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你要注明这个问题的类型,如果是“脑筋急转弯”的题目,那么正确答案是:4个汉字——“新”“华”“字”“典”
一本不到70万字的小字典,50年来200余次重印,发行4亿册。在当代中国,几乎每一个识字的人都知晓它。
它是亿万中国人的良师益友,是海内外中文读者的“挚爱亲朋”,是人们汲取知识养分的最初的起点,是读书人相伴终身的“无声的老师”。
2004年新年之际,在这本曾经创造了“世界图书发行奇迹”的小字典———《新华字典》第十版出版座谈会上,众多专家学者回顾《新华字典》自1953年出版以来半个世纪的辉煌历程,面对图书出版领域现状,提出了解析“新华现象”、发扬“新华精神”的倡议。
小字典大学者,几代知识分子铸就的文化标志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本语文工具书,也是我国第一部普及性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国无辞书,无文化可言”,大凡一种成熟的民族语言,基本上要有两部字典,一部是多卷本的详尽的历史语言字典,一部则是简明的日用的老幼咸宜的小字典。第一版《新华字典》编纂于1953年,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新世界的建立者们将这部“小字典”的编纂,视为新的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肩负规范现代汉语的职责,也要担当扫除文盲的任务。
从一开始,这本小字典就蕴藏着一种文化理想:为民族的文化普及和知识传播建功。也正因此,在它的旗下,汇聚了一批声名卓著的大家:叶圣陶、邵荃麟、魏建功、陈原、丁声树、金克木、周祖谟……小字典大学者,《新华字典》的这个特色整整保持了50年。在后来的岁月里,又有很多如雷贯耳的名字加入修订者的行列:王力、游国恩、袁家骅、周一良等等。
“我们以为这是一项有益于普及教育的工作,必须要当一项事业来努力进行。如果真能在这方面有所贡献,那是十分愉快的。”半个世纪之后,回头再看魏建功这些久负盛名的大学者投入这项事业的初衷,再看《新华字典》惠泽亿万民众的巨大影响,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
小字典大学问,这些语言学界的泰山北斗将深厚的学养和热切的追求倾注在字里行间,盈盈一握的《新华字典》成为几代知识分子铸就的文化标志。小小的《新华字典》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它的背后有如此多的大学者的支撑。“今天我们还应当提倡这种大学者小字典的‘新华风格’,提倡名家大家面向大众、力于普及的学术风气。”总结《新华字典》走过的50年历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这样说。
文化是民族的命脉,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而字典则是普及文化的工具。中国辞书学会名誉会长曹先擢先生这样说:“在现代汉语辞书历史上,《新华字典》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它以前没有一部能够完全合格的现代汉语字典,在它以后的现代汉语字典,是沿着它开辟的道路而不断改进的。”
小字典大精神,严谨求实、服务民众、与时俱进的理念在中国,很少有一本书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它出版后的50年里一直都有编读往来。无论世事变迁、时光流转,《新华字典》从未中断过与读者的密切联系。
“《新华字典》一问世就为人民群众学习文化、普及基础教育服务,这种贴近民众的主动追求,成就了这本小字典可贵的人民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教育部副部长王湛这样解析小字典创造的奇迹。
新华字典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辞书”,同时,也是中国辞书史上修订频率最高的辞书。50年来,伴随社会的进步和时代变化,这本词典整整修订了10次。“字典虽小乾坤大,甘苦几多心自知”。每一次修订都要在字词上“咬文嚼字”,都要在内容上“与时俱进”,都要在形式上“革故鼎新”。
与群众的需求紧密相连,随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50年来,《新华字典》正是靠着这两股永不松懈的“纽带”,成长为图书出版领域永葆青春的“长青藤”。
一本不到70万字的小字典,50年来200余次重印,发行4亿册。在当代中国,几乎每一个识字的人都知晓它。
它是亿万中国人的良师益友,是海内外中文读者的“挚爱亲朋”,是人们汲取知识养分的最初的起点,是读书人相伴终身的“无声的老师”。
2004年新年之际,在这本曾经创造了“世界图书发行奇迹”的小字典———《新华字典》第十版出版座谈会上,众多专家学者回顾《新华字典》自1953年出版以来半个世纪的辉煌历程,面对图书出版领域现状,提出了解析“新华现象”、发扬“新华精神”的倡议。
