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的过程是怎样的?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企图将华北从中国分裂出去。阴谋未能得逞,便大举增兵华北北部,企图以武力攻占北平、天津,进而侵占整个华北。自1937年4月起,驻丰台地区的日军开始在卢沟桥附近频繁地举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以期挑起事端,为发动侵略战争制造借口。
面对日军的疯狂挑衅,29军增派军力加强了卢沟桥一线的防务,将110旅中战斗力较强的219团主力部署在宛平城及相邻的长辛店一带。同时在日军频繁演习的地区增设岗哨,加强警戒,以防日军发动突然袭击。
驻防宛平城并负责守卫卢沟桥的是219团3营。营长金振中当年曾参加过长城抗战,作战英勇,屡立战功。他接防卢沟桥后,官兵们同仇敌忾,日夜保持着高度警惕。
同年7月7日下午,驻扎丰台的日军河边旅团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中队长清水带领,在宛平城西北约1公里处的龙王庙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夜幕降临后,日军并未象往常那样撤退,却在演习地点修筑工事,并出动600余名士兵向龙王庙以东移动。这一异常情况引起了驻守龙王庙中国军队的密切关注,宛平城墙上的中国哨兵也在苍茫的夜色中高度警惕着。
当晚10时40分左右,突然从日军演习方向传来一阵尖利的枪声。不久,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开始向北平当局施加压力,声称“今晚有一中队日军在卢沟桥演习时,仿佛听到宛平城内军队发出的枪声,造成演习部队一时混乱,致使1名士兵丢失,今是日军要入城搜查。”并威胁说:“如不允许,将以武力进城。”北平当局据理坚决拒绝,但为避免事态扩大,同意由中日双方派人调查此事,并指派宛平县长王冷斋负责与日方交涉。
次日凌晨4时,中日双方代表进入宛平城,日方代表却又突然提出将驻守宛平城东门的中国军队撤走,由日军占据东门后再行调查等无理要求,遭到王冷斋拒绝。双方正交涉间,城外骤然响起密集的枪声,日军出动大批兵力悍然向中国守军发起了进攻。在日军侵略军的疯狂进攻面前,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反击日军进攻,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由此爆发。
日本侵略军兵分二路,一路直扑龙王庙,另一路从东面进攻宛平城,日军企图迅速攻占两地,进而占领卢沟桥和铁路桥。进攻龙王庙的日军排成四路纵队,手持上了刺刀的步枪,杀气腾腾地直扑龙王庙。士兵们虽拼死战斗,但由于寡不敌众,大部分壮烈牺牲。龙王庙遂落入日军手中。
另一路日军,先以大炮猛烈轰击宛平城,随后在炮火掩护下,向宛平城发起冲击。此时,宛平城内早已被炸成一片废墟,城内守军仅有1个连的兵力,但士兵们人人斗志旺盛,个个抱定誓与城共存亡的决心,依靠手中的手榴弹、步枪等简陋武器,激战3个多小时,终于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入夜之后,219团团长吉星文为夺回白天被敌人占领的阵地,组织了大刀突击队,用绳梯悄悄坠出城墙,以庄稼地做掩护,沿永定河岸无声无息地逼近日军占领的铁路桥。午夜12时,大刀队突然冲向敌人阵地,士兵们齐声呐喊,举刀砍杀,铁路桥上刹时杀声震天,刀光飞舞。日军遭此突袭,顿时张惶失措,东逃西窜。大刀队则越战越勇,一个年仅19岁的年轻士兵,挥舞大刀,连续砍杀13名侵略军,还生擒一人,自己也壮烈牺牲。战斗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侵占铁路桥的日军几乎被全歼于桥上,铁路桥阵地再次回到中国军队手中。
激烈的战斗时断时续,一直持续到7月10日。7月11日,中日双方在北平达成3项停战撤军协议。中国军队开始遵协议撤退。
日军方面一边以和谈为缓兵之计,一遍部署。7月25日,日军连续在北平西郊发动攻击。26日,日军强占廊坊,切断了北平与天津的联系,并企图派兵进入北平城,与中国守军发生战斗。当日日军向29军发出最后通牒,限29军37师于28日正午前退出北平附近地区。未等中国方面答复,日军便于28日早晨对北平发动总攻。
为配合29军保卫北平,卢沟桥守军在何基沣、吉星文等将领率领下,主动向驻所在丰台车站的日军出击。他们设计将日军引出车站阵地,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加以包围歼灭,并夺回丰台车站。然而局部的胜利已无法扭转整个战局的失败。29日,北平沦陷。北平失守后,坚守卢沟桥已毫无意义。30日深夜,卢沟桥的保卫者眼含热泪,离开了浴血奋战20多天的卢沟桥,怀着满腔的悲愤,与29军余部一同撤出了北平地区。30日,天津也落入日军的铁蹄之下。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布通电,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用武力侵占平津和华北的阴谋,指出中华民族已到危急关头,疾呼全国同胞实行全民族抗战,号召全国人民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国民党爱国将领及地方人士也纷纷发表通电,主张坚决抗战。许多民众团体及文化界人士也积极支援前方抗战部队。7月17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表明了南京政府的抗战立场。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
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