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以后养老金的高低,跟在职期间的工资收入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呢?
自由职业想要让退休金变多,一个是增加缴费比例、另外一个是可以考虑变更缴纳保险的城市,同样的费用,交在北京与交在天津,能够领取的养老金是不一样的。工龄≠缴费年限,和退休金并没有太大关系,只有极少数人的工龄,与退休金高低有关。网上流传的“退休金按工龄发放”都是假的。国家并没有出台相关政策,也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工龄越长,退休金越多”的说法了。近几年也有人建议,按工龄计发退休金,一年工龄发放100至150元,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1.决定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退休金高低因素主要有5个:缴费时间长短;缴费基数;退休时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存储的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等。因此,养老保险基本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只要缴费时间越长,缴费基数越高,退休金也会越高。假如退休金按工龄计发,对缴费多的人其实是不公平的,试想一下,大家都拿一样的钱,那以后还有谁愿意多交呢?
2.特殊人群
1998年以前的国企职工、军人等,这部分人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与视同缴费年限两个部分。他们在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前,有工作单位,但是个人没有缴费,这部分的工龄可以计算为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这段时间计算出来的养老金叫做“过渡性养老金”。
退休金按工龄计发的说法是不正确也不可能实现的,只有按照多缴多得的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公平。工龄不等同于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只有工龄视同缴费年限的部分,才跟退休金有着直接关系。
一般来说,在职工资越高,退休养老金越高。
自己退休后可以领取的养老金待遇和自己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有直接关系吗?
实际上,很多企业的在职人员和自己的在职收入几乎没有关系。 因为在计算养老金的过程中,不考虑自己的在职收入。 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是根据你当地上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作为主要条件计算自己养老金的待遇。
所以,就这样,对我们个人来说这个社会的平均工资决定了我们养老金待遇的重要条件。 但是,某企业在职人员支付的养老保险缴费指数与自己在职期间的工资收入有一定的间接关系。 很多企业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员工本人的工资收入是为了支付社会保险待遇而支付的,但在2019年社会保险税变更后,需要严格支付我们的社会保险待遇。 也就是说,我们,我们的实际工资收入是我们的缴费基数。
那样的话,我们今后的养老金待遇和我们的实际工资收入有直接关系,但是这个社保税改革从2019年开始实行,所以到2019年为止退休的人可能几乎感觉不到自己的工资收入。 和退休后养老金的收入有什么直接关系?
通常我们有替代率这个词。 这个所谓的替代率,就是退休后的工资收入和我们退休前在企业单位工作的这个工资收入的比例,叫做替代率。
在企业单位退休后获得的养老金收入,他的替代率也大约在40~60%左右,因此这是普遍的现象,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替代率。
也就是说你以企业为单位辞职了。 退休金的待遇是自己在职期间收入的50%左右,也就是一半左右。 比如,你在职期间的工资是6000元。 退休后退休金的待遇也只有3000元。 所以,这体现了这个企业单位的人员替代率问题。 作为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者,他的替代率多为70%~90%左右,另外,除了自己事业单位的人员以外,他稳定的工资收入也相对较高,所以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退休得到退休金的待遇是企业单位的退休者的退休
综上所述,养老金水平比在在职时工资水平高,在现实生活中也大有人在,这既是体制机制的因素造成的,也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样大部分的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职工,因在职时社保缴费指数过低,导致退休后养老金比在职时工资低,同样是合理的,也是合法的。
综上所述,养老金水平比在在职时工资水平高,在现实生活中也大有人在,这既是体制机制的因素造成的,也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样大部分的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职工,因在职时社保缴费指数过低,导致退休后养老金比在职时工资低,同样是合理的,也是合法的。所以,很多人参加工作时都希望去机构这样的职场。 首先,你可以有稳定的工作环境。 其次,自己的收入待遇也普遍较高。 另外,将来可以获得养老金的待遇也经常超过企业的退休待遇。 这也是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养老金水平比在在职时工资水平高,在现实生活中也大有人在,这既是体制机制的因素造成的,也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样大部分的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职工,因在职时社保缴费指数过低,导致退休后养老金比在职时工资低,同样是合理的,也是合法的。