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新柳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读了《新柳》这首诗,仿佛看到的画面是刚发芽的柳条,树叶是浅浅的黄色。
《新柳》
宋代 杨万里
原文: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译文:
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闪耀着银光的水塘,柳色尚且还不是深青的,只是浅浅的黄。未必柳条能蘸到水,那是因为水中的柳影将它拉长了。
扩展资料:
《新柳》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宋孝宗淳熙五年,这一年是作者“忽若有悟”的一年,五十二岁的诗人发现“万象毕来,献予诗材”,“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
《新柳》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宋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
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柳
读了《新柳》这首诗,仿佛看到了百尺”的柳条都收入眼帘,池水闪耀着银色的光芒,原文如下:
新柳
作者: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白话译文
长长的柳条轻拂过闪耀着银光的水塘,柳色啊,且莫是深青的,只需要浅黄。
柳条虽长,可它未必能蘸到水。啊,原来是水中的柳景将它拉长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这一年是作者“忽若有悟”的一年,五十二岁的诗人发现“万象毕来,献予诗材”,“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
平平常常的柳树,寥寥二十八字,居然能写得这样妙趣横生、情味隽永。它所表现出来的活泼、新颖、意趣和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诚斋体”的特色。
而杨万里写诗由难到易的奥妙,也正是由于他从学习书本转到了师法自然。他烧掉千余首江西体的诗以后留下来的存稿,大多是这一类写景物的小诗。它们以其新鲜活泼的生命力,冲破江西诗冷僻生涩的藩篱,赢得了历代读者的喜爱。
新柳
宋 ·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