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中决策和计划的关系 5
展开全部
一、决策是管理的中心环节,影响着管理各功能的发挥
管理和决策,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行政组织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和起点,决策的优劣,直接制约着管理的好坏。首先,管理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而进行的活动。目标,就是管理要达到的境界和标准。因此,目标的选择与确定,决定了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制定目标首先面临选择目标的决策。目标是主观的,又是具体和现实的,不仅有长远目标,还有近期目标、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等等。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是否现实可行又具有吸引力,直接制约着管理的成败。如果目标定得太低,实现目标如探囊中之物,唾手可得,便调动不起人们的积极性;定得过高,如“水中月”、“镜中花”,让人可望不可及,则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正确目标的制定,需要以科学化为前提,那就是要在收集和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如:国内外政治、经济及同行业的发展形势,国家及上级部门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本组织系统内部人、财、物各方面的状况等)作出分析和判断,从而在多个可选目标中确定适合本组织实际情况、具有发展趋势的目标,这就是决策。事实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决策在前,行动在后。正确的决策,可以给我们的事业带来勃勃生机,而如果决策错误,不仅其后的一切努力都将徒劳无效,甚至会造成巨大损失,有时比不决策更坏。这几年,我校科技工作能不断适应新形势,年年上新台阶,是与一系列正确决策和严格管理分不开的。如:科技体制改革后,科研拨款制度改变了,国家切块划拨的科研经费逐步减少。学校原来采取跑“部”要经费的做法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而需转向立足地方、面向社会争取科研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争取更多的科研任务和经费,有多种可行的做法。我校科研处根据学校情况,采取了加强激励、全面动员、推动教师参予科研社会郑源闭竞争的决策,收到良好的效果。这项决策的核心是改革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使教师从社会争取到的科.研经费有比较宽松的使用支配权。例如可提取项目经费总额3%-15%的带有奖励性质的立项费;可以提取不超过15%的劳务加班费。此外,若争取到大项目,还有一定的奖励费等。这项决策,经过全校科技工作会议审议论证,学校批准,用管理法规形式公布。从而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促使学校科研工作形成新的局面。如计算机科学系的软件开发工作,过去多数是搞一些横向小项目,而且不与学校挂钩,造成科研经费流失。自从这一决策方案出台后,尤其是对这类软科学研究给予比一般项目更高的立项费。于是,计算机系不但争取更大规模地横向委托项目,而且努力争取政府级的大项目。由于有比较充裕的立项费,就有条件组织学生加班加点日夜苦战,从而科研成果不断出来,仅1994年就有两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得了省级科技进步奖。
决策是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并非只是对目标的确定。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目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过程。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每一步骤,都离不开决策。确定了目标,只是管理的开始,为了达到目标,必须拟定一个计划,将实现目标的过程分为一个个阶段和步骤,预先确定先做什么,如何做,由谁去做。计划是对实现目标的未来各种行为过程作出抉择,为通向目标铺设桥梁。实现目标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哪种最为快捷、最优胜,需要管理者作出抉择,这也是一个决策过程。计划的实施,又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组织协调人们的行动,包括协调人与工具等活动对象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织机构如何设计,人、财物如何优化配置才能有利于发挥资源的最大潜能;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有效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并协调好各部门、各成员间的关系,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系统内部功能的损耗,齐心协力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等,都需要决策。由于人是有主观思想的,对人的管理最难,决策也最为复杂。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由于外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不断变化发展,管理必须适应并反应客观变化,人们既要不时纠正因各种因素造成的对原计划的喊裂偏差,又要随时根据变化了情况和原计划实行阶段的效果调整自己的行动,这就是控制中的决策。
