否则还是先选下专业吧,不建议一味地追求学校忽略专业。
选专业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干自己喜欢的事,是幸福的快乐的。如果有自己特别明确喜欢的专业最好,如果没有可以采用测量法选出大概的专业范围。
先选专业还有一个原因是:这种先确定专业范围,再反查学校,倒着选的方法,可以缩小学校范围,因为如果先找学校,而这个学校没有想报的专业,会耽误时间,下面说说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一种方法:按性格选专业
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性格外向的,爱说、想说、敢说,这种考生适合报政、经、管等所谓的社会学科;一类是性格内向的,不爱说,不想说,不敢说,适合学文、史、哲这些研究性的;一类是动手能力特别强,爱动、好动,这种考生擅长学工科;还有一类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建议学理科。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快来戍恒志愿通做职业性格测评吧!
第二种方法:按排除法选专业
我国高校现行有12个学科门类,它们是:(1)哲学;(2)经济学;(3)法学;(4)教育学;(5)文学;(6)历史学;(7)理学;(8)工学;(9)农学;(10)医学;(11)管理学;(12)艺术学。
首先确定是学哪一个大类,当选好了大类后,再把大类下的学科列出来,进行选择。如果不好选,可以采用排除法,把不喜欢的排除。当然,不能不了解而随意的选取。名专业相关知识需要了解的内容大致包括5个方面:
1、了解专业内涵
每个学科门类下面设有专业大类,专业大类下是各个专业,共四百多个。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不能仅从专业的字面意思揣测专业,也不能道听途说。所谓专业的内涵,指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
每个学校对每个专业的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实习要求都有变化。因为每个高校都是面向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办学。同样的是计算机,有的是偏重网络方面,有的是侧重商务方面,有的是侧重技术的开发,有的是侧重市场运作,有的是侧重硬件,有的是侧重软件。
因此,要了解专业内涵,不要想当然、望文生义,导致以后后悔、痛苦。了解专业内涵可查阅高校的招生章程,也可以看学校招生网上关于专业的介绍。
2、了解课程设置
根据学习成绩和能力定专业,不少专业的主要课程是与高中那些课程关联很大的。如化学工程与工艺是和化学关联很大的;土木工程与物理的力学关联最大;电气工程与物理的电气课程关联最大等等。
3、专业的就业方向
志愿填报的专业,是将来职业发展的第一步选择。大学学习几年,一般毕业后能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学以致用,是很多人希望的。但如今有不少大学毕业后转行的现象,有的就是因为对专业了解不够造成的。所以报前应该详细了解所报专业以后可从事的工作,就业都在什么类型的单位等,选择喜欢的专业,清楚将来的就业方向,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
4、专业的就业形势等情况
专业的就业形势会怎样,前景如何?可以先了解所报考院某专业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这些一般可以从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就业状况、社会调查机构的相关数据、专业所在高校的就业情况、专业行业的统计数据、招聘网站的供求情况等几个方面和途径去了解。当然热和冷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可以用回顾法再根据社会需求、政策变化等来前瞻预估。
5、本专业将来有无读研的必要
现在有的专业本科一般就够了,但有的专业本科就业很难,需要读研甚至读博,如理学的大多数专业,还有生物工程等,需要继续深造,要不不好就业或就业的单位较差。
五、 职业测评
1、根据兴趣、爱好 志向等选专业
可以做职业性格测试,看看以后适合干什么,要知道自己大学毕业以后的去向。是考研?是出国?还是要先就业?给自己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别盲目跟风,追求热门。
2、身体状况
考生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录取,考生应参照教育部和卫生部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自己的体检结果填报志愿,对因身体条件学校不予录取的专业,或者考生不宜选报、就读的专业,要谨慎填报。
