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崇祯帝励精图治,仍挡不住明朝覆灭?

崇祯帝比前几任明朝皇帝都要勤政,明朝为何在他这代灭亡?... 崇祯帝比前几任明朝皇帝都要勤政,明朝为何在他这代灭亡? 展开
 我来答
平安读历史
2019-06-17 · TA获得超过207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23
采纳率:64%
帮助的人:25.7万
展开全部

因为明朝已经经历了270年,任何一个王朝经历这么长的年代,肯定是各种问题一大堆,极重难返了。明朝也正是如此,200多年的王朝积累了太多的弊病,虽然崇祯非常的努力,但是那些积累下来的问题不是他能够解决的。


有些事官僚们已经完全掏空了家大业大的明朝,虽然明朝西北爆发了大灾荒,但是皇帝却拿不出多少钱来去赈灾,而另外一个地方却富得流油,但是他们的利益代言人在朝中占有非常巨大的优势,迫使皇帝无法从他们手中收税去赈灾。


由于吃不了饭,所以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揭竿而起,对明朝造成了重大的威胁,而明朝同时还面临着后金的威胁,所以明朝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只有走向灭亡了。

庆沅钕sr
2019-03-25
知道答主
回答量:6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4万
展开全部
崇祯皇帝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16岁继承皇位的时候,明朝已经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崇祯在位期间虽然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将全部的精力全部付出在复兴明室上面,但最终还是被迫做了亡国之君。其实从崇祯的生平事迹来看,他确实是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但是为何明朝最后还是灭亡了呢?回顾崇祯一生,刚开始那个初即位的少年,他嫉恶如仇(一上台就宰了魏忠贤)心浮气躁他太想证明自己了,希望赶紧做出些成绩来让质疑者闭嘴(勤政为民,任劳任怨,勤俭节约)他几乎符合所有明君的的标准。可是一旦做不到又开始找原因推卸责任(陈新甲事件),他就像一个喝太多心灵鸡汤的少年,怀揣着美好的理想(自比唐太宗),听着成功人士的故事,幻想成功,也不考虑自己适不适合那条路。(胡乱指挥辽东战事,孙传庭之死)他要做出一番成就,来证明自己,所以当袁崇焕提出“五年复辽”时,虽然他也不相信,(傻子才会信)但还是选择让袁崇焕去做。袁崇焕会这么说也不是搞不清楚状况或者吹牛,(常年与后金血战的他不会不知道后金的实力)他面见崇祯时,一眼就看穿了这个小皇帝心中的想法,太急于求成,太想证明自己,他这么说只是为了安慰崇祯。(可单纯的崇祯信了)他开始治理国家,减免税负,勤政为民,然而失去了魏忠贤这把利剑,他不得不直面的明朝庞大文臣集团,那个正义的化身——东林党,这个集团一度使这个末代帝王无能为力。(谁让你杀魏忠贤的)平心而论,他只是一个临危受命的16岁的少年,从小长在深宫,见识还不如同龄的我们(他只是被当做一个闲散王爷培养),没有自己的班底,举目无亲,你让他去统治一个庞大的帝国现实吗,而且他一直接触的言论就是自己的哥哥任用奸臣,以至于民不聊生(当时的舆论控制在东林党手中,说魏忠贤已是九千岁要更进一步,造反杀皇帝。)若你是他,会不会除掉魏忠贤。他想要做出一番事业,不能让臣民们失望,所以他一直勤政为民,通宵达旦的批阅奏章据史书记载,他才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他承载了这个帝国所有的希望,拼尽全力挽救这个帝国。他想做出一番成就,却屡遭文官集团制肘。(杀魏忠贤打破了平衡)他是一个好人,却不是一个好领导,他勤政为民,爱民如子,却刻薄寡恩,任人唯亲,他时而果决刚毅,(平定魏忠贤),时而犹豫不决,做事无担当,怨天尤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晓木木又
2019-03-28 · TA获得超过235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2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4万
展开全部
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从崇祯勤政亡国,这真得从他自身找问题。刚刚当上皇帝的朱由检,怀揣着仁政治国的理想,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崇祯真正当上皇帝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很危险,嫂子和他说有个坏太监魏忠贤,随时可以毒杀自己。朱由检惶恐不已,经过自认为天衣无缝的夺权计划,铲除太监独掌大权。