以上可见,决策是管理的首要和中心环节,贯穿裂知于管理的全过程。整个管理活动,就是这样一利,决策一执行一反馈一再决策一再执行一再反馈的循环往复,使管理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目标、计划、组织、控制环环相扣,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纵观管理的每一步的决策(目标、计划、组织、控制),几乎都经历三个阶段:收集情报,拟定方案、选择最优方案。而这三个阶段本身都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如,第一阶段,面对大量情报要分析、取舍,需决策;第二阶段,依据第一阶段收集的材料,拟出各种备选方案,其决策性更明显。事实上,一个组织的领导人员在前两个阶段上所花的时间更多。因为只有把前两个阶段的工作做好了,才能在第三阶段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被世人称为“管理之父”、“决策奇才”的赫尔伯特·西蒙言称:“管理就是决策”。在现代管理中,无论是宏观管理,还是微观管理.相当多的一类问题都可以归纳为某种特定环境中的决策问题。因此,管理学将主要着眼点放在决策上。决策论和对策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及运筹学、统计学等理论和方法,已成为现代管理学的支撑系统。
二、决策与管理的辩证关系
决策水平决定了管理水平。决策与管理,作为人类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两者关系密不可分,相互制约。管理离不开决策.决策中有管理。人们逼近目标,靠的是决策,而决策的有效实施,依靠的又是管理。决策水平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管理效果,管理的效能反映了决策的水平。在条件既定的情况下,有利的客观条件可能因决策失误而丧失贻尽,而不利的客观条件却因决策成功而获得转变。如:我校因历史原因,在文革中被拆得支离破碎,人员四散,复办初期,所收回的全部仪器总值还不到66万元(教育部规定一所大学设备的总值起码要2500万元),且陈旧落后,在这种情况下,科研工作起步和开展的艰难可想而知。如果按照常规方式进行管理,科研工作必然会因“复办中条件不具备”的客观原因而造成历史性的中断。在这种不利条件下,科研处作出了一项名为“借池养鱼、借枝结果”的管理决策,发动广大教师、科技人员,通过各种关系和渠道,将人员送到科研条件好、经费充足的兄弟院校去进修或合作研究,利用对方的仪器设备进行科研。这不仅使我校没有因复办条件困难而中断科研工作,而且造就了一批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和科技人员。他们借用别人良好的实验条件,获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一位老师,到中国科学院属下单位才半年,便取得了一项科学院级的科研成果奖。1982年,我校参加全省高校科研成果奖评选,有18项成果获得奖励,与实力雄厚的老牌重点大学华南理工学院并列全省第一,在广东高校引起了震动。这项决策还为我校日后的科研工作储备了人才,提高了教师素质,加速了校内实验室的重建,为我校科研不断上新台阶准备了条件,意义十分深远。为此,北京和广东先后有两家管理杂志对此作了专门的介绍。
管理不当,好决策也会有负效应。管理和决策,首先表现为社会的实践活动,但透过现象看,其过程实际上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管理中的决策环节,正是人的主观认识活动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表现,决策实施的过程就是改造世界的过程。由于管理是目的性很强的有计划的活动,其主观意识性很强。成功的决策和管理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人的认识并非完全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也由于客观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决策并不仅仅是对两个以上方案作出最优抉择而告结束,而是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包括决策实施中的信息反馈和追踪决策。反馈原理正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现代管理中的贯彻和体现。一般来说,好的决策就会收到好的效应,但好的决策有时也会出现负效应。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根据我国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而带动其他地方和其他人,这决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这些年来,确实有不少人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先富了起来,但同时,也有那么一批人,并不通过劳动却暴富起来。究其原因,是一些改革的举措缺乏配套措施,致使管理上出现了失误,使一些不法分子乘虚而入,钻法律政策的空子,或偷税漏税;或利用职权,侵吞人民财产。由此可见,好的决策还需好的配套措施和好的管理,好的决策还需具有好素质的人来实施。素质不高,执行也就不得力。如果让那些心术不正的人来实施,势必钻空子、谋私利,使好决策变了样或付之东流。好决策出现负效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决策本身并不是尽善尽美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往往只要总的方向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决策举措,就应加以肯定和实施,大胆去闯。这就难免会暴露出一些不完善甚至某些不正确的缺陷,这是认识和实践过程的不完全统一,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管理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修正和完善决策而得到解决的。
三、正确的决策来源于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和管理理论指导