3、家庭经济条件
就是看自己的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这也是填报志愿必须考虑的因素,要了解学校和专业的收费标准。有的专业学习年限时间长,有的专业需要资料、材料等,花费比较多;独立学院按办学成本收费,收费比较高,还有中外合办的学校,收费也高,家境较困难家庭需全面考虑后填报。
六、 选择学校
有了大致的专业方向及定位后,下一步该选学校了。高考填报志愿最重要的是选好目标院校。怎样快速的选出哪些学校是和自己分数匹配的,有自己要报专业的学校呢?我们可以在戍恒志愿通中学校推荐里面,选择自己的科类,输入预估分数线,系统会通过专业的算法,帮你筛选出大致可能的学校,大大缩小人工查找的范围。
一、 学校的历史沿革:学校的历史沿革就像学校的简历,记录了学校一路走来的历程。关注学校的历史沿革,重点要关注学校名称的变化以及学校发展,有无合并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情况。
二、 学校地域因素:地域因素也是大家选择学校时该考虑的。有些考生不能适应异地生活,在填报志愿时就要多考虑地域因素。
三、依据学校属性:考生在选报志愿时,要清楚所报院校是重点院校还是一般院校,是部属院校还是地方院校,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如教育部指定的“985院校”,“211院校”,“双一流大学”等等。
四、学校历史招生数据,学校历年招生计划数、实际招生人数、最低分、平均分等。
五、学校的办学特色,师资力量,校园文化:这是一个学校的办学实力,是衡量一个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准。我们可以查看所报大学有多少个院士、博士点、硕士点、国家、省部级实验室,学科带头人。是否设有研究生院,历年的科研经费等,还可以查学校的总体排名和专业排名。校园文化也非常重要,一所有着优秀的校园文化的院校,能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良好的氛围,对学生的知识深造、技能培训、经验积累有很大帮助。
七、 平行志愿
1、平行志愿的基本知识
实行平行志愿前,采取的是志愿优先的投档、录取原则,简称排序志愿。现在实行的平行志愿是指在某个规定的录取批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但有先后顺序的院校志愿,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根据考生高考成绩排序情况和院校志愿顺序进行投档,投出的档案均视为第一志愿,由高校择优录取。
平行志愿对于整体考生是“分数优先按志愿,分数相同看科目”;而对于单个考生则是“逐个检索,一档一投,能投则投,投后不检,无投再检,检完则完”的投档原则和操作步骤。
具体说就是分文史类、理工类将考生按排序原则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检索,然后按志愿顺序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D、E志愿,如果考生符合A志愿院校的投档条件,则投档A志愿院校,如果达不到A志愿院校的投档条件,则继续检索后续的B志愿……依此类推。考生档案一旦投出,不再检索考生的其他志愿,也就是说同批次的几个志愿院校有多个符合条件时,也只有排在前边的那个学校有效,不管后边还有几个符合,也不会再被投档,所以要将自己最希望上的学校排在前边。
平行志愿是一个批次志愿多所学校,但只能一档一投。如果这个批次没有被录取,就只能参加本批次的征集志愿了,征集志愿也没被录,就掉档到下一批次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要注意看所报学校有没有专业级差。有级差的,要留出级差分数量。下面简单解释下专业级差;所谓的专业级差是指高校在录取第一专业志愿考生和非第一专业志愿考生时的分数差。
2、平行志愿的利弊:
先说平行志愿的利: 一是有利于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 。平行志愿下,考生可同时填报几所平行的高校,志愿的选择空间增大,志愿填报的风险降低,能够减少考生志愿填报时的心理压力。二是有利于妥善处理分数与志愿之间的矛盾,较好地解决高分考生落榜问题。平行志愿实行的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投档时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几个平行志愿进行投档,增加考生的投档机会,较好地解决了高分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当而落榜问题。三是有利于提高录取过程中的出档率,减少部分高校“大小年”或缺档现象。实行平行志愿,大多数院校在一次出档时,就能够完成招生计划,院校的断档现象将会大减,有效规避了高校招生“大小年”现象。四是有利于增加招生录取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考生志愿满意率。
