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是未来的储君,是将来会继承大统,成为下一任皇帝的人。但是“储君”依然是“储备”君王,没有正式登上九五之尊,一切均有变数。这些变数可以来自几个方面:
第一、皇帝的意志。
太子的人选虽然大都是嫡长子,但是如果这个嫡长子不成气候,哪怕大臣、国情可能会左右一二,但是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皇帝那里。皇家是皇帝的家,天下是皇帝的天下。太子当多久,是废是立,谁主未来在都在君王的意志里。比如康熙的太子胤礽,曾经几废几立,最终还是被废了。从上方来的威胁让很多太子担惊受怕,逼到绝路就只有逼宫坐上皇位才最稳妥了。
第二、兄弟手足的威胁。
古代皇位继承遵循“立嫡立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种宗法制度虽然能够避免兄弟手足相残,国家政权过渡不稳定,但是确实有很多弊端。都是皇帝的儿子,凭什么无能昏庸就因为是嫡子就能当太子呢?最有名的,比如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战功赫赫,深得民心,有雄才大略,大唐天下有他一半功劳,如此才能,太子李建成深为忌惮,不当上皇帝,就得除掉李世民,才有李世民杀太子李建成逼李渊退位的历史。可见并非当上太子皇位就唾手可得了。
第三、大臣、外戚的活动。
太子是未来的君王,谁当君王对于臣子来说,意味着将来的身家性命和前途。为了荣华富贵,为了权利欲望,尤其在主弱臣强,臣子妄图掌控朝政的时候,都希望立的太子是弱小便于操控的。如果发现太子太强,不好收拾,则随时有废太子的可能。
太子原本就是要继承皇位的,太子造反无外乎几个原因;
自己随时可以被替换掉;
皇帝想杀掉自己;
被流放去远的地方,没办法只能造反;
太子与皇帝既是父子,又是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