“运筹筛幌之中,决胜干里之外”是形容古代兵家卓越决策才能的一名成语,也就是指决策的制定和实现。在当今复杂的管理活动中,如何才能正确运筹、稳操胜券?我们认为,正确的决策来源于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和管理理论的指导。管理理论是管理实践的先导,这种先导作用在现代管理中十分突出。而管理理论本身都是在以往的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是以往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然而,正如世间万物都是有其内在规律性的,但并非人人都能掌握它,并非参予管理的人都懂得管理理论,因为管理理论不是管理实践的自发产物,它是管理活动和过程的自觉总结。因此,管理者只有在管理实践中,善于思考、学习和总结,不断积累知识,才能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从而反过来又指导实践。1982年,我校在复办后,匆忙上阵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遭到了失败,成功率仅为29Yo。于是在1983年,我校决定暂停申报,而花大力气去总结科研项目申报的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国家科学基金的性质、特点及申报规律,找出了制约科学基金申报成败的3.坚持高师自身发展的研究与基础教育研究相结合。地方高师要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加强其学科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其科学研究就必须有助于学校的学科与队伍建设,坚持为高师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服务。但地方高师又处于地方的社会环境,具有地方性,因而又必须坚持为地方建设和发展服务的方向,具体体现为如何为基础教育服务。这两者相辅相成。如果不对其自身的发展进行研究,其自身的发展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也就会在社会的变革中被淘汰,也就失去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能力及可能性;另一方面,高校能否生存,关键之一是它培养的学生是否受社会的欢迎。地方高师主要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中小学教师,如果不了解基础教育的实际和需求,所培养出来的人就很难受地方的欢迎或很难适应。可见,进行基础教育研究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同时,因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基础教育又是地方高师科学研究的主要源泉和根本动力。如果能很好地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既有利于基础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树立了地方高师自身的社会形象与地位,这将使其在争得社会的支持方面具有吸引力。其科学研究也将从基础教育中找到极大的科研来源与活力。坚持基础教育研究,为基础教育服务又是地方高师科研的特色所在,这既区别于一般高校,又区别于地方其他高校。
管理和决策,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行政组织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和起点,决策的优劣,直接制约着管理的好坏。首先,管理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而进行的活动。目标,就是管理要达到的境界和标准。因此,目标的选择与确定,决定了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制定目标首先面临选择目标的决策。目标是主观的,又是具体和现实的,不仅有长远目标,还有近期目标、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等等。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是否现实可行又具有吸引力,直接制约着管理的成败。如果目标定得太低,实现目标如探囊中之物,唾手可得,便调动不起人们的积极性;定得过高,如“水中月”、“镜中花”,让人可望不可及,则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正确目标的制定,需要以科学化为前提,那就是要在收集和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如:国内外政治、经济及同行业的发展形势,国家及上级部门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本组织系统内部人、财、物各方面的状况等)作出分析和判断,从而在多个可选目标中确定适合本组织实际情况、具有发展趋势的目标,这就是决策。事实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决策在前,行动在后。正确的决策,可以给我们的事业带来勃勃生机,而如果决策错误,不仅其后的一切努力都将徒劳无效,甚至会造成巨大损失,有时比不决策更坏。这几年,我校科技工作能不断适应新形势,年年上新台阶,是与一系列正确决策和严格管理分不开的。如:科技体制改革后,科研拨款制度改变了,国家切块划拨的科研经费逐步减少。学校原来采取跑“部”要经费的做法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而需转向立足地方、面向社会争取科研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争取更多的科研任务和经费,有多种可行的做法。我校科研处根据学校情况,采取了加强激励、全面动员、推动教师参予科研社会郑源闭竞争的决策,收到良好的效果。这项决策的核心是改革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使教师从社会争取到的科.研经费有比较宽松的使用支配权。例如可提取项目经费总额3%-15%的带有奖励性质的立项费;可以提取不超过15%的劳务加班费。此外,若争取到大项目,还有一定的奖励费等。这项决策,经过全校科技工作会议审议论证,学校批准,用管理法规形式公布。从而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促使学校科研工作形成新的局面。如计算机科学系的软件开发工作,过去多数是搞一些横向小项目,而且不与学校挂钩,造成科研经费流失。自从这一决策方案出台后,尤其是对这类软科学研究给予比一般项目更高的立项费。于是,计算机系不但争取更大规模地横向委托项目,而且努力争取政府级的大项目。由于有比较充裕的立项费,就有条件组织学生加班加点日夜苦战,从而科研成果不断出来,仅1994年就有两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得了省级科技进步奖。