平行志愿的弊: 一是实行平行志愿,易把分数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唯一依据,与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对人才培养、评价的综合性、多元化的要求相悖,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二是造成高层次高校生源的高考分数扁平化,各专业的录取分相差不大,长远来说对高校发展及人才培养不利。同时,易造成高校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三是退档考生仍有落选可能。由于平行志愿遵循分数优先,按考生志愿顺序投档的原则,且每批(组)院校志愿投档后,不再即时补档,而且多数高校可能在第一院校志愿批(组)投满档,因此,按第一院校志愿批(组)投档的考生,如被退档,即使分数再高,也不能参加第一院校志愿批(组)的录取,只能参加征集志愿的录取或下一次批次(第二院校志愿组)的录取。四是由于投档时要反复与招生学校沟通、协调招生计划、投档比例,会大幅度增加招生的工程量和时间。此外,如果考生认识不正确,报考的都是自己高考成绩达不到录取分数的院校,也可能落榜。
总之平行志愿虽然降低了风险,但也要认真准备,谨慎填报,因不清楚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规则,高分掉档,落榜的,每年都不乏其人。
八、 综合运用
综合考虑以上搜集的资料信息后,选择所报学校和专业。在填报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原则考虑:
一、拉开梯度,冷热搭配,服从调剂,兼顾地域。
“拉开梯度”指的是填报的每批次的学校,学校之间一定要拉开梯度,每个学校的专业也最好拉开梯度。
“冷热搭配”是指学校里面的专业既要有热门,也要有冷门,冷热一定要搭配。
“服从调剂”,在专业最后一栏有一个是否服从调剂,建议写上“服从”,以防分数已经够了学校提档线,但是够不着专业的录取线,最后进得了学校的“大门”却进不了专业的“小门”,反而被退档,导致掉档或落榜。
“兼顾地域”,地域性不一样的高校,分数也不一样,整个志愿体系有梯度,录取时风险会大大降低。
二、4个字:冲、稳、保、垫。
在这里我还是提前要强调一下专业的倾向,如果什么专业都无所谓那倒好报了。那就可以用大家熟知的“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方法来报了。
具体来说就是,可以根据高考成绩直接对照预测的学校投档线再设上10分左右的级差填报就行了,这四个字特别适用于平行志愿当中几个平行学校的关系。五个学校,第一个A学校就可以冲一冲,比如高考分数是620分,就可以报630-640分的学校;B学校可以比A学校稍低一点的,报620-630分的学校;C学校就要稳一稳,620分就要报610-620分的学校;D学校适当可以比C学校的水平降一降,可以报比600-610分的学校;E学校是垫底的,可以降到报个600分以下的学校,以确保有学上。注意的是专业调剂处一定要选服从,还要看看冲的学校是否承诺服从调剂不退档。
不用非要照搬上面的分差,如果报考水平较高,预测的学校提档分比较准确,可以分差小些。反之,分差则大些。比如你预测的某学校的提档线是620分,而实际提档线是630分,那么你按“稳”原则报的学校变成了“冲”的学校,如果实际提档线是610分,那么这个学校又成了保的学校。极端情况下如果这五所学校的实际提档分你预测的都不准、都超过了你的高考分数,那么你就掉档了。
所以大家还是要多积累预测提档线的经验。方法就是根据2016年及以前的数据和2017年的一分一档表,预测2018年的提档线,然后再对比实际提档线看预测的是否准确。只要你的预测误差不超过正负3分了,说明你的水平差不多了。 按上述方法,这样就能被这5所里的1个学校录取。如果录取不了,说明你学的不到位,填报的方法不科学。
还要插一句,如果不是纠结专业,分数能在排前十的大学,可以先冲学校,这些学校是中国大学中的领头羊,其地位和声誉,以后在找工作时就是很好招牌。
但如果不是什么专业都无所谓的话,就不能照搬这个原则了,“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开始就变成“保一保”了。也就是第一所院校至关重要了。那就不仅是了解学校的投档线,需要看所报专业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也就是我们的目标是怎么被第一所院校的喜欢的专业录取。
具体的步骤是 :
