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父母喜欢用亲情绑架的方式控制子女?
因为这种方法最粗暴,最省事,最能让子女做自己希望他们做的事。
相比之下,耐心的劝说、利弊的分析、合适的引导、适当的激励,让孩子发自内心接受自己的观点,对于很多父母们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他们大多把孩子当作物品:我给予你衣食住行,相当于我向你身上进行了投资,你自然也要回报于我。至于孩子不听话、有自由思想的行为,这就像他们花费重金买了个电饭锅,想要煮饭,却发现它只能炒菜,这种不符合他们预期的事情是万万不能有的。
这种亲情绑架,往往是一条龙服务:年少时,它被称为“听话”,当自己在社会立足,自食其力之后,它被称为“孝顺”。
中国自古以来就很强化“孝道”在人心中的地位,因为对于统治阶层来说,社会稳定十分重要,而社会又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的。家庭和睦,社会自然安定和谐。
孝道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与约束,堪称“家法”,十分利于家庭秩序的维持。遵循孝道,社会就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因此自然会得到统治阶级的追捧与推广。
“父母之命,不可违”,这是孝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果所有人都崇尚自由思想、独立精神,和自己爹妈对着干,平添些戾气,是完全不利于社会安定的,统治阶级自然也不会提倡这种行为。
父母辈的一些人,从来不喜欢任何人干涉自己甚至决定自己的事,也从来不接受任何人对自己所做决定的指指点点,觉得全世界都是错的,只有自己才正确,说是时间会证明一切的。可能即使明知道被骗,也绝不低头。
而高等教育和传统孝道让子女不能指责父母,却也不甘于沦为父母的附庸,于是挣扎,争吵,冷战,甚至关系破裂。
这是中国式教育的悲哀,并且越是贫穷家庭里走出来的年轻一代,与家人的价值观差距越大冲突越深。
我觉得既然已经成年独立,那就该以一个成年人的姿态去面对人生,去热爱生活。尊重父母,但不意味着把自己当做父母的附属品,可以听取父母建议,但要保持自己独立判断。
因为他们希望让子女去做自己希望他们做的事情。
与理智地解决问题,对事情进行分析,告诉孩子什么是对错相比,粗暴地解决问题,在父母看来,更为方便快捷。他们大多把孩子当作物品:我给予你衣食住行,相当于我向你身上进行了投资,你自然也要回报于我。至于孩子不听话、有自由思想的行为,与花费重金买了个电饭锅,想要煮饭却发现它只能炒菜一样,是万万不能有的。
这样的一种亲情绑架,往往被各种名目粉饰:在小时候,它被冠以“听话”之名,当自己在社会立足,自食其力之后,它被称为“孝顺”。己所不欲,强施于人。本质上在于,父母从来没把子女当作是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即使子女已成年,已独立,已能赡养双亲。我不否认家人的牺牲与奉献,也懂得感恩与回报。即便家人不提,甚至提出不需要我的供养,但作为子女,滴水之恩尚以泉相报,更何况是大于天的生养之恩呢?
但正因为这是自己的人生,终归是要自己走;正因为,每个选择关系着自己的一生,没有任何人能为自己的未来买单。生而于世,每个人都不是为自己而活,却也都要努力为自己而活。但不管起因是什么,不管过程听谁说,一旦做了决定,就不要再去说为了谁,为了什么。哪怕事实如此,但这毕竟是自己选择的,自己的人生。
我们既然已经成年,学会独立,那么就要逃离他人,自己去面对人生,去热爱生活。尊重父母,但不意味着把自己当做父母的附属品;可以听取父母建议,但要保持自己独立判断。如果真的说不通父母,那就要做好承担一切后果的准备。无论是妥协,还是独立,都是自己的选择。承担失去自我的痛苦,或是亲情冷落的痛苦。人,不就是在痛苦中成长起来的么。
第一,父母是优先为孝敬的,但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的话,只能用传统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子女。
第二,父母为了子女的前程、远途着想,所以在关系上会拉拢些亲朋好友来做作业。
第三,我们是晚辈,父母是长辈们,他们吃的盐比我们吃的饭还多,他们走过的桥比我们走过的路还多,这是他们(包括各位前辈们)经历了多少艰苦而积累了一个经验,好父母当然会为自己的子女想了!
我也不例外,我的家族关系亲情上很差,我父母文化水平是高中(当时没大学的),却处处被人欺,父母经常教育我们兄弟俩,要有骨气地活着…,给他们看看。
所以,你作为晚辈的话,尽量多沟通沟通他们那有限的知识,毕竟现在新时代发展太快了。
用个电器产品都捏把汗的。。。好好地去理解父母吧,他们当年是怎么走过来顶过来的。吃完饭泡茶上茶和父母聊聊,多好呢!
还有,祝你们中秋节过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