决策是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并非只是对目标的确定。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目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过程。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每一步骤,都离不开决策。确定了目标,只是管理的开始,为了达到目标,必须拟定一个计划,将实现目标的过程分为一个个阶段和步骤,预先确定先做什么,如何做,由谁去做。计划是对实现目标的未来各种行为过程作出抉择,为通向目标铺设桥梁。实现目标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哪种最为快捷、最优胜,需要管理者作出抉择,这也是一个决策过程。计划的实施,又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组织协调人们的行动,包括协调人与工具等活动对象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织机构如何设计,人、财物如何优化配置才能有利于发挥资源的最大潜能;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有效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并协调好各部门、各成员间的关系,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系统内部功能的损耗,齐心协力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等,都需要决策。由于人是有主观思想的,对人的管理最难,决策也最为复杂。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由于外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不断变化发展,管理必须适应并反应客观变化,人们既要不时纠正因各种因素造成的对原计划的喊裂偏差,又要随时根据变化了情况和原计划实行阶段的效果调整自己的行动,这就是控制中的决策。
以上可见,决策是管理的首要和中心环节,贯穿裂知于管理的全过程。整个管理活动,就是这样一利,决策一执行一反馈一再决策一再执行一再反馈的循环往复,使管理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目标、计划、组织、控制环环相扣,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纵观管理的每一步的决策(目标、计划、组织、控制),几乎都经历三个阶段:收集情报,拟定方案、选择最优方案。而这三个阶段本身都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如,第一阶段,面对大量情报要分析、取舍,需决策;第二阶段,依据第一阶段收集的材料,拟出各种备选方案,其决策性更明显。事实上,一个组织的领导人员在前两个阶段上所花的时间更多。因为只有把前两个阶段的工作做好了,才能在第三阶段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被世人称为“管理之父”、“决策奇才”的赫尔伯特·西蒙言称:“管理就是决策”。在现代管理中,无论是宏观管理,还是微观管理.相当多的一类问题都可以归纳为某种特定环境中的决策问题。因此,管理学将主要着眼点放在决策上。决策论和对策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及运筹学、统计学等理论和方法,已成为现代管理学的支撑系统。
二、决策与管理的辩证关系
决策水平决定了管理水平。决策与管理,作为人类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两者关系密不可分,相互制约。管理离不开决策.决策中有管理。人们逼近目标,靠的是决策,而决策的有效实施,依靠的又是管理。决策水平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管理效果,管理的效能反映了决策的水平。在条件既定的情况下,有利的客观条件可能因决策失误而丧失贻尽,而不利的客观条件却因决策成功而获得转变。如:我校因历史原因,在文革中被拆得支离破碎,人员四散,复办初期,所收回的全部仪器总值还不到66万元(教育部规定一所大学设备的总值起码要2500万元),且陈旧落后,在这种情况下,科研工作起步和开展的艰难可想而知。如果按照常规方式进行管理,科研工作必然会因“复办中条件不具备”的客观原因而造成历史性的中断。在这种不利条件下,科研处作出了一项名为“借池养鱼、借枝结果”的管理决策,发动广大教师、科技人员,通过各种关系和渠道,将人员送到科研条件好、经费充足的兄弟院校去进修或合作研究,利用对方的仪器设备进行科研。这不仅使我校没有因复办条件困难而中断科研工作,而且造就了一批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和科技人员。他们借用别人良好的实验条件,获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一位老师,到中国科学院属下单位才半年,便取得了一项科学院级的科研成果奖。1982年,我校参加全省高校科研成果奖评选,有18项成果获得奖励,与实力雄厚的老牌重点大学华南理工学院并列全省第一,在广东高校引起了震动。这项决策还为我校日后的科研工作储备了人才,提高了教师素质,加速了校内实验室的重建,为我校科研不断上新台阶准备了条件,意义十分深远。为此,北京和广东先后有两家管理杂志对此作了专门的介绍。
管理不当,好决策也会有负效应。管理和决策,首先表现为社会的实践活动,但透过现象看,其过程实际上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管理中的决策环节,正是人的主观认识活动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表现,决策实施的过程就是改造世界的过程。由于管理是目的性很强的有计划的活动,其主观意识性很强。成功的决策和管理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人的认识并非完全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也由于客观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决策并不仅仅是对两个以上方案作出最优抉择而告结束,而是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包括决策实施中的信息反馈和追踪决策。反馈原理正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现代管理中的贯彻和体现。一般来说,好的决策就会收到好的效应,但好的决策有时也会出现负效应。