第一、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和考试院发的一分一档表,查出成绩的位次,即全省排名。还有根据各批次的控制线,计算出线差。
第二、找出含有自己喜欢专业的各学校的往年的专业录取平均分的分差和位次,然后对号入座, 就能找出第一目标院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报考的专业录取人数较多,比如5个以上,那么它每年的录取平均分就比较稳定,可是如果特别少,就一两个,那么分数就很容易出现大的起伏,按平均分也把握不大,这时你报考时分数就得留一部分余量了。
以上步骤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学问很大的。看往年的分差和位次是看几年?是1年、2年、3年还是更多?一般是3至5年,至少3年。 戍恒志愿通会按照筛选的学校及其专业,为你做成表格,便于比较。
戍恒志愿通上有:大学分类、专业分类、高校地区分类;估分选大学;还有各高校的网站链接,可以很方便快速查到很多有用资料和数据,大家可以参考。当然现在网络、通信这么发达,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获取资料参考,但最后报时一定要以教育部门的数据为准。还是那句话“七分考,三分报”,我们寒窗12年挣来的辛苦分,怎样最大化的充分利用,需要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识和细节,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结合自家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运用。
填报志愿,家长是参谋,要尊重考生的选择。愿家长们做好高参,帮助考生报好志愿。最后祝福家长们心想事成!也祝福考生们高考顺利,超常发挥,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参加完高考的同学,对于你们,我只想说志愿填报很重要,回想四年前,由于自己的不懂事,还有家里人不知道怎么引导,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成为了一个工程师。
我做了一个不明智的决定,那么你呢?你想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呢?
我提供一些简单的思路。
“这间学校好不好?每天都在盲目询问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你一定要冷静。这个问题你不应该询问我这样一个陌生人。这是你自己的人生!你得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果真的要了解一所学校的好与不好,建议大家通过院校官网、知乎、贴吧、微博、认识的学长学姐等渠道找相关信息,比如:环境、设施、师资、学风、规章制度、生活条件(宿舍、饭堂、球场)、科研实力、就业和深造情况……信息覆盖得越全面越好。
在这里我提4条个人建议:
①综合性院校优于专业性院校(农林、师范、外语……)专业性院校内部环境相对封闭,资源单一,就业面狭窄。假设你去了一所师范大学,你身边的大部分同学以后都会当老师。如果哪一天你厌倦了三点一线的生活,想冲出体制追寻自己的创业梦。你在校园里积累的人脉十分匮乏,除非和同事合伙开一家补习社恰烂钱。而选择综合性大学,你可以旁听其他学院的专家讲座,结识不同专业的同学,这能开拓你的视野,对人生有更高一层的认知。以后转行、抱团的空间也更大。
②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优于二三线城市首先一线城市的生活质量更高(当然和花销是成正比的)。就以上海来说,有迪士尼乐园、十里洋场;举办过NBA季前赛、久石让音乐会、莫奈画展……大学四年都不一定能完全体会魔都的魅力。如果你去了某个欠发达省份(不开地图炮,只是打个比方)。大型商场屈指可数,看电影是周末为数不多的消遣方式;然而这个城市连地铁都没有,学校又在郊区,去电影院还得走3km去校外挤公交;春节放假了,回趟家要水陆空三种交通方式联运;想看体育赛事?却连CBA球队都没有;想听演奏会,只能等每年的迎新晚会……当然,我这么说确实夸大其词了。如果你想大学四年过得精彩,那别犹豫,往一线城市跑吧。你可能会说:条件艰苦一点无所谓,熬一熬四年就过去了。但视野、眼界影响的却是你往后的人生。在一线城市,你有更大机会遇到家庭条件好、素质高的同学(富二代、官二代会跑去偏远地区读书吗)。结识优秀的灵魂,会让你的人生有质的变化。而北上广深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它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前提是你足够优秀)。