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什么个情况? 20
2009 年 9 月1 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
部分地区在“新农保”制度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制度安排,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建立起全覆盖的统一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项制度的建立打破了城乡二元化界限,使得社会养老保险向着城乡一体化转变,朝着社会公平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转变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安排,正确认知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着力从制度层面推进和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制度在大规模推广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期待着为其他地方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筹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综合部分省(市)的制度发展历程及政策内容,现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制度发展超前,整合度高
从制度发展进程上看,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地区均是在国务院出台“新农保”试点指导意见之前就已经在探索实施“新农保”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务院“新农保”试点指导意见对正在实施的政策进行调整,最终出台了与国家指导方针相一致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应保尽保,坚持广覆盖原则
公平是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理念,要求所有国民的养老保障权益都能得以实现,以维护起点公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于参保对象的规定体现了公平性理念,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制度的覆盖面。
3、普惠性和保险性相结合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社会统筹部分主要由基础养老金支付,基础养老金体现了政府对公民养老保障权益的承担,完全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参保对象在年龄达到 60 周岁以后,即使不缴费,也可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同。
4、结合实际,制度设计弹性化
弹性化的制度设计能够确保制度的有效性。通过比较各地的实施办法可以发现,各地均是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以及城乡居民的收入等多种因素,对缴费、财政补贴、待遇调整机制等实行差别化设计,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在居民自愿参保前提下制度的广覆盖,保证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扩展资料:
一般来说,职工养老保险退休后的待遇增长幅度大。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增长主要是看基础养老金增长。
职工养老由于跟社平工资挂钩,加上国务院年年调整,待遇水平要比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高出好多倍。
关于职工去世后的福利待遇,更是远胜居民养老保险。青岛市职工去世后福利待遇,仅比居民养老保险多出一项一次性抚恤金,但这笔钱,今年就能达到5万多元,去年是49100元。而他们还有共同的待遇就是1000元的丧葬费和个人账户未领取完的余额。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以在人民到达60岁之后,一分钱不交,只领取基础养老金。投入是零,收入是每月120元左右。
职工养老保险,目前来看,每年最低都要投入六七千元左右,投入水平还会随着社平工资增长不断增加。最低缴费15年,待遇水平也就每月七八百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需要本人在达到60周岁时,累计缴费年限不得少于十五年。
3、每年缴费金额标准都可以变化,总缴费金额影响以后领取的待遇标准。
你看清我说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