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根据我国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而带动其他地方和其他人,这决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这些年来,确实有不少人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先富了起来,但同时,也有那么一批人,并不通过劳动却暴富起来。究其原因,是一些改革的举措缺乏配套措施,致使管理上出现了失误,使一些不法分子乘虚而入,钻法律政策的空子,或偷税漏税;或利用职权,侵吞人民财产。由此可见,好的决策还需好的配套措施和好的管理,好的决策还需具有好素质的人来实施。素质不高,执行也就不得力。如果让那些心术不正的人来实施,势必钻空子、谋私利,使好决策变了样或付之东流。好决策出现负效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决策本身并不是尽善尽美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往往只要总的方向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决策举措,就应加以肯定和实施,大胆去闯。这就难免会暴露出一些不完善甚至某些不正确的缺陷,这是认识和实践过程的不完全统一,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管理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修正和完善决策而得到解决的。
三、正确的决策来源于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和管理理论指导
“运筹筛幌之中,决胜干里之外”是形容古代兵家卓越决策才能的一名成语,也就是指决策的制定和实现。在当今复杂的管理活动中,如何才能正确运筹、稳操胜券?我们认为,正确的决策来源于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和管理理论的指导。管理理论是管理实践的先导,这种先导作用在现代管理中十分突出。而管理理论本身都是在以往的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是以往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然而,正如世间万物都是有其内在规律性的,但并非人人都能掌握它,并非参予管理的人都懂得管理理论,因为管理理论不是管理实践的自发产物,它是管理活动和过程的自觉总结。因此,管理者只有在管理实践中,善于思考、学习和总结,不断积累知识,才能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从而反过来又指导实践。1982年,我校在复办后,匆忙上阵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遭到了失败,成功率仅为29Yo。于是在1983年,我校决定暂停申报,而花大力气去总结科研项目申报的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国家科学基金的性质、特点及申报规律,找出了制约科学基金申报成败的3.坚持高师自身发展的研究与基础教育研究相结合。地方高师要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加强其学科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其科学研究就必须有助于学校的学科与队伍建设,坚持为高师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服务。但地方高师又处于地方的社会环境,具有地方性,因而又必须坚持为地方建设和发展服务的方向,具体体现为如何为基础教育服务。这两者相辅相成。如果不对其自身的发展进行研究,其自身的发展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也就会在社会的变革中被淘汰,也就失去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能力及可能性;另一方面,高校能否生存,关键之一是它培养的学生是否受社会的欢迎。地方高师主要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中小学教师,如果不了解基础教育的实际和需求,所培养出来的人就很难受地方的欢迎或很难适应。可见,进行基础教育研究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同时,因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基础教育又是地方高师科学研究的主要源泉和根本动力。如果能很好地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既有利于基础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树立了地方高师自身的社会形象与地位,这将使其在争得社会的支持方面具有吸引力。其科学研究也将从基础教育中找到极大的科研来源与活力。坚持基础教育研究,为基础教育服务又是地方高师科研的特色所在,这既区别于一般高校,又区别于地方其他高校。
展开全部
1.决策是管理的中心环节,影响着管理各功能的发挥管理和决策,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氏凳、任何行政组织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决策与管理的辩证关系决策水平决定了管慧并理水平。
决策与管理,作为人类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两者关系密不可分,相互制约。
3.正确的决策来源于丰富歼碧旅的管理实践经验和管理理论指导
“运筹筛幌之中,决胜干里之外”是形容古代兵家卓越决策才能的一名成语,也就是指决策的制定和实现。
2.决策与管理的辩证关系决策水平决定了管慧并理水平。
决策与管理,作为人类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两者关系密不可分,相互制约。
3.正确的决策来源于丰富歼碧旅的管理实践经验和管理理论指导
“运筹筛幌之中,决胜干里之外”是形容古代兵家卓越决策才能的一名成语,也就是指决策的制定和实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hao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