如果你想读政法,那么去政治中心北京,国家部委里大部分都是帝都高校出身的;如果你想投身资本洪流,那么去经济中心上海,陆家嘴金融机构不会去西北校招的;如果你当码农,那就去高新技术中心深圳,除了行业龙头华为、腾讯,还有数不胜数的IT公司……而在小城市,叫得出名字的大企业寥寥无几,经济体量小、招聘量少,就连找份像样一点的实习都不容易。不仅如此,一线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在重要领域走在全国前头,能更快地做出适应时代的改变,创业的成功性也更高。相对而言,二三线城市基建差,资金投入少,人才虹吸能力弱,发展潜力逊色不少。典型的例子就是武汉(没有黑的意思,我在武汉生活过很久,很留恋这座城市)。虽坐拥上百万大学生,但因为地理位置、行业传统、薪资(这个才是关键……)等原因,毕业生留汉率很低。像武大、华科等高材生不断外流到一线城市,以致于武汉被称为“创业盐碱地”。除此以外,一线城市在医疗、教育等方面也有巨大优势,更利于培养下一代。不过对于你们来说,成家立业是10年以后的事了,现在考虑为时尚早,我就一笔带过了。
③选择家乡当地的院校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条完全是我个人见解,估计在知乎是首创了。如果你的分数比较尴尬,去大城市的话只能读民办二三本(比如: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而家里不太承担得起每年三万多的学费,那可以考虑家乡当地的公办二三本院校。当然,你要做好这个心理准备:毕业后放弃去大城市追梦(其实也是挣扎罢了),留在家乡过小日子。如果你家庭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背景不是特别强,在小城市过安逸生活,会比去北上广深当“凤凰男”、“孔雀女”更香。(这是我海漂+沪漂几年后的佛系想法,积极上进者请无视)。公办院校在当地有影响力,而且一般会和本地企业合作,提供工作机会;再加上父母在家乡打拼半辈子,肯定会积累有人脉关系,毕业后找一份月薪7k,朝九晚六不用加班的工作还是挺容易的。而且小城市消费水平低,生活压力小。你想想北上深的房价,大厂的996、007,再想想每天早早下班和家人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的画面,幸福感是不是油然而生?把省下来的血汗钱拿去旅游、购物,总比供楼要舒服吧?然而这个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很高。这种院校的辐射范围很小,出了省外几乎没有认可度,你的就业竞争力会大打折扣。
④如果本科毕业后想出国深造,优先选择985、211院校留学申请的本质和招工作相似,你的雇主(学校)也希望自己的员工(学生)是名校出身。最直观的判断标准,一是QS,THE,US NEWS等权威大学排行榜,二就是看你的学校是不是985、211。所以如果你想留学的话,985、211会是很大的加分项。四、选专业建议
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波三折的专业历程。我高中是文科生,报志愿的时候阴差阳错地选了传播学。后面发现自己性格太浪了,不适合读这种保守的专业。申请留学时便打算重新选专业。当时很多人建议我读计算机,说以后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方向好找工作、钱途无量(然而我现在都没搞懂这几个词啥意思……)。我便抱着尝试的心态上车了。然而不到一个学期就被代码搞秃,屁颠屁颠地转商科学金融去了。那时的我满怀热血,一心加入“高盛中金麦肯锡”。后面逐渐领悟出真相:可能我压根就不是读书的料,“清北牛剑常青藤”看来要留给孩子实现了……所以便另谋出路,大一的暑假就开始找实习,也进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游戏公司……言归正传,我连20岁都不够,阅历尚浅,就不敢当人生导师啦!只能提出自己两点不成熟的小建议:
1.谨慎选择基础学科基础学科代指化学、生物、历史、语文等理论性强,不具备直接经济效益的学科。本科毕业后就业面很小、起薪普遍很低,意味着你大概率需要读研(然而付出回报比依旧低)。读完硕士出来,勉强够资格去应聘二三线城市重点高中老师;想在知名高校混教职,那就需要当海归博士了。所以,如果你只能考上普通院校、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不是特别大、没有读研究生的想法、或者家里经济条件需要你尽快工作赚钱,那很抱歉11G的美好设想与你无关了,请绕开这些坑。
2.辩证看待一个专业如果你家庭环境一般,希望通过寒窗苦读,改善生活条件(阶级跨越我就不敢说了),建议读计算机、自动化、电气、金融等能创造财富的专业(未来10年里都很难没落)。虽然内卷很严重,但赚钱的机会绝对要比“生化环材”要多的。当然啦,没有绝对好的专业,也没有绝对差的专业。计算机虽然是高薪的香饽饽,但是内部竞争很激烈,需要不断更新技术,稍微落后就要被淘汰,而且长期加班对身体损耗也很大;“四大天坑”虽然在知乎上屡遭劝退,但也有做出科研成果,靠技术转化实现财务自由的(虽然只是极少部分……)。老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足够优秀,不管在什么领域都能闯出一片天,最多路子弯曲点罢了。
