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读到最后两句,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试着写一写
1、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了这样的画面:大儿子很能吃苦,在豆田里除草,大儿子脸上满是汗珠,这时草一点儿也没了。二儿子手很巧,正在编织鸡笼。一点一点,鸡笼已经有一个形了,连小鸡们也来瞧一下,几个时辰过去了,一个又大又好看的鸡笼就完成了。一个鸡笼还不够,儿子又开始编第二个第三个……终于所有的鸡都有了好看的家。那最淘气最可爱的小儿子正趴在小溪边上剥莲蓬的,剥了两三个莲蓬给爹娘和大哥二哥吃,剩下的给自己吃,剥累了他就扬起头看看天空和天空中的飞鸟。一会儿他又低头看看地上的蚂蚁或小溪里的鱼,还时不时地把小手放进水里让小溪冲着……
2、夏日炎炎,农村一派悠闲。看!勤劳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边的豆田里锄草;有红豆,有黄豆,有绿豆,还有黑豆。而心灵手巧的二儿子正在织鸡笼:往上折,往下穿,往左按,往右拉。最喜欢的小儿子又顽皮又淘气,在小溪头上卧在地上剥莲蓬;又趴,又侧,翻来翻去的。
勤劳的大儿子,心灵手巧的二儿子,又顽皮又淘气的小儿子和悠闲的村民们构成了一幅田园风景画。
原文: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最喜小儿亡(音同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最令人欢喜的是顽皮淘气的小儿子,趴在溪头草丛, 剥着刚刚采下的莲蓬。
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读到后面两句:眼前就会浮现一个小朋友趴在溪边,把手伸向池塘里荷叶,要去揪莲蓬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