崇祯从书中知道治国必须重用文人,因此他对东林党的士子们言听计从。崇祯上台后,废除阉党设立的工商税后,东林党代表的江南乡绅们欢天喜地。可帝国财政没钱了,北方打仗缺粮饷,受灾的难民要赈济。崇祯想了办法,设立新税赋,从最穷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老百姓的手中收钱。西北地区穷苦,农民交不出钱,崇祯就派大军去西北地区加赋收税,西北人民被逼着造反。西北流民窜出,全国动荡起来。

勤政并不是好皇帝,不代表就是合格的君主。一个国家的强盛衰亡,和君主是否勤政没有直接关系。最有力的证据就是西汉初年的两位皇帝,皇帝垂手而治天下,开创文景之治的盛世。

崇祯勤政,胡乱更换内阁,肆意滥杀大臣,导致外有女真叩关内有农民起义的帝国关键的六部和内阁常年处于瘫痪状态。崇祯擅杀和凌辱不肯从命的官僚,以这种谈不拢直接杀人的手段,和读了几十年书当过几十年官的官僚博弈。官僚们不办事,就不会出错了。崇祯想做的事,官僚办事不利直接杀人,贪污腐败直接杀人,勤于杀人的崇祯皇帝。

勤政的崇祯在位期间,直接弄死七位兵部尚书,另外七位也没好下场。八位总督被杀,大学士杀死两人,十七年更换五十个内阁首辅,就连地方巡抚也让他杀了十几个。这些可不是七八品的小官,而是真正一二品的朝廷大员啊。而边关总督职位乱给人,以至于防区不明,权力混乱。例如袁崇焕和刘策,一个蓟辽总督一个蓟辽督师。

明朝已是处于中国封建时代的晚期,政治制度已经相当成熟。皇帝即便是懒一点,以内阁为首的文官体系都能够按部就班的运作,判断把握好大方向就行,其余的交给专业人士。所以明清两朝不怕皇帝懒,就怕皇帝瞎折腾。崇祯没有足够的政治才能掌控东林党代表的文官集团,只会举起屠刀,只有杀杀杀,越杀越乱,越杀越离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了白了兔440
2019-03-25 · 贡献了超过226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6
采纳率:10%
帮助的人:20.6万
展开全部
朱由检,即明思宗,字德约,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天启二年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登基,改元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崇祯帝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可惜,励精图治的崇祯帝依旧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
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小冰河时期的到来,明朝小冰河时期是指中国明朝末期出现了极冷的气候灾害。明朝晚期,当时整个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河北,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小冰河期”将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重庆市中帝f5bbc
2019-06-03 · 超过1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670
采纳率:8%
帮助的人:37.9万
展开全部
明朝的灭亡是必然的,而满清的入关则是极偶然的,正常情况下清朝建立的概率非常之小。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要从国力上来说,当然逐鹿天下的势力主要有大明朝廷崇祯皇帝朱由检、大顺皇帝李自成、大西政权皇帝张献忠、蒙古林丹汗、后金皇帝黄台吉(皇太极)等等。

其中还是以崇祯的势力最大,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是崇祯一心要跑,学赵构来个建炎南渡,未必不能划江而治。

可惜崇祯信任的大臣多是蝇营狗苟之辈,如魏藻德之流,不肯为崇祯出主意,以致错失南狩良机,没选择吊死在煤山。

明朝虽然实力最厚,可是想转身也是最难,就像一个大胖子,明朝后期党争特别厉害,那些东林党的号称谦谦君子,全然不管政策对错,只要不是自己派系的就要反对,而且沽名钓誉,自己博清望,家里亲戚横行乡里鱼肉百姓。(飞凡看历史原创作品)

还是那句话,虽百足之虫不僵但是也快死了,自秦以后,封建王朝难逃不过三百年的怪圈,原因就是土地兼并严重,官员侵吞的土地越来越多,而官员又是不用缴税的,国家收的赋税越来越少,长此以往,自然国将不国,这一弊政直到雍正时期实行“官绅一体纳粮”才有所好转。

而且朱元璋因为要过饭,知道谋生不易,为了照顾后世子孙,给他们留下了丰厚的粮饷,谁知道老朱家太能生,到了明末时,朱元璋的后裔竟然发展到三百多万人,所需要的供养占到朝廷财政的一半。

而万历三大征也大大消耗了明朝的元气,大量的精兵强将战死,剩下的多是普通军队,而边境的军镇已经开始藩镇化了,关宁铁骑之间多为姻亲。

所以明朝灭亡是必然的,没有李自成也会有张自成,无非是多苟延残喘罢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99)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