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攻入京城后夺得了皇权,第一时间并没有选择登基上位,而是将宫中的美女全部杀掉,这是一个历史事实,但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出了朱棣这个人的残忍的一面,那我们就看看为什么朱棣要杀了宫中的美女。
当时的建文帝朱允文已经不知所踪,虽然有一具烧焦的尸体,太监说这就是建文帝的尸体,但是朱棣还是不能够相信。作为一个残忍的人,注定要斩草除根。虽然不能伤害建文帝两岁的孩子,因为一旦杀掉那个孩子,会影响到自己的名望和声誉,所以说不能伤害,但是对于宫中的这些嫔妃来说,她们就没有那么好的命运了。
因为没法判断出到底有没有哪个宫女,或者是侍奉的妃子,是不是怀了朱允炆的孩子。为了斩草除根。朱棣就用了一个宁愿错杀3000也不放过一人的残忍办法。杀死了宫中所有有可能和建文帝有染的宫女和嫔妃。
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朱棣这个人是多么的残忍为了一个可能并不存在的祸根,就让几千个人去送命。这实在是很多人做不出来的事情,但是为了皇权,为了自己政权的稳固,他不得不这么去做。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很多人为了皇位可以做出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朱棣杀死了后宫3000佳丽也只是其中的一件。虽然说为自己以后的道路扫清了障碍可以使自己高枕无忧,但是毕竟那是3000条人命呀。
朱棣杀进皇宫,将宫中美女杀完是有自己的政治考量的。一方面是为了表示自己是”清君侧“,另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后患,巩固皇位。
首先朱棣进行靖难之役的口号是”清君侧“,”清君侧“就是指皇帝身边是有奸佞小人。朱棣所要传达的意思是我的行为从来不是反抗皇上,我朱棣是为了帮助皇上处理掉身边的奸佞小人,我朱棣从来就没有想当乱臣贼子的意思。
朱棣杀进皇宫,找到烧焦的朱允炆的尸体,抱着朱允炆的尸体哭泣,然后杀掉后宫这些人。此举是告诉世间,就是你们这些人当中有奸佞,就是你们这些人没有尽到守护皇上的职责,皇帝自尽,都是你们这些人的责任。
第二个原因是朱棣担心后宫这些人当中会有受到朱允炆恩惠的人存在,会想替朱允炆报仇。内侍有接近皇帝的机会,并且还不容易让皇帝防备。”君子不立危墙“,更何况皇帝。这种事情很难调查明白,不如直接全部杀掉,以绝后患。
第三个原因是朱棣担心这些女眷中有怀有朱允炆孩子的存在,担心日后会有人以此子作乱,威胁皇位。建文帝的生死一直是朱棣心里的一个心结,郑和奉命多次下西洋进行出航,一方面是为了宣扬大明的国威,另一方面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调查建文帝朱允炆是否出海逃走。郑和总共六下西洋,从永乐三年一直到最后一次是永乐十九年,而三年后朱棣就病逝,所以说其实朱棣心里面一直有一个朱允炆是否真的死去的心结。
朱棣在登基之前杀了所有的宫女,主要还是因为要除掉自己的心头之患。他怕她们当中有人会怀有他侄子的龙种,为了避免之后的麻烦,所有才会赶尽杀绝。朱棣秉着“宁可错杀三千,也不可放过一个”的想法,命人将建文帝宫中的宫女一律处死。因为若有人日后为朱允炆留下一儿半女,那将会成为自己的心头大患。
最没有情面可以讲得,应该就是帝王之家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自己的侄子明惠帝朱允炆,除了把宫中美女杀光,并且对明惠帝朱允炆及其忠实的拥护者进行了残酷的报复。王者的霸业总是一波三折,本来朱棣功勋最大,能力强,还能吃苦,当选太子的机会最大,却被一帮腐朽的大臣给耽误了大好前程。所以他心理及其不平衡,报复心特别强。
朱棣皇帝在当时来说,绝对算得上一位暴君。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是明朝数一数二的暴君,比起老爹朱元璋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夷十族,送教坊,手段卑鄙。1402年,他夺了亲侄子的皇位,导致了几十万人的战死沙场;建文帝宫中的宫人、女官、太监被杀戮几尽;他一次性枉杀1万4千多人。
朱棣作为朱元璋的儿子,但是他们的关系并不是特别好。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而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并不是继承了朱元璋的皇位,而是起兵推翻了他的侄子朱允炆的帝位而得。他们这对父子的关系十分微妙。在《奉天靖难记》中记载到“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心异之,独钟爱焉”,并谓“一日安国家,必燕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