小字典大学者,几代知识分子铸就的文化标志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本语文工具书,也是我国第一部普及性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国无辞书,无文化可言”,大凡一种成熟的民族语言,基本上要有两部字典,一部是多卷本的详尽的历史语言字典,一部则是简明的日用的老幼咸宜的小字典。第一版《新华字典》编纂于1953年,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新世界的建立者们将这部“小字典”的编纂,视为新的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肩负规范现代汉语的职责,也要担当扫除文盲的任务。
从一开始,这本小字典就蕴藏着一种文化理想:为民族的文化普及和知识传播建功。也正因此,在它的旗下,汇聚了一批声名卓著的大家:叶圣陶、邵荃麟、魏建功、陈原、丁声树、金克木、周祖谟……小字典大学者,《新华字典》的这个特色整整保持了50年。在后来的岁月里,又有很多如雷贯耳的名字加入修订者的行列:王力、游国恩、袁家骅、周一良等等。
“我们以为这是一项有益于普及教育的工作,必须要当一项事业来努力进行。如果真能在这方面有所贡献,那是十分愉快的。”半个世纪之后,回头再看魏建功这些久负盛名的大学者投入这项事业的初衷,再看《新华字典》惠泽亿万民众的巨大影响,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
小字典大学问,这些语言学界的泰山北斗将深厚的学养和热切的追求倾注在字里行间,盈盈一握的《新华字典》成为几代知识分子铸就的文化标志。小小的《新华字典》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它的背后有如此多的大学者的支撑。“今天我们还应当提倡这种大学者小字典的‘新华风格’,提倡名家大家面向大众、力于普及的学术风气。”总结《新华字典》走过的50年历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这样说。
文化是民族的命脉,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而字典则是普及文化的工具。中国辞书学会名誉会长曹先擢先生这样说:“在现代汉语辞书历史上,《新华字典》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它以前没有一部能够完全合格的现代汉语字典,在它以后的现代汉语字典,是沿着它开辟的道路而不断改进的。”
小字典大精神,严谨求实、服务民众、与时俱进的理念在中国,很少有一本书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它出版后的50年里一直都有编读往来。无论世事变迁、时光流转,《新华字典》从未中断过与读者的密切联系。
“《新华字典》一问世就为人民群众学习文化、普及基础教育服务,这种贴近民众的主动追求,成就了这本小字典可贵的人民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教育部副部长王湛这样解析小字典创造的奇迹。
新华字典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辞书”,同时,也是中国辞书史上修订频率最高的辞书。50年来,伴随社会的进步和时代变化,这本词典整整修订了10次。“字典虽小乾坤大,甘苦几多心自知”。每一次修订都要在字词上“咬文嚼字”,都要在内容上“与时俱进”,都要在形式上“革故鼎新”。
与群众的需求紧密相连,随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50年来,《新华字典》正是靠着这两股永不松懈的“纽带”,成长为图书出版领域永葆青春的“长青藤”。
展开全部
楼上的东拉西扯,或是没有从正面回答问题,或是回答得不准确。
新华字典总共收字10000个左右--这是新华字典的前言上说的,肯定不会错。
至于汉字总共有多少,迄今为止没有准确的数字,这一方面因为汉字太多,难于统计,一方面因为汉字异体、俗体字太多,这些字能不能统计进汉字的总数,学术界意见不一。
到目前为止,收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是《汉语大字典》,共收楷书字头五万六千多个。
新华字典总共收字10000个左右--这是新华字典的前言上说的,肯定不会错。
至于汉字总共有多少,迄今为止没有准确的数字,这一方面因为汉字太多,难于统计,一方面因为汉字异体、俗体字太多,这些字能不能统计进汉字的总数,学术界意见不一。
到目前为止,收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是《汉语大字典》,共收楷书字头五万六千多个。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单字10000多个,明确分繁体字,异体字,收带注释的词语3500多个。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国汉字不止8000多个吧!我看不准确,新华字典发行量肯定很大,我们小时候谁没有用过,基本上是人手一本,一家一户好几本,那也就不足为奇了,现在虽然很少用了,但正如小时侯大家叫的,字典是一本不会说话的小老师,呵呵,是不是在将来还会一直用下去,我想这是肯定的,只要中国汉字一天存在,汉字就有它存在的必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新华字典》1965年修订重排本,收字(包括异体字在内)共计8500字左右
2.新华字典--4个字
2.新华字典--4个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