3.平衡好兴趣和就业的关系我很尊重身边走体育、美术、编导的朋友,在我心中他们都是英雄。我也很鼓励大家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但是在踏上这条路前,希望大家三思:自己是不是真的这么热爱这个专业?自己能不能坚持走下去?家里的环境能承担自己失败的后果吗?虽然这样的心态很功利,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你我皆是工具人,大部分人读大学只是为了混口好饭吃。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搭上自己的青春。当然,也不要忽略兴趣因素,被逼乎给忽悠了,无脑扎进CS。我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是极其痛苦的。如果你感性大于理性、看到满屏代码就头晕、或者肝不好,我这里强烈劝退!即使你靠作弊或者请枪手等不正当手段混到毕业证,但是技术太垃圾,高薪厚禄一样和你无缘。
4.一定要深入了解你想选的专业。千万别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个专业!你以为只是你以为!要认真查这个专业学的是什么内容、上的是什么课,毕业去向如何?不要被它华丽的外表所蒙蔽了双眼!比如你只看“自动化”这个专业名,是不是以为学做机器人的?(具体请自行百度)其次,有些专业名字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极容易混淆。比如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具体请自行百度)还要注意,某些高校会起一些花里胡哨的名字,比如:实验班、创新班、精英班、英才班……这些名字看起来虽然逼格很高,但有可能只是学校为了包装自己冷门专业而出的花招。所以报考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该专业的培养方案、主要课程。还有最最最重要的一条建议:请端正你对大学的态度。什么专业赚钱多?抢银行专业吧……什么专业好毕业?中国山东找蓝翔!都2020年了,就别想这些不切实际的了!学长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之前老师说的什么“上大学就解放了”,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绝对。如果你抱着混吃等死、得过且过的态度上大学,每天旷课在宿舍打游戏,饿了点外卖,困了倒头就睡,那上大学确实挺舒服的。如果你大学想拿出一点成绩出来,没比高中轻松多少。(一只996社畜的真诚劝告)还有就是我的公众号里面有关于生涯规划的课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了解一下:cx20117 回复 志愿填报。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去到心仪的大学!
我做了一个不明智的决定,那么你呢?你想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呢?
我提供一些简单的思路。
“这间学校好不好?每天都在盲目询问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你一定要冷静。这个问题你不应该询问我这样一个陌生人。这是你自己的人生!你得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果真的要了解一所学校的好与不好,建议大家通过院校官网、知乎、贴吧、微博、认识的学长学姐等渠道找相关信息,比如:环境、设施、师资、学风、规章制度、生活条件(宿舍、饭堂、球场)、科研实力、就业和深造情况……信息覆盖得越全面越好。
在这里我提4条个人建议:
①综合性院校优于专业性院校(农林、师范、外语……)专业性院校内部环境相对封闭,资源单一,就业面狭窄。假设你去了一所师范大学,你身边的大部分同学以后都会当老师。如果哪一天你厌倦了三点一线的生活,想冲出体制追寻自己的创业梦。你在校园里积累的人脉十分匮乏,除非和同事合伙开一家补习社恰烂钱。而选择综合性大学,你可以旁听其他学院的专家讲座,结识不同专业的同学,这能开拓你的视野,对人生有更高一层的认知。以后转行、抱团的空间也更大。
