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觉得诸葛亮本来的想法就是三足鼎立。北方大部分都是曹魏的势力,北方人口密集,而且汉室的真正的根基也在北方,如果不北伐,对于刘备来说,总是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虽然因为战乱的原因,北方的人口大幅度的锐减,经济也发展不起来。但是我觉得诸葛亮很有远见,他知道一旦北方经济人口得到全面的恢复,那么收复南方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南部再割炬一方,占地为王,也抵不过北方的讨伐的。
为了能够更好的稳定江山,必须进行北伐,北伐可以一定程度上减缓北方的恢复。而且别忘了往事他们打得旗号【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为了能够让刘备统一北方,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就算失败也必须北伐,否则,别人会觉得刘备不过是想拥兵自重,自立为王罢了,根本不想复兴汉室。
虽然战争劳民伤财,但是可以在战争中挑选出更好的人来辅佐刘备。再说关中,关中有马匹,行军打仗最缺战马,能够占领北方军事实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恢复。其实曹魏的兵制真的不行,当兵的平时没仗打就种田干活,老婆孩子就是人质,当兵的死了,老婆马上就改嫁了。
这样的制度很容易引起军人的不满,所以诸葛亮也是看在这一点上,才敢勇敢的北伐。虽然失败了,但是如果诸葛亮不死,北伐是有可能成功的。可惜,天不时地不利人也不和,前者战争耗尽大量元气,中间诸葛亮一身病痛,最后还有个扶不起的刘阿斗。这真是没法打。
综上所述,我觉得北伐是必须的,而且利大于弊,没有不去做的道理。虽然失败了,但是不能否认北伐是刘备蜀汉王朝必须经历的一步。
首先,为报先帝,以完遗愿。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诸葛亮的为人是很重情意的,刘备对他是有知遇之恩的。其次是诸葛亮已经做了刘备的军师,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也是诸葛亮和刘备的共同志愿。诸葛亮的连年北伐,也是从战略上考虑,主动的防守以保存蜀汉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