②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优于二三线城市首先一线城市的生活质量更高(当然和花销是成正比的)。就以上海来说,有迪士尼乐园、十里洋场;举办过NBA季前赛、久石让音乐会、莫奈画展……大学四年都不一定能完全体会魔都的魅力。如果你去了某个欠发达省份(不开地图炮,只是打个比方)。大型商场屈指可数,看电影是周末为数不多的消遣方式;然而这个城市连地铁都没有,学校又在郊区,去电影院还得走3km去校外挤公交;春节放假了,回趟家要水陆空三种交通方式联运;想看体育赛事?却连CBA球队都没有;想听演奏会,只能等每年的迎新晚会……当然,我这么说确实夸大其词了。如果你想大学四年过得精彩,那别犹豫,往一线城市跑吧。你可能会说:条件艰苦一点无所谓,熬一熬四年就过去了。但视野、眼界影响的却是你往后的人生。在一线城市,你有更大机会遇到家庭条件好、素质高的同学(富二代、官二代会跑去偏远地区读书吗)。结识优秀的灵魂,会让你的人生有质的变化。而北上广深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它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前提是你足够优秀)。如果你想读政法,那么去政治中心北京,国家部委里大部分都是帝都高校出身的;如果你想投身资本洪流,那么去经济中心上海,陆家嘴金融机构不会去西北校招的;如果你当码农,那就去高新技术中心深圳,除了行业龙头华为、腾讯,还有数不胜数的IT公司……而在小城市,叫得出名字的大企业寥寥无几,经济体量小、招聘量少,就连找份像样一点的实习都不容易。不仅如此,一线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在重要领域走在全国前头,能更快地做出适应时代的改变,创业的成功性也更高。相对而言,二三线城市基建差,资金投入少,人才虹吸能力弱,发展潜力逊色不少。典型的例子就是武汉(没有黑的意思,我在武汉生活过很久,很留恋这座城市)。虽坐拥上百万大学生,但因为地理位置、行业传统、薪资(这个才是关键……)等原因,毕业生留汉率很低。像武大、华科等高材生不断外流到一线城市,以致于武汉被称为“创业盐碱地”。除此以外,一线城市在医疗、教育等方面也有巨大优势,更利于培养下一代。不过对于你们来说,成家立业是10年以后的事了,现在考虑为时尚早,我就一笔带过了。
③选择家乡当地的院校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条完全是我个人见解,估计在知乎是首创了。如果你的分数比较尴尬,去大城市的话只能读民办二三本(比如: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而家里不太承担得起每年三万多的学费,那可以考虑家乡当地的公办二三本院校。当然,你要做好这个心理准备:毕业后放弃去大城市追梦(其实也是挣扎罢了),留在家乡过小日子。如果你家庭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背景不是特别强,在小城市过安逸生活,会比去北上广深当“凤凰男”、“孔雀女”更香。(这是我海漂+沪漂几年后的佛系想法,积极上进者请无视)。公办院校在当地有影响力,而且一般会和本地企业合作,提供工作机会;再加上父母在家乡打拼半辈子,肯定会积累有人脉关系,毕业后找一份月薪7k,朝九晚六不用加班的工作还是挺容易的。而且小城市消费水平低,生活压力小。你想想北上深的房价,大厂的996、007,再想想每天早早下班和家人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的画面,幸福感是不是油然而生?把省下来的血汗钱拿去旅游、购物,总比供楼要舒服吧?然而这个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很高。这种院校的辐射范围很小,出了省外几乎没有认可度,你的就业竞争力会大打折扣。
④如果本科毕业后想出国深造,优先选择985、211院校留学申请的本质和招工作相似,你的雇主(学校)也希望自己的员工(学生)是名校出身。最直观的判断标准,一是QS,THE,US NEWS等权威大学排行榜,二就是看你的学校是不是985、211。所以如果你想留学的话,985、211会是很大的加分项。四、选专业建议
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波三折的专业历程。我高中是文科生,报志愿的时候阴差阳错地选了传播学。后面发现自己性格太浪了,不适合读这种保守的专业。申请留学时便打算重新选专业。当时很多人建议我读计算机,说以后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方向好找工作、钱途无量(然而我现在都没搞懂这几个词啥意思……)。我便抱着尝试的心态上车了。然而不到一个学期就被代码搞秃,屁颠屁颠地转商科学金融去了。那时的我满怀热血,一心加入“高盛中金麦肯锡”。后面逐渐领悟出真相:可能我压根就不是读书的料,“清北牛剑常青藤”看来要留给孩子实现了……所以便另谋出路,大一的暑假就开始找实习,也进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游戏公司……言归正传,我连20岁都不够,阅历尚浅,就不敢当人生导师啦!只能提出自己两点不成熟的小建议:
1.谨慎选择基础学科基础学科代指化学、生物、历史、语文等理论性强,不具备直接经济效益的学科。本科毕业后就业面很小、起薪普遍很低,意味着你大概率需要读研(然而付出回报比依旧低)。读完硕士出来,勉强够资格去应聘二三线城市重点高中老师;想在知名高校混教职,那就需要当海归博士了。所以,如果你只能考上普通院校、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不是特别大、没有读研究生的想法、或者家里经济条件需要你尽快工作赚钱,那很抱歉11G的美好设想与你无关了,请绕开这些坑。
2.辩证看待一个专业如果你家庭环境一般,希望通过寒窗苦读,改善生活条件(阶级跨越我就不敢说了),建议读计算机、自动化、电气、金融等能创造财富的专业(未来10年里都很难没落)。虽然内卷很严重,但赚钱的机会绝对要比“生化环材”要多的。当然啦,没有绝对好的专业,也没有绝对差的专业。计算机虽然是高薪的香饽饽,但是内部竞争很激烈,需要不断更新技术,稍微落后就要被淘汰,而且长期加班对身体损耗也很大;“四大天坑”虽然在知乎上屡遭劝退,但也有做出科研成果,靠技术转化实现财务自由的(虽然只是极少部分……)。老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足够优秀,不管在什么领域都能闯出一片天,最多路子弯曲点罢了。
3.平衡好兴趣和就业的关系我很尊重身边走体育、美术、编导的朋友,在我心中他们都是英雄。我也很鼓励大家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但是在踏上这条路前,希望大家三思:自己是不是真的这么热爱这个专业?自己能不能坚持走下去?家里的环境能承担自己失败的后果吗?虽然这样的心态很功利,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你我皆是工具人,大部分人读大学只是为了混口好饭吃。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搭上自己的青春。当然,也不要忽略兴趣因素,被逼乎给忽悠了,无脑扎进CS。我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是极其痛苦的。如果你感性大于理性、看到满屏代码就头晕、或者肝不好,我这里强烈劝退!即使你靠作弊或者请枪手等不正当手段混到毕业证,但是技术太垃圾,高薪厚禄一样和你无缘。
4.一定要深入了解你想选的专业。千万别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个专业!你以为只是你以为!要认真查这个专业学的是什么内容、上的是什么课,毕业去向如何?不要被它华丽的外表所蒙蔽了双眼!比如你只看“自动化”这个专业名,是不是以为学做机器人的?(具体请自行百度)其次,有些专业名字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极容易混淆。比如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具体请自行百度)还要注意,某些高校会起一些花里胡哨的名字,比如:实验班、创新班、精英班、英才班……这些名字看起来虽然逼格很高,但有可能只是学校为了包装自己冷门专业而出的花招。所以报考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该专业的培养方案、主要课程。还有最最最重要的一条建议:请端正你对大学的态度。什么专业赚钱多?抢银行专业吧……什么专业好毕业?中国山东找蓝翔!都2020年了,就别想这些不切实际的了!学长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之前老师说的什么“上大学就解放了”,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绝对。如果你抱着混吃等死、得过且过的态度上大学,每天旷课在宿舍打游戏,饿了点外卖,困了倒头就睡,那上大学确实挺舒服的。如果你大学想拿出一点成绩出来,没比高中轻松多少。(一只996社畜的真诚劝告)还有就是我的公众号里面有关于生涯规划的课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了解一下:cx20117 回复 志愿填报。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去到心仪的大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根据分数,想好再填。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目前学计算机 还是挺不错的好就业,计算机分很多专业如平面设计,UI设计,互联网营销,电竞,动漫,都是非常好